羊骨飲
YANG G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8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腎經 18%
心經 18%
肺經 15%
肝經 11%
胃經 8%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羊骨飲方劑中包含磁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鎮靜安神: 磁石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鎮靜安神之效。羊骨飲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易驚等症狀,磁石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促進睡眠。
- 平肝潛陽: 磁石能平肝潛陽,降火熄風。羊骨飲中加入磁石,可輔助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口苦咽乾等症狀。同時,磁石也具有抗炎作用,可配合羊骨等藥材減輕炎症反應。
羊骨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羊骨飲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白朮的加入可補脾益氣,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助於提高藥效。
- 固表止汗:白朮還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防止藥物作用過程中出現汗出過多,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羊骨飲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羊骨飲本身多用於治療氣虛、血虛、陰虛、外感風寒等症,而黃耆可補益氣血,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治療上述症狀。
- 助陽補腎: 羊骨本身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而黃耆亦可補益腎氣,兩者搭配可加強補腎效果,適用於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乏力等症狀。
羊骨飲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羊骨性涼,而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緩解羊骨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 促進血液循環:乾薑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羊骨中營養物質的吸收,提升藥效。
總之,乾薑的加入,可以平衡羊骨的寒涼之性,溫補脾胃,並促進血液循環,使藥效更佳。
羊骨飲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利水滲濕: 羊骨飲旨在滋陰潤燥、補益氣血,而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利水滲濕之效。其能有效改善因燥熱引起的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促進代謝平衡。
- 健脾和胃: 羊骨飲中加入羊骨,富含蛋白質,有助於補益氣血。茯苓則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吸收羊骨的營養成分,進一步增強補益效果。
羊骨飲中添加肉桂,主要基於其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效。
羊骨性寒,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之功,但單用易致寒邪內侵。肉桂則性熱,入心、腎、脾經,能溫陽補火,驅散寒邪。二者配伍,一寒一熱,相互制約,既能發揮羊骨滋陰補腎的功效,又能避免寒邪入侵,使藥效更為平和。
此外,肉桂亦能活血通絡,配合羊骨中的膠原蛋白,有助於改善骨骼關節疼痛,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羊骨飲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羊骨飲主治腎虛寒引起的耳鳴和多唾。
治療原理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羊骨飲由磁石、白朮、黃芪、乾姜、茯苓、肉桂等九味中藥組成。方中藥物多具有溫補腎陽、健脾益氣的功效,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 溫腎助陽,散寒袪邪: 方中肉桂、乾姜溫腎助陽,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磁石有潛陽之功,引虛火下潛,並與溫陽藥物合用,使熱不傷陰,又增強其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可改善腎陽不足,虛寒內生的病理狀態。
- 健脾益氣,升清降濁: 白朮、黃芪健脾益氣,補益中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氣血充足,上榮於耳竅,有利於耳鳴的恢復;茯苓滲溼利尿,可助脾運化水濕,防止水濕內停而致多唾。
- 諸藥合用,標本兼顧: 羊骨飲中,溫腎藥物與健脾藥物合用,標本兼顧。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則易導致腎虛寒。故溫腎助陽為治本,健脾益氣為治標。全方溫補腎陽,健運脾胃,使腎陽得充,脾胃得健,氣血充足,耳竅得養,則耳鳴可除;脾氣健運,水濕得化,則多唾可止。
- 以蜜丸,鹽湯送服: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內容,藥物製成蜜丸,以鹽湯送服。蜜丸可以緩釋藥性,延長藥效時間;鹽味鹹,入腎,可以引藥入腎,增強療效。
總之,羊骨飲通過溫腎助陽、健脾益氣、升清降濁,達到治療腎虛寒引起的耳鳴和多唾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羊脊骨1具(捶碎),磁石2兩半(碎),白朮1兩半,黃耆半兩,乾薑(炮)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皮)半兩。
上藥除羊骨外,銼如麻豆大。
先以水5升,煮骨取2升,去骨納藥,煎取1升,去滓,空腹分溫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羊骨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羊脊骨1具(捶碎),磁石2兩半(碎),白朮1兩半,黃耆半兩,乾薑(炮)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皮)半兩。 主治:腎虛寒,耳鳴多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