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陰化濕湯

ZHI YIN HUA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6%
三焦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7%
肝經 1%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治陰化濕湯

組成: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主治功效:

潮濕的痰飲阻滯,潰瘍瘡口生長在足部。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白朮

白朮性溫,味苦、辛。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半夏

半夏性溫,味辛、苦。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燥濕、祛風除濕、止嘔、降氣、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

附子性大熱,味辛、甘。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宣通經絡、補腎壯陽、散寒除濕、活絡止痛、安神定志等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益氣、固表、升陽、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等功效。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消炎止痛等功效。

總結

治陰化濕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潮濕的痰飲阻滯,潰瘍瘡口生長在足部。該方劑由白朮、茯苓、肉桂、附子、黃耆、半夏等中藥組成,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可以有效地緩解潮濕的痰飲阻滯,潰瘍瘡口生長在足部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5錢,茯苓5錢,肉桂2錢,附子1錢,黃耆1兩,半夏3錢。
水煎服。如已潰破者,用玉龍膏外敷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白朮、茯苓、肉桂、附子、黃耆、半夏組成。白朮、茯苓健脾利濕;肉桂、附子溫陽散寒;黃耆補氣固表;半夏燥濕化痰。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化濕,散寒除痰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治陰化濕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 組成:白朮5錢,茯苓5錢,肉桂2錢,附子1錢,黃耆1兩,半夏3錢。 主治:陰濕痰,破瘡在足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