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腎散

SHAO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9.2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肝經 17%
心經 17%
肺經 11%
脾經 11%
胃經 5%
心包經 5%
膀胱經 5%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燒腎散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降火除煩: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降火除煩的功效。對於因腎陰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小便赤澀等症狀,磁石可以有效清熱降火,緩解症狀。
  2. 鎮驚安神,平肝熄風: 磁石還具有鎮驚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對於因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導致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磁石可以起到鎮驚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精神狀態。

燒腎散方中含有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補腎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冷、畏寒肢冷、小便清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燒腎散主要針對腎陽虛所致的疾病,附子可以起到溫補腎陽、改善陽虛症狀的作用。
  2. 引藥入腎: 附子藥性較強,具有引藥入腎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腎臟,增強其治療腎病的功效。燒腎散中的其他藥材,如肉桂、杜仲等,也需藉助附子的引導作用,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其藥效。

總之,附子在燒腎散方中起到溫陽補腎、引藥入腎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燒腎散」方劑中含有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溫陽散寒: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陽散寒的功效。對於腎陽虛、陽氣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利水滲濕,通經活絡: 巴戟天同時具有利水滲濕、通經活絡的功效,可治療腎虛水腫、小便不利、腰痛腿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巴戟天在「燒腎散」方劑中,主要發揮補腎壯陽、溫陽散寒、利水滲濕等作用,有助於治療腎虛、水腫、陽痿等病症。

燒腎散方劑中加入花椒,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腎散寒: 花椒性溫,入腎經,可溫腎陽,散寒邪,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冷、小便清長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二、 止痛止癢: 花椒亦具有一定的止痛止癢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下肢痠麻、以及濕疹、皮癬等皮膚病。

因此,在燒腎散方劑中加入花椒,可發揮其溫腎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腎陽虛所致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燒腎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燒腎散主要用於治療耳聾,特別是由於腎虛引起的耳聾。古文記載中還提到了其他症狀,如:

  • 耳內生瘡
  • 腰腳重痛
  • 耳內輝輝焞焞(耳內有熱烘烘的感覺)
  • 耳內氣滿

治療原理

燒腎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腎與耳的關係以及補腎溫陽、散寒通竅的治則。

  1. 腎與耳的關係:

    •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腎的精氣充足則聽力聰敏。
    • 「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耳為腦之外竅,因此腎精虧虛會影響耳的功能,導致耳聾。
    • 多篇古文都提到了「精脫者則耳聾」、「腎虛則耳聾」,說明腎精虧虛是耳聾的重要病機。
  2. 補腎溫陽、散寒通竅:

    • 磁石: 具有潛陽、納氣、平肝、聰耳明目的功效。它能引陽氣下潛入腎,補益腎氣,改善聽力。「煅醋淬七遍」的炮製方法增強了其入腎的功效。
    • 附子: 辛熱,具有溫補腎陽、回陽救逆的作用。能溫腎助陽,改善腎陽虛衰的狀態。
    • 巴戟天: 甘溫,具有補腎助陽、強筋骨的作用。能增強腎的功能,充實腎精。
    • 花椒: 辛溫,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的作用。能驅除寒邪,通絡止痛。
  3. 配伍豬腎:

    • 古方中多以豬腎作為藥引或配合使用,取「以形補形」之意,豬腎與人腎同類,可加強補腎的效果。
    • 豬腎的食用方法也經過精心設計,如「批開入藥末」、「濕紙包煨熟」,既能使藥物充分吸收,又能通過煨熟的方式增強溫補的效果。

綜合分析

燒腎散以磁石、附子、巴戟天溫補腎陽,充實腎精,以花椒散寒通絡,再以豬腎為引,增強補腎之力。全方共奏溫補腎陽、益精聰耳之效。

從古文記載來看,燒腎散主要針對腎虛所致的耳聾,特別是伴有面色發黑(腎虛之色)、腰痛等症狀。對於因其他原因(如外傷、痰濕等)引起的耳聾,燒腎散可能不適用。

總之,燒腎散是一個針對腎虛耳聾的有效方劑,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腎開竅於耳」的理論和「補腎益精」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磁石1兩(燒,醋淬7遍,細研,水飛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天1兩,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
上為細散。
用豬腎1具(去筋膜,細切)、蔥白、薤白各1分(細切),入散藥1錢,鹽花1字,和攪令勻,以10重濕紙裹,於煻灰火內燒熟,空腹細嚼,酒解薄粥下之。10日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燒腎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磁石1兩(燒,醋淬7遍,細研,水飛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天1兩,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 主治:耳聾。腎臟虛風,上攻頭面,耳內生瘡,及腰腳重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