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露蜂房淋醮方中包含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露蜂房性味甘平,入脾、腎經,具清熱解毒、生肌斂瘡、止痛止血之效。方中若有熱毒瘡瘍、外傷出血等症狀,露蜂房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止痛止血。
- 露蜂房為蜂房經露水浸潤而成,吸收了天地精華,藥效更佳。古人認為露水有清熱解毒、滋養潤燥之效,露蜂房更能發揮其清熱生肌、止痛止血的功效。
總而言之,露蜂房淋醮方中加入露蜂房,是為了充分利用其清熱解毒、生肌斂瘡、止痛止血之效,達到治療熱毒瘡瘍、外傷出血等症狀的目的。
露蜂房淋醮方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淋證多因寒邪客於膀胱,導致小便淋瀝澀痛。附子可溫陽散寒,驅散膀胱寒邪,改善淋證症狀。
- 補腎助陽:附子亦可補腎助陽,增強腎陽之氣。腎陽不足,則膀胱氣化功能減弱,容易導致淋證。附子補腎助陽,可改善膀胱氣化功能,促進小便通暢,緩解淋證。
因此,露蜂房淋醮方中使用附子,旨在溫陽散寒、補腎助陽,達到治療淋證的目的。
露蜂房淋醮方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止痛止癢: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陽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露蜂房淋醮方主要針對風寒溼邪所致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花椒的溫陽散寒作用能驅散寒溼,緩解疼痛,而其止癢功效則能減輕皮膚瘙癢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花椒還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露蜂房淋醮方中常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花椒的加入能夠協同這些藥物,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從而更有效地緩解皮膚腫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露蜂房淋醮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風,手足疼痛,皮膚搔癢」,屬中醫「風邪」範疇,尤其偏重風寒濕邪侵襲肌表經絡所致之痛證與癢症。手足疼痛多因風寒濕痹阻經脈,氣血不通;皮膚搔癢則與風邪客於肌腠,鬱而化熱或濕滯相關。本方透過外洗淋蘸,直接作用患處,祛風除濕、溫通止痛兼止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露蜂房(君藥)
- 性味甘平,有毒,歸肝胃經,傳統用於祛風止痛、攻毒散結。其辛散之性可驅逐經絡風邪,外用尤擅緩解風濕痹痛與皮膚頑癢,兼具局部輕微刺激以活血之效。
附子(臣藥)
- 生附子大辛大熱,毒性峻烈,善逐寒濕、溫通十二經。外用以其猛烈之性直透皮毛腠理,散寒止痛,針對手足冷痛及風寒深伏之證。
水葓、茵芋、蒴藋(佐藥)
- 水葓(疑為「水紅花」或水蓼)可祛風利濕,清熱解毒;茵芋苦溫,祛風濕、止痹痛,二藥助蜂房、附子散風濕。
- 蒴藋(陸英)活血散瘀、祛風除濕,改善局部氣血滯澀,緩解疼痛與搔癢。
川椒(使藥)
- 辛熱走竄,溫中散寒,外用能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藥物滲透,兼殺蟲止癢,助諸藥直達病所。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祛風為主,溫散並行:蜂房、附子、川椒均具辛散之性,合力開泄腠理,驅逐風寒濕邪。
- 寒熱調配:水葓性偏涼,配伍大熱之附子、川椒,既防燥烈傷陰,又兼顧熱鬱所致之皮膚癢症。
- 外用直達:煎湯淋洗使藥效直接作用體表,經皮吸收,溫通經絡、宣散風邪,改善局部氣血循環而止痛止癢。
綜論
此方以祛風通絡為核心,結合溫陽散寒、活血除濕之力,適用於風寒濕邪偏盛之痛癢證。其組成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透過皮膚給藥調和氣血,避免內服毒性風險,為古代外用方劑典型配伍。
傳統服藥法
露蜂房2兩,水葓2兩,茵芋2兩,附子(生,去皮臍)2兩,蒴藋1兩,川椒1兩(去目)。
上銼細。
以水5鬥,煎至2鬥,去滓,淋蘸痛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露蜂房淋醮方,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露蜂房2兩,水葓2兩,茵芋2兩,附子(生,去皮臍)2兩,蒴藋1兩,川椒1兩(去目)。 主治:風,手足疼痛,皮膚搔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