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宜丹

二宜丹

ER Y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14%
肝經 10%
腎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宜丹方劑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能平肝潛陽、鎮心安神,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二宜丹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煩躁等症,磁石的鎮心安神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不安情緒,促進睡眠。
  2. 降逆止嘔: 磁石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治療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二宜丹中加入磁石,可以加強其降逆止嘔的效果,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嘔吐症狀。

二宜丹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2. 解毒止痛:硃砂亦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如牙痛、咽喉腫痛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宜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1. 核心症狀與病機
此方主治「水火不足」,對應中醫理論中的「心腎不交」:

  • 水火不足
    • 「水」指腎陰(腎精),「火」指心陽(心火)。腎陰虧虛則不能上濟心火,心火亢盛則下灼腎陰,形成虛性亢奮狀態。
    • 臨床表現為「耳內虛鳴」(腎開竅於耳)、「健忘怔忪」(心主神明)、「頭目眩暈」(腎虛髓海不足,心火擾動清竅)。

2. 對症機理

  • 耳鳴健忘:腎精不足則耳竅失養,虛鳴不止;心神失養則記憶衰退、心悸不安。
  • 頭目眩暈:腎陰虧虛致肝陽浮越,或心火擾動清陽,均引動眩暈。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配伍

  • 磁石(2兩,煅製)
    • 性味鹹寒,入腎、肝經,傳統用於「鎮驚安神、潛陽納氣」。
    • 煅後質重沉降,可引上浮之虛火下行,兼補腎益精(「強腎氣,通耳聾」《本草綱目》)。酒淬增強其通透之性,助藥力入腎。
  • 辰砂(1兩,水飛)
    • 即硃砂,性甘微寒,入心經,功能「清心鎮驚、安神定志」。
    • 針對「怔忪健忘」,直接安定心神,與磁石共調心腎。

2. 輔助製法

  • 糯米粉糊為丸
    • 糯米甘溫,補中益氣,緩和硃砂之寒毒性,兼顧脾胃。
  • 人參湯送服
    • 人參大補元氣,助心腎氣化,協同磁石、辰砂交濟水火。

3. 組方邏輯

  • 「重鎮潛陽+清心安神」
    • 磁石沉降浮陽,辰砂斂降心火,兩者合用使水火既濟。
  • 標本兼治
    • 磁石補腎治本(填精聰耳),辰砂治標(鎮靜安神),人參湯推動氣化,助藥力周流。

延伸思考:為何名為「二宜」?

  • 「二」指磁石與辰砂,一黑一紅,分入腎與心;「宜」則取其調和之義,使心腎相交,陰陽得宜。
  • 方劑簡練而直指病機,反映古代「重鎮安神、心腎同調」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磁石(四面堅者,火煅,酒淬七遍,湯洗,焙乾,研如粉)2兩,辰砂(水飛)1兩。
上藥研勻,糯米粉糊為丸,如雞頭子大,陰乾。
每服1丸,空心、食前人參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阿茲海默症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容易健忘

相同名稱方劑


二宜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磁石(四面堅者,火煅,酒淬7遍,湯洗,焙乾,研如粉)2兩,辰砂(水飛)1兩。 主治:水火不足,耳內虛鳴,健忘怔忪,頭目眩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