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磁朱丸

加味磁朱丸

JIA WEI CI Z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六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20%
肺經 20%
腎經 20%
胃經 10%
肝經 10%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磁朱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

  1. 助消化,增進藥效: 神麴爲米麴黴菌發酵後的產物,具有健脾消食、理氣化痰的功效。與磁朱丸中的磁石、硃砂等藥材搭配,可以增強藥效的吸收和發揮,促進脾胃消化,防止藥材停滯不化。
  2. 緩和藥性,減輕副作用: 磁朱丸中含有磁石、硃砂等具有鎮靜、安神功效的藥材,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神麴的加入可以起到緩和藥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使藥效發揮更溫和、安全。

加味磁朱丸中包含硃砂,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之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鎮心安神,清熱解毒。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硃砂還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病症。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毒害。因此,加味磁朱丸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以免發生意外。

加味磁朱丸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心安神,平肝潛陽: 磁石性寒,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心悸易驚等症狀,磁石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2. 降逆止嘔,和胃止瀉: 磁石可以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同時,磁石還有和胃止瀉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

因此,加味磁朱丸中加入磁石,可以起到鎮心安神、平肝潛陽、降逆止嘔、和胃止瀉等作用,對於心肝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相關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加味磁朱丸」主治「脾胃有痰飲,漬侵于肝,久則昏眩」,指出其核心病機為「痰飲內生,上擾肝竅」所致眩暈。脾胃運化失職,痰濕積聚,浸漬肝絡,肝失疏泄,清陽不升,濁陰上蒙,故見頭暈目眩。此方結合重鎮潛陽、化痰降逆之法,針對痰濁與肝風相兼為病的眩暈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磁石(主藥,重鎮潛陽)

    • 性味鹹寒,入腎、肝經,能「鎮驚安神,潛陽納氣」。
    • 方中用生磁石(忌火煅),取其質重沉降之性,引上逆之肝陽下行,兼化痰濕結滯(《本草綱目》載其「治脾臟中風痰」)。水飛製法使其質地輕揚,避免傷胃。
  2. 赭石(輔藥,降逆化痰)

    • 性味苦寒,入肝、胃經,張錫純謂其「能生血兼能涼血,其質重墜,又善鎮逆氣」。
    • 與磁石協同降逆,平肝鎮沖,兼清胃中痰火,針對「痰飲漬肝」之病機。
  3. 清半夏(佐藥,燥濕化痰)

    • 辛溫有毒,專化脾胃痰濕,切中「痰飲源於中焦」之根本。
    • 與重鎮藥配伍,既除痰源,又防鎮降過度氣機壅滯(痰去則肝不受漬)。
  4. 朱砂(佐使藥,鎮心安神)

    • 《神農本草經》言其「養精神,安魂魄」,清心鎮驚,助磁石安定浮越之陽。
    • 色赤入血分,防肝風痰火擾及心神,間接輔助止眩。
  5. 酒曲(調和藥性)

    • 生熟各半,生者助藥力疏瀉(《本草求真》載其「健脾行氣」),熟者和胃固中,緩諸石藥峻烈之性。
    • 發酵之性可助脾胃運化痰濕,標本兼顧。
  6. 鐵鏽水送服(引經藥)

    • 取「金石類相投」之意,增強重鎮之效,且鐵鏽水性沉降,助藥力直達下焦。

【整體方義】
全方以「鎮降痰火」為主線:磁石、赭石沉降肝陽,半夏斷痰之源,朱砂安神定眩,酒曲調和中焦。治法體現「治風先治痰,痰去風自滅」的思路,通過金石與草木藥配合,使痰飲化、肝風靖、眩暈止,契合「異類相使」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磁石2兩(能吸鐵者,研極細水飛出,切忌火煅),赭石2兩,清半夏2兩,朱砂1兩。
上藥各為細末,再加酒曲半斤,軋細過羅,可得細曲四兩,炒熟二兩,與生者二兩,共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錢,鐵鏽水煎湯送下,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癲癇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磁朱丸,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磁石2兩(能吸鐵者,研極細水飛出,切忌火煅),赭石2兩,清半夏2兩,朱砂1兩。 主治:癇風。

加味磁朱丸, 出處:《得效》卷十六。 組成:神曲4兩,辰砂1兩,磁石2兩(煅,醋淬7次)。 主治:益眼力。主治:脾胃有痰飲,漬侵於肝,久則昏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