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心驅邪散

鎮心驅邪散

ZHEN XIN QU X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16%
心經 14%
胃經 12%
肝經 8%
膀胱經 8%
腎經 7%
大腸經 4%
小腸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鎮心驅邪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能起到鎮定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2. 驅邪止痙: 硃砂還具有一定的驅邪止痙作用,可用於治療癲癇、抽搐等症狀。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痙的功效,能夠抑制因熱邪、毒邪引起的痙攣。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或劑量過大會對人體造成毒性,因此需謹慎使用,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鎮心驅邪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鎮心驅邪散藥性偏寒涼,甘草的加入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療效。
  2. 補脾益氣: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多與心脾兩虛有關,甘草補脾益氣,可使心神安寧,進一步增強鎮心驅邪的作用。

鎮心驅邪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心悸不安: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和營止痛之效。對於心悸、失眠等症狀,白芍能滋養心血,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寧。
  2. 疏肝理氣:白芍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心胸悶痛、脅肋脹滿等症狀。在鎮心驅邪散中,白芍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疏解心胸鬱結,達到鎮心安神之效。

鎮心驅邪散中包含葛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肌退熱: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的功效,能疏解肌表之邪,使熱邪散出,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幫助驅除邪氣。
  2. 升陽益氣:葛根具升陽益氣之效,能振奮心氣,緩解心悸、心慌等症狀,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安、精神恍惚等表現,達到鎮心驅邪之效。

鎮心驅邪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木通味甘性寒,入心、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絡止痛之效。方中以木通清熱利濕,有助於驅除邪氣,並解除因濕熱阻滯經絡所致的心悸、胸悶等症狀。
  2. 通利水道,瀉火解毒: 木通能通利水道,使水液流通,並能瀉火解毒,有助於解除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煩不寧、失眠等症狀。

總之,木通在鎮心驅邪散中起到清熱利濕、通絡止痛、通利水道、瀉火解毒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鎮心驅邪、安神定志的功效。

鎮心驅邪散中包含升麻,主要是基於其疏散風熱升提陽氣的功效。升麻味苦性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解毒、升陽舉陷的功效。該方劑旨在治療外感風熱、邪入心經所致的驚悸、失眠、神志恍惚等症狀。升麻可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並能升提陽氣,振奮心神,從而達到驅邪鎮心之效。此外,升麻還能促進汗液排出,有助於外邪的散發,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鎮心驅邪散方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紫草性寒,味甘,入心經、血分,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對於心火熾盛、熱毒內蘊、血熱妄行所致的心悸、失眠、煩躁、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此外,紫草亦可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血運行,進一步達到鎮心安神的效果。因此,紫草在鎮心驅邪散方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心安神之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心神不安、熱毒內蘊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鎮心驅邪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夜啼煩躁,肚腹冷痛」,其病機推測為邪擾心神、中焦寒凝。小兒形氣未充,心神易受驚嚇,夜間陰氣盛而陽氣弱,若寒邪內犯或心火不寧,則見啼哭不安;肚腹冷痛則為寒凝氣滯、陽氣不運之象。本方以「鎮心驅邪」為名,側重安定心神、溫散寒邪,適用於虛寒夾雜心神不寧之證。


組成與邏輯功效解析

核心結構:四聖湯加沈香、朱砂

  1. 四聖湯基礎方(原方出處待考,然「四聖」常指四味藥組合,推測可能含人參、茯苓、遠志、石菖蒲等安神定志之品),假設其功效為:

    • 補氣安神:如人參益氣固本,茯苓健脾寧心,適用於小兒氣虛神弱。
    • 化痰開竅:若含遠志、石菖蒲,可化痰通竅,解心竅蒙蔽所致煩躁。
  2. 加沈香

    • 降氣溫中:沈香性溫,能降逆氣、暖脾胃,針對「肚腹冷痛」之寒凝氣滯,助陽氣通行。
    • 寧神定魄:古載沈香可「攝精神」,輔助鎮靜安神。
  3. 加朱砂

    • 重鎮安神:朱砂質重沉降,清心火而定驚,直接針對「夜啼煩躁」之心神浮越。
    • 祛邪辟穢:古以為朱砂能驅除邪祟(如《本草綱目》載其「辟惡安魂」),契合「驅邪」之意。

治療原理推論

  • 標本兼治:以朱砂、沈香速治其標(鎮驚、散寒),四聖湯調理其本(補虛、化痰)。
  • 寒熱並調:朱砂微寒清心,沈香溫中,寒熱互制,防燥熱助火或寒涼傷陽。
  • 氣機升降:沈香降氣,人參升氣(若含之),調和氣機以解腹痛啼哭。

總結

此方配伍側重「鎮」與「驅」:

  • 鎮心:朱砂重鎮、四聖湯補養,安定浮越之神。
  • 驅邪:沈香溫通驅寒,兼解腹冷氣滯。
    全方適用於虛中夾實、寒熱交雜之夜啼腹痛,體現中醫「攻補兼施」「心神同治」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四聖湯加沈香、朱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夜啼煩躁,肚腹冷痛。
  • 本方中的硃砂有毒,使用時需謹慎。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腹中感到寒冷

相同名稱方劑


鎮心驅邪散, 出處:《活幼口議》卷二十。 組成:四聖湯加沉香、朱砂。 主治:小兒夜啼煩躁,肚腹冷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