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花散

DENG HU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片玉心書》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燈花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定驚: 硃砂性寒,具有清熱、鎮驚、安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癇、心悸、失眠等症。燈花散中加入硃砂,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清熱定驚的效果。
  2. 止血生肌: 硃砂亦有止血生肌之效,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燒傷燙傷、潰瘍等症。燈花散可能用於治療伴隨外傷或皮膚病的熱證,因此加入硃砂以達到止血生肌的效果。

主治功效


燈花散主治功效分析

燈花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夜啼,尤其針對心經有熱所導致的夜啼症狀。

古籍記載與治療原理分析:

  • **《証治準繩‧幼科》、《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記載燈花散組成簡單,以燈花為主,認為燈花能清心火,治療"熱證心躁夜啼"。其中提到"用燈心煎湯、調塗口中,以乳汁送下",這提示燈花可能有清心安神的藥效。

  • **《保嬰撮要》、《景岳全書》**皆記載"無擇燈花散,治心燥夜啼",強調其治療因心火旺盛導致的夜啼。

  •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及《嬰童類萃》 記載燈花散配伍辰砂、硼砂,並用燈草湯或蜜湯調服,或抹乳頭令兒吮之。辰砂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硼砂能清熱解毒,二者與燈花合用,增強了清心安神、鎮驚的效果。

  • 《推求師意》 詳細論述了夜啼的病因病機,指出夜啼有寒、熱、重舌口瘡、客忤等不同原因。其中"熱症"的表現為"心燥面赤,小便赤,口中熱,腹暖,啼或有汗,仰身而啼",與燈花散主治相符。並提出"熱症以燈花散"的治療原則。

  • 《救生集》 記載燈花散中燈花與辰砂、硼砂的配比,並提到"如無燈花,用燈草燒灰亦可",提示燈草也具有類似燈花的藥效。

總結:

燈花散主要通過清心火、鎮靜安神的途徑來治療小兒夜啼。其藥物組成以燈花為主,可能配伍辰砂、硼砂等,增強清熱、鎮驚、安神的效果。其中燈花,或燈心草,被認為是核心藥物,具有清心火的作用。

方劑組成及功效:

  • 燈花/燈心草: 推測具有清心火的功效。
  • 硃砂/辰砂: 鎮靜安神。
  • 硼砂: 清熱解毒。
  • 茯苓:(原方劑並無,此處應為筆誤)利水消腫、健脾益氣。

治療原理:

燈花散通過清瀉心火、鎮靜安神,來緩解小兒因心火亢盛導致的夜啼不安。方中燈花(或燈心草)清心火,辰砂鎮驚安神,硼砂清熱解毒,三藥合用,共奏清心安神之效,從而治療小兒夜啼。

備註: 古代中醫對小兒夜啼的認識和治療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現代中醫對小兒夜啼的病因病機有更深入的認識,並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此分析僅基於古代文獻,旨在探討古代醫學對燈花散的應用和認識。

傳統服藥法


燈花7枚,辰砂1分。
上為末。
燈草湯吞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燈花散,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燈花7枚,辰砂1分。 主治:小兒夜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