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砂丹

瓜砂丹

GUA SHA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瓜砂丹方劑中包含硃砂,其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硃砂能起到安撫心神、促進睡眠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瘡瘍等疾病。在瓜砂丹中,硃砂可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熱毒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瓜砂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諸虛不足」,核心在於調補氣血、安神定志,兼顧筋骨疼痛與婦人腳氣衝心之證。

  1. 心氣不寧,夢寐不安:反映心脾兩虛或心腎不交,朱砂為君,重鎮安神;配伍煮藥方中茯神、遠志、柏子仁、龍齒等,強化寧心養神之效。
  2. 手足疼痛,腰膝拘攣:氣血虧虛兼風濕阻絡,煮藥方中當歸、白芍、熟地黃補血,川烏、川椒散寒除濕,木瓜本身亦能舒筋活絡。
  3. 婦人腳氣衝心,嘔吐不納:此屬「濕腳氣」重證,木瓜傳統用於祛濕舒筋,朱砂降逆,煮藥方中人參、黃耆益氣升陽,木香、乳香行氣化瘀,共奏降濁止嘔之效。

組成與製法邏輯推理

  1. 朱砂為主,木瓜為輔

    • 朱砂性寒質重,直入心經以鎮驚安神,然其有毒,故以木瓜蜜拌包裹,再經桑柴火久蒸。木瓜酸溫,能緩解朱砂峻烈之性,蜜製增潤,桑火解毒,文武火蒸十四晝夜,既減毒性,又引藥性入脾(木瓜主脾胃)。
    • 蒸製過程中,朱砂吸收木瓜舒筋活絡、化濕和中之效,與煮藥方中祛風濕藥(如川烏、仙靈脾)呼應,共治筋骨拘攣。
  2. 煮藥方配伍深意

    • 氣血雙補:人參、黃耆、當歸、熟地黃補氣養血,奠定治「虛」基礎。
    • 安神定志:遠志、柏子仁、五味子、龍齒交通心腎,茯神健脾寧心,與朱砂內外呼應。
    • 溫通經絡:川烏、川椒散寒止痛,乳香、木香行氣活血,針對「不通則痛」之證。
  3. 製劑工藝考究

    • 非鐵器蒸製:避免朱砂與鐵器反應生成毒性。
    • 薏苡粉為丸:薏苡仁健脾滲濕,助木瓜除腳氣水濕,丸劑緩圖,適合虛證久服。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朱砂鎮心安神為核心,透過木瓜蒸製賦予其柔潤通絡之性,再結合煮藥方氣血同治、標本兼顧:

  • 治本:補益氣血(人參、黃耆、熟地黃)、調養心神(茯神、遠志)。
  • 治標:鎮靜(朱砂)、祛濕(木瓜、薏苡仁)、通絡(川烏、乳香)。
    尤適於氣血兩虛夾雜風濕、心神不寧之複雜病機,展現中醫「複方製劑」多靶點調控特色。

傳統服藥法


朱砂4兩。
以木瓜十數個,每木瓜開蓋去瓤,底下根鋪藥末少許,中以絹片裹朱砂一兩,蜜拌濕,坐於其間,仍蓋藥末令滿,仍以木瓜蓋子蓋定,篾簽簽定,紗片裹木瓜全個不令散失,如此者二三十個。看其銀合大小,坐於其中,上下仍鋪藥末封蓋定,坐於銀鍋銀甑中,勿用鐵器,以桑柴燒文武火蒸七晝夜,再換木瓜末一次,又蒸七晝夜乃止,取出朱砂一味,攤乾研細,以薏苡粉煮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茶、酒任下。
治療上證,原書於本方下尚有煮藥方:黃耆(炙) 當歸 遠志(去心) 柏子仁 川烏(炮) 木香 茯神(去木) 益智仁 人參 乳香 龍齒 五味子 石斛川椒 熟地黃 麥門冬 白芍藥 仙靈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腳氣病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瓜砂丹,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八。 組成:朱砂4兩。 主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心氣不寧,夢寐不安,手足疼痛,腰膝拘攣,步履艱難;婦人腳氣衝心,嘔吐藥食,不能下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