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丸
TIAN X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仙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天仙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而木香能疏理氣機,緩解胃腸痙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 健脾益氣: 木香還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脾胃爲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調會導致氣血不足,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天仙丸中加入木香,可以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天仙丸中的[硫磺],主要用於解毒、殺蟲。硫磺具有解毒和殺蟲的作用,能夠幫助清除體內毒素,並且對於各種寄生蟲有良好的殺滅效果。硫磺的加入能夠提升[天仙丸]的療效,增強其對於毒素和寄生蟲的治療效果。
天仙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天仙丸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的功效,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功效。天仙丸可能針對一些脾胃虛弱的病症,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藥效,幫助脾胃吸收藥物成分,提高療效。
天仙丸中含有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救逆,回陽固脫: 附子性熱,味辛,歸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祛寒止痛的功效。天仙丸多用於治療陽虛寒凝、脾腎虧虛、心陽不振等症,附子可溫補陽氣,回陽救逆,緩解患者虛寒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 天仙丸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具有補氣益血、固本培元的作用。附子與這些藥材搭配,可增強溫陽補氣、扶正祛邪的功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之,附子在“天仙丸”方劑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通過溫陽救逆、回陽固脫,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天仙丸中添加葫蘆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壯陽: 葫蘆巴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的功效。天仙丸通常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葫蘆巴的溫腎壯陽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提升藥效。
- 益氣補血: 葫蘆巴還具有益氣補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天仙丸中加入葫蘆巴,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體質,提升藥物療效。
天仙丸中添加補骨脂,主要基於其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補骨脂味辛、甘,性溫,入腎、脾經。其性溫熱,可溫補腎陽,對於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症狀有改善作用。此外,補骨脂還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腹痛、腰痛等症狀。
因此,天仙丸中加入補骨脂,可發揮其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天仙丸中添加苦楝子,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的功效。
苦楝子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較強的抗菌、抗寄生蟲作用。在治療皮膚病方面,苦楝子可以有效地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同時也能驅除寄生蟲,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效果。
此外,苦楝子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毒素,進一步促進皮膚疾病的康復。
天仙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腎,助陽氣上升: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天仙丸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衰、陽氣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肉桂可溫補腎陽,促進陽氣上升,達到溫腎壯陽的效果。
- 溫通經絡,活血止痛:肉桂亦有溫通經絡、活血止痛之效。天仙丸中加入肉桂,可溫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狀,進而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天仙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其 補腎壯陽 的功效。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 溫腎陽、補腎氣、強筋骨 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症狀。
此外,巴戟天亦具 利水消腫 的功效,可輔助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在天仙丸中,巴戟天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腎壯陽、溫陽利水等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天仙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積導滯:檳榔味苦性溫,具有消食積、導滯氣、驅蟲之效。天仙丸常用於治療食積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檳榔的加入可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脹,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 行氣止痛:檳榔不僅能消積導滯,還能行氣止痛。天仙丸中常加入其他具有行氣止痛功效的藥材,如香附、延胡索等,檳榔的加入可增強這些藥材的行氣止痛效果,共同緩解疼痛。
天仙丸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從而減輕疼痛,改善局部腫脹。天仙丸主治風寒溼痹,筋骨疼痛,故川牛膝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偏於下行,能夠引藥下達病所,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腰膝及下肢病變部位。天仙丸治療風寒溼痹,多涉及腰膝及下肢,川牛膝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天仙丸中包含萆薢,主要原因有二:
一、萆薢性味甘淡,歸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天仙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萆薢可利水滲濕,將濕熱排出體外,達到治療目的。
二、萆薢還能清熱解毒,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黃柏、蒼朮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燥濕、化瘀止帶的功效。因此,萆薢在天仙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天仙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滯: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疏肝解鬱之功效。天仙丸中常含有理氣藥物,如香附、陳皮等,橘皮的加入可增強理氣行滯之效,幫助藥物更好地運行於經絡,促進氣血流通。
- 和胃降逆:橘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天仙丸多用於治療胃腸疾病,橘皮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和胃降逆,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藥效。
「天仙丸」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原因有二:
- 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沉香,可協同其他藥材,疏通氣血,緩解疼痛,並溫暖脾胃,改善嘔吐等症狀。
- 調和藥性:沉香氣味芳香,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材的功效更加有效地發揮。同時,沉香亦有安神定志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心神不安的狀態。
主治功效
天仙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聖濟總錄》、《楊氏家藏方》及《華氏中藏經》等古籍記載,可對天仙丸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
- 腎臟久虛:《聖濟總錄》明確指出天仙丸主治「腎臟久虛」,並有「補暖」之效。此處之「腎臟久虛」可能包含腎陽不足之意,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
- 婦人虛冷:《楊氏家藏方》記載天仙丸可治療「婦人一切虛冷,赤白帶下,小便膏淋,變成虛損」。此處的「虛冷」指女性因體質虛弱或寒邪入侵導致的各種虛寒證,如帶下清稀、小便淋漓不盡等,嚴重者可發展為虛損。
- 男女虛乏:《華氏中藏經》記載天仙丸可「補男子婦人虛乏」,說明此方具有補虛作用,不侷限於腎臟,亦可適用於廣泛的虛弱證。
治療原理:
天仙丸的組成,在不同古籍中有所差異,但總體而言,可歸納出以下治療原理:
溫陽補腎,散寒止痛: 《聖濟總錄》方中雖未詳細列出藥物,但與羊腎、青鹽同用,可以推測其以溫補腎陽為主,配合硫磺的溫經散寒,達到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效果。這與《聖濟總錄》指出的「補暖」相符,可針對腎陽不足之症。
溫通經絡,調補氣血: 《楊氏家藏方》中所列之附子、川烏頭、乾薑等皆為溫陽散寒之藥;茴香、葫蘆巴溫散寒邪,有助於暖宮散寒;海藻、海帶等則具有軟堅散結、利水消腫之功效。此配伍可溫通經絡,調補氣血,改善婦女因虛寒所致的各類疾病。
補虛益精,固澀止帶: 《華氏中藏經》所載天仙丸由天仙子、五靈脂組成,此方以補虛為主,配以酒糊為丸,可溫補氣血。此方雖未明述,但可以推測,其具固澀止帶之效,可針對虛寒帶下。
總結:
天仙丸的治療原理主要以溫陽補腎、散寒止痛、溫通經絡、調補氣血為主,透過不同藥物的配伍,可針對腎陽不足、婦人虛寒、以及各種虛乏之證進行治療,達到補虛扶正的目的。不同古籍所載的天仙丸,藥物組成有所差異,可能針對不同的病證有所偏重,然其溫補的總體方向一致。
傳統服藥法
附子1枚(及7錢者,炮,去皮臍),川烏頭(炮,去皮臍尖)1兩,海帶(去土)1兩,海藻(去土)1兩,茴香(微炒)1兩,胡蘆巴(炒)1兩,天仙子(湯浸,微炒)1兩,硫黃(別研)1兩,乾薑(炮)1兩。
上為細末,用獖豬肚1枚,去脂淨洗,入藥在內,用酒、醋、水共1鬥,慢火煮豬肚軟爛,取出,細切,入鐵臼內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溫醋湯送下。
忌甘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仙丸為溫補性中藥,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仙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組成:附子1枚(及7錢者,炮,去皮臍),川烏頭(炮,去皮臍尖)1兩,海帶(去土)1兩,海藻(去土)1兩,茴香(微炒)1兩,胡蘆巴(炒)1兩,天仙子(湯浸,微炒)1兩,硫黃(别研)1兩,乾薑(炮)1兩。 主治:婦人一切虛冷,赤白帶下,小便膏淋,變成虛損。
天仙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木香1兩,硫黃2兩(柳木捶研7日,頻以甘草水灑),懷香子(微炒)4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葫蘆巴1兩,補骨脂(炒)1兩,金鈴子1兩,桂(去粗皮)1兩,巴戟天(去心)1兩,檳榔(銼)1兩,牛膝(切,酒浸,焙)1兩,萆薢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沉香(銼)1兩。 主治:補暖,逐風。主治:腎臟久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