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鼠毒神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祛瘀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補血活血的功效,可改善因鼠毒侵蝕所造成的氣血不足、瘀血阻滯,進而減輕疼痛。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物,當歸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病情恢復。
總而言之,當歸在「鼠毒神方」中,發揮著補血活血、祛瘀止痛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鼠毒神方」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鼠毒入血,常造成瘀血阻滯,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
- 解毒消腫: 川芎亦有解毒消腫之效,能對抗鼠毒的毒性,減輕中毒症狀,例如腫痛、發熱等。
因此,川芎在「鼠毒神方」中發揮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重要作用,幫助人體抵抗鼠毒,恢復健康。
鼠毒神方中使用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能清熱涼血,解毒消腫。鼠毒神方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分瘀熱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瘡瘍腫毒、燒傷燙傷等,生地黃能有效清熱解毒,使熱毒得以清除,達到涼血消腫的效果。
- 滋陰養血: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能滋養心血,緩解熱毒對人體的損傷,使身體恢復正常機能。
因此,鼠毒神方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發揮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熾盛、血分瘀熱所致疾病的效果。
鼠毒神方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毒性: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加入白芍,可緩解毒蛇咬傷、毒蟲叮咬等引起的發熱、腫痛、出血等症狀,起到解毒的作用。
- 保護肝臟: 白芍具有養肝、柔肝、舒肝的功效,可緩解毒素對肝臟的損傷,保護肝臟功能,促進機體恢復。
總體來說,白芍在鼠毒神方中發揮着解毒、保護肝臟的重要作用,爲患者的康復提供輔助。
鼠毒神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鼠毒神方多用於治療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沉香可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緩解患者的不適。
- 溫腎助陽:沉香亦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可補腎陽虛,提升患者的抗病能力。鼠毒神方中的毒性藥物往往損傷脾腎,沉香可以起到溫腎補氣,減輕毒性藥物對患者的負面影響,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鼠毒神方」中的「西洋參」具有補氣養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西洋參富含人參皂苷和多種氨基酸,能夠有效增強體力和抵抗力。在「鼠毒神方」中,西洋參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幫助抵抗外來病邪。其補氣養陰的特性能夠改善由於體虛引起的各類症狀,從而提高方劑的療效。
「鼠毒神方」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利水滲濕,解毒消腫: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鼠毒入體,常造成脾腎受損,導致水濕停滯,出現腹脹、水腫等症狀。茯苓利水滲濕,可化解毒素,消退水腫,改善脾腎功能。
- 健脾益氣,增強體質:鼠毒侵襲,患者體虛乏力,氣血不足。茯苓可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毒素侵襲,加快恢復身體健康。
「鼠毒神方」中加入白檀,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白檀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鼠毒神方多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癰疽腫毒等症,白檀可有效清除毒素,緩解炎症。
- 化瘀止痛:白檀還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毒素在體內的擴散,並緩解疼痛。
白檀在鼠毒神方中起到輔助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療效。
「鼠毒神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
- 解毒緩和: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解毒和緩和藥性的功效。鼠毒神方中可能含有毒性較強的藥材,甘草可以減輕這些藥材的毒副作用,保護患者安全。
-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味平和,可以調和藥性,使方劑中的藥物更易於發揮功效。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鼠毒神方」主治鼠咬傷後引發之毒症,或出現長期寒熱交替如虛勞狀,或全身紫赤斑疹,或關節疼痛、精神萎靡等症狀,亦延伸用於貓咬傷。此方針對「鼠毒」所致氣血瘀滯、毒熱內蘊之病機,表現為:
- 局部與全身毒性反應:鼠毒侵襲經絡,鬱而化熱,發為紫赤斑疹(類似現代醫學之過敏或感染性皮疹),針刺放血可泄毒邪,佐以內服藥調和氣血。
- 氣血失和,營衛不暢:寒熱反覆如勞證,乃毒邪擾亂營衛,氣血虧虛;筋骨疼痛、精神不振,為毒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配伍:四物湯加減調血解毒
- 當歸、芎藭、生地、芍藥:此四味實為「四物湯」架構,功擅養血活血。鼠毒傷血分,易致血瘀化熱,四物湯養血潤燥,令血行則毒散。
- 芍藥(赤芍為佳):清熱涼血,散瘀止痛,針對紫赤斑疹與骨節疼痛。
2. 理氣化毒:沉香、檀香通絡辟穢
- 沈香、紫檀、白檀:三者均為芳香理氣之品,能辟穢解毒、通暢氣機。鼠毒鬱滯,易阻氣血,芳香藥可醒脾開鬱,助毒邪外散。
3. 扶正祛邪:洋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 洋參(或人參):益氣生津,扶助正氣,托毒外出。
- 茯苓:健脾滲濕,防毒鬱生濕。
- 甘草:調和諸藥,兼可解毒。
4. 特殊用藥:千屈菜清熱涼血
- 千屈菜(或名「馬鞭草科千屈菜」):古方罕見,推測取其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效,助解鼠毒熱邪。
治療原理總論:
以「養血活血」為本,佐「芳香理氣」以通滯,「益氣健脾」以固正,配合專藥千屈菜涼血解毒。針對鼠毒傷血、氣滯熱鬱之病機,調和氣血使毒無所附,兼以外治針刺泄毒,標本兼顧。
【延伸思考】
此方結合內外治法,反映古人對動物咬傷後「毒邪內攻」的整體觀。紫金錠(含麝香、雄黃等)為急救解毒名方,內服外敷兼施,增強清熱辟穢之功,與主方相輔相成。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芎藭1錢,生地1錢,芍藥1錢,沈香5分,洋參5分,茯苓7分,紫檀8分,白檀6分,甘草2分,千屈菜8錢6分。
每貼2錢,水煎服。若發斑,於其上以針去惡血,兼服紫金錠。
忌食一切油膩動風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的女性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 本方中的沉香、西洋參、茯苓、白檀等藥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不宜過量服用。
- 本方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鼠毒神方, 出處:《救急選方》卷下。 組成:當歸1錢,川芎1錢,生地1錢,芍藥1錢,沉香5分,洋參5分,茯苓7分,紫檀8分,白檀6分,甘草2分,千屈菜8錢6分。 主治:鼠咬毒。或經久寒熱淋瀝如勞,或遍身發紫赤斑,或骨節疼痛,精神不爽。亦治貓咬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