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黃散

XIONG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二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8%
心經 16%
肺經 13%
胃經 8%
腎經 7%
膽經 7%
心包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芎黃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其藥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緩解疼痛。
  2. 升清降濁,通竅開竅: 川芎亦可升清降濁,通竅開竅,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頭部供血,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芎黃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當歸等,與川芎搭配使用,可發揮更佳的療效,達到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止痛開竅的功效。

芎黃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方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清解熱毒,涼血止血,緩解因熱毒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滋陰補血: 生地黃同時能滋陰補血,對於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總體而言,生地黃在芎黃散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芎黃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芎黃散中,芎藭、黃芩等藥材偏於清熱解毒,而當歸則能緩解其燥性,促進血液循環,使藥力更易於流通,達致整體的療效。
  2. 補血養血:當歸富含鐵質,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芎黃散多用於治療頭風頭痛,而頭風頭痛常伴隨氣血不足,因此加入當歸可改善患者的氣血狀態,提升治療效果。

芎黃散中加入山藥,是為了加強其補氣益血、健脾固腎的作用。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固精之功效。芎黃散以芎、黃芪等藥物為主,具有疏風解表、補氣活血之效,但對於脾腎虛弱、氣血不足者,效果可能有所減弱。加入山藥,可補益脾腎,增強氣血,進一步提升藥方整體的療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芎黃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和解止痛: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與芎黃散中其他藥材如川芎、黃連等相配伍,能協同作用,緩解頭痛、頭暈、面部疼痛等症狀,達到和解止痛的效果。
  2. 滋陰養血,平衡寒熱: 芎黃散中部分藥材如黃連、黃柏等性寒,容易傷及脾胃陰血。白芍則能滋陰養血,補虛益氣,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使方劑寒熱平衡,避免藥性過於寒涼,保護脾胃,防止副作用。

芎黃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針對肝膽濕熱所致之頭痛、目赤等症狀。其組方精妙,其中沉香作為重要成分之一,扮演著調氣止痛、行氣化濕的角色。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擅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在芎黃散中,與川芎、黃芩等藥配合,可增強藥方行氣活血、清熱燥濕之效。沉香之芳香能醒脾開胃,對改善因肝膽濕熱引起的消化不良亦有助益。此外,其還能安神定志,對於因肝火上炎而致的情緒煩躁、失眠有良好調節作用。總之,沉香在芎黃散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通過調理氣機,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芎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芎黃散以川芎、黃連為主藥,藥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川芎、黃連的寒性,避免其過度寒涼而損傷脾胃,使藥物更加平和,更易於服用。

2. 增強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的作用。加入芎黃散中,可以增強藥物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時也能保護脾胃,提高藥物療效。

主治功效


川芎散介紹

芎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小兒牙齒不長出來之主治功效。

川芎散組成介紹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川芎散總結

芎黃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小兒牙齒不長出來之主治功效。該方劑中的各味中藥材具有不同的藥性,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大黃3兩,芎窮1兩,蕎麥粉5錢。
上為末。
溫酒或白湯調服。
清心散、清身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淋巴腺炎幼兒大便不通

相同名稱方劑


芎黃散, 出處:《黴瘡證治》卷下。 組成:大黃3兩,川芎1兩,荞麥粉5錢。 主治:結毒頭痛;又治便毒。

芎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白牽牛(炒)、大黃(煨)、川芎各等分。 主治:血灌瞳仁及睛疼。

芎黃散, 出處:《得效》卷十二。 組成:川芎1兩,乾地黃1兩,當歸1兩,山藥1兩,白芍藥1兩,沉香半兩,粉草3錢。 主治:小兒齒不生。

芎黃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川芎半兩,川大黃3分(銼,微炒),鬱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主治:小兒大便不通,腹脅妨悶;臟腑有熱,小便澀,兼大便不通。

芎黃散, 出處:《袖珍》卷四引湯氏方。 組成:大芎半兩,乾地黃半兩,山薯蕷2錢半,當歸2錢半,芍藥2錢半,甘草(炙)2錢半。 主治:腎氣不足,髓脈不充,7-8月齒仍不出,或難出而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