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木香半兩,丁香半兩,白豆蔻(去皮)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吳茱萸(醋浸1宿,炒令黃色)半兩,沈香3分,青橘皮(湯漫,去白,焙)1分,麝香(另研)2錢。除麝香外,上為末,入麝香研勻,用硇砂煎,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行氣止痛,理氣寬胸;丁香溫中理氣,降逆止痛;白荳蔻、肉荳蔻行氣寬中,消食化積;吳茱萸溫中散寒,降逆止痛;沉香行氣止痛,降逆止嘔;橘皮理氣寬胸,燥濕化痰;麝香行氣開竅,醒神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止痛,理氣寬胸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壓氣木香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木香半兩,丁香半兩,白豆蔻(去皮)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吳茱萸(醋浸1宿,炒令黃色)半兩,沉香3分,青橘皮(湯漫,去白,焙)1分,麝香(另研)2錢。 主治:奔豚氣,上衝胸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