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磁鳳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痰濁阻竅而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麝香能快速穿透血腦屏障,疏通經絡,振奮心脾,使患者恢復清醒。
二、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磁鳳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磁鳳丸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而木香的理氣止痛作用可緩解這些症狀。
- 健脾和胃: 木香亦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磁鳳丸中往往也包含其他健脾和胃的藥材,與木香相輔相成,加強其療效。
磁鳳丸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暖胃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止痛的功效。對於胃寒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暖胃部,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消除脹氣:丁香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並能消除脹氣,緩解腹部不適。
因此,磁鳳丸中加入丁香,能有效改善胃寒、疼痛、脹氣等症狀,達到溫中和胃、行氣止痛的效果。
磁鳳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腎納氣,止痛止瀉: 沉香性溫,入腎經,能溫腎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腎陽虛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磁鳳丸常用於治療因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面色蒼白、腹痛、腹瀉等症狀,沉香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溫腎納氣的效果。
- 行氣止痛,散結消腫: 沉香具有行氣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能緩解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腹部疼痛。磁鳳丸中,沉香能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改善氣血運行,緩解腹部疼痛。
磁鳳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保健和治療某些女性疾病,其組成中包含紅花。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性溫,味苦,具有活血化瘀、通經解鬱的功效。在磁鳳丸中,紅花的作用主要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不暢的情況,對於因肝血虧虛而導致的月經不調等症狀具有積極的療效。此外,紅花中的活性成分能夠促使微血管擴張,增強血流供應,對於一些由於瘀血引起的疼痛問題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由於磁鳳丸的適應症多集中於女性生理特徵與健康問題,紅花的加入使其在調理月經、緩解痛經等方面更具針對性與有效性。總之,紅花不僅在磁鳳丸中發揮著重要的藥理作用,也體現了中醫在治療女性疾病時的整體觀與辨證施治的智慧。
磁鳳丸方劑中加入牡蠣,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藥性作用:
- 鎮心安神:牡蠣性微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磁鳳丸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牡蠣的鎮心安神作用能幫助緩解患者的症狀。
- 軟堅散結:牡蠣還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能幫助化解體內積聚的痰飲或瘀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磁鳳丸中加入白豆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白豆蔻味辛、性溫,具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之效。磁鳳丸多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胸腹脹痛、脘腹冷痛等症狀,白豆蔻可溫化寒濕,行氣止痛,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2. 燥濕健脾,消食化積:白豆蔻兼具燥濕健脾之效,能改善濕邪困脾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納呆等症狀。磁鳳丸中常加入其他健脾消食的藥物,白豆蔻的加入可增強其健脾消食之效,使藥效更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磁鳳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氣血凝結」所致的實證疼痛,其特徵為:
- 病位:集中於兩脅、肚腹或臍下,多屬肝經、脾經所過之處。
- 病性:疼痛部位堅硬如塊,且痛勢劇烈(「大痛」),並伴隨「走移不定」之象,此為氣滯血瘀兼夾風邪或痰濕流竄之徵。
- 病程:屬急性或慢性急性發作,需「半月服完為度」,提示其攻邪為主的短期療效導向。
結合外用「化堅膏」,內外合治,針對局部癥積與整體氣血失調雙向調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組方結構
行氣開鬱:
- 木香、丁香、沈香:三香並用,擅理三焦氣滯。木香偏行脾胃滯氣,丁香溫降胃逆,沈香納氣入腎,共解氣機壅塞之痛。
- 白豆蔻:化中焦濕濁,助氣機升降。
活血散結:
- 紅花:辛溫活血,破瘀通絡,針對「堅硬」之血瘀有形之結。
- 牡蠣:咸寒軟堅,既可消癥塊,又防諸香藥過燥。
引藥鎮降:
- 白磁粉(白瓷粉):古代用於收斂鎮逆,推測其性重墜,能助藥力沉降,直達下焦病所。
- 寸香(麝香):走竄力極強,開經絡之壅閉,引諸藥透達病位。
佐制與賦形:
- 煉蜜為丸:緩和香藥辛烈之性,配合砂糖水下,兼顧和中緩痛。
(二)病機推演
此方所治之證,核心為「氣滯血瘀,結而成實」:
- 氣滯:痛處走竄、脹硬,乃氣機不通,故重用香藥疏暢。
- 血瘀:固定不移之硬塊劇痛,紅花破血,牡蠣消癥。
- 病理產物:可能夾痰濕(用白豆蔻)、鬱熱(牡蠣性寒反佐),磁粉或能鎮攝浮火。
(三)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香藥走竄配牡蠣、磁粉沉降,調節氣機升降。
- 攻邪為重:全方偏溫通,無補益藥,適用於實證,禁用于虛證或孕婦。
- 外治協同:「化堅膏」外貼直接軟堅散結,內外夾擊以速消癥積。
三、潛在應用延伸
雖原方主述脅腹疼痛,但從組方推測,或可擴展用於:
- 癥瘕積聚(如初期良性腫塊)
- 疝氣疼痛(氣滯寒凝型)
- 婦人瘀阻腹痛(需避麝香者慎用)
此方體現「以通為用」的治則,重在疏導氣血,非現代常見之滋補套路,用藥精悍而力道集中。
傳統服藥法
寸香1分,木香1錢5分,丁香1錢5分,沈香1錢5分,白磁粉8錢,紅花1錢半,牡蠣5錢,白豆蔻5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菜子大。
每服1錢,砂糖水化下,日3次,半月服完為度。外用化堅膏貼之,立消。
忌發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應慎用。
- 本方有散結的作用,如果有腫瘤,應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磁鳳丸, 出處:《點點經》卷三。 組成:寸香1分,木香1錢5分,丁香1錢5分,沉香1錢5分,白磁粉8錢,紅花1錢半,牡蠣5錢,白豆蔻5錢。 主治:氣血凝結,兩脅並肚腹或臍下堅硬大痛,走移不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