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癬第一靈丹

治癬第一靈丹

ZHI XUAN DI YI L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18%
肝經 16%
腎經 13%
胃經 13%
心經 9%
膽經 6%
脾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治癬第一靈丹」方劑中加入丁香,是取其 溫中散寒、溫肺止咳、殺蟲止癢 之功效。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肺、腎經。其辛溫之性,能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邪,而其殺蟲止癢之效,則可針對癬疾所致的瘙癢及蟲蝕之症。

此外,丁香亦能溫肺止咳,對於因寒邪侵肺而導致的咳嗽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因此,將丁香加入「治癬第一靈丹」方劑中,可起到多重功效,有助於治療癬疾。

沉香在「治癬第一靈丹」方劑中,主要起著 溫中止痛,行氣止癢 的作用。

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 溫陽散寒 的功效,可溫暖脾胃,改善因寒濕所致的皮膚瘙癢。其行氣止痛的特性,能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癬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此外,沉香具有一定的 抗菌消炎 作用,能抑制病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癬症的康復。

「治癬第一靈丹」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癬症引起的發炎反應,減輕紅腫、瘙癢等症狀。
  2. 通竅止痛,促進癒合: 冰片具有通竅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癬症引起的疼痛感。同時,冰片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恢復皮膚健康。

因此,冰片在「治癬第一靈丹」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癢、通竅止痛等多重作用,是治療癬症的重要藥物。

「治癬第一靈丹」方劑中使用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竅散結,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癬症多因濕熱蘊結、氣血不通而起,麝香可通達經絡,散結止痛,促進癬症消退。
  2. 芳香闢穢,殺蟲止癢: 麝香氣味芳香濃烈,可驅散穢氣,抑制細菌滋生。對於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癬症,麝香能抑制真菌生長,減輕瘙癢症狀,促進皮膚修復。

因此,「治癬第一靈丹」中使用麝香,是為了利用其通竅散結、消腫止痛、芳香闢穢、殺蟲止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癬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治発第一靈丹」,明確主治「癬」,即皮膚癬症,推測包含頑固性癬疹、日久不癒之濕癬或乾癬等。古代醫家視癬為「風濕熱毒」鬱於肌表,或血虛風燥所致,此方以「外敷」為主,透過清熱解毒、殺蟲止癢、通絡散結之力,直接作用於患處,屬「標本兼治」之劑。

二、組成藥物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一)方劑組成結構

  1. 鮮玉簪花(300朵,搗泥為君)

    • 性味:辛甘寒,有毒。
    • 古代應用: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本草綱目》載其「治癬,搗汁塗」。鮮品搗泥外敷,可加強局部滲透,直接殺蟲止癢,針對癬症之「濕熱毒邪」為君藥。
  2. 母丁香(6兩)、沈香(4兩,為臣)

    • 母丁香:辛溫,具散寒止痛、殺蟲之效,局部外用可抑制真菌,助玉簪花透達病所。
    • 沈香:辛香溫通,能行氣化濕,開竅辟穢,助藥力深入肌膚,兼調和玉簪花寒性。
  3. 冰片(3錢)、麝香(3錢,為佐使)

    • 冰片:辛涼透散,清熱止痛,助藥性滲透皮表,迅速止癢。
    • 麝香:辛香走竄,活血散結,開毛竅以引諸藥直達病竈,兼「以香除穢」抑菌。
  4. 山西城磚(12兩,為使)

    • 推測為「陳年黏土」類礦物,古方常用煅後研末(如伏龍肝),具收斂燥濕、吸附滲液之功,助緩解癬之滲出瘙癢。

(二)製劑工藝原理

  1. 麻油熬製

    • 以麻油為基質,性潤能緩和諸藥之燥烈,且「油劑」可長效黏附患處,形成保護層。
    • 加入陳年石灰(煅後),取其燥濕殺蟲、止血生肌之效,與麻油形成「油灰膏」,增強斂瘡作用。
  2. 埋土封藏

    • 「埋土二十一日」為古代「伏藥」之法,使藥性由烈轉和,降低鮮玉簪花之毒性,亦可能借助土壤微生物發酵,轉化部分成分增強療效。

(三)整體治療邏輯

  1. 攻毒殺蟲:玉簪花配母丁香、麝香,針對癬症之「蟲毒」(真菌)。
  2. 祛濕斂瘡:沈香、城磚、石灰協同燥濕,減少滲液。
  3. 透皮引經:冰片、麝香開竅,助藥穿透皮層,直達病竈。
  4. 長效緩釋:油膏劑型可延長藥效,適合慢性癬症反覆發作。

三、潛在功效擴展推論

除治癬外,此方組成具「活血散結、清熱燥濕」之能,或可應用於其他濕熱蟲毒所致皮膚病,如頑固性濕疹、疥瘡(需調整劑量)。然須遵循古法外用,避免內服(玉簪花有毒)。

傳統服藥法


鮮玉簪花300朵(為泥),母丁香6兩,沈香4兩,冰片3錢,麝3錢,山西城磚12兩。
上為末,用真麻油3斤半,熬熟,陳年石灰半斤,滴水成珠為度,候冷,收瓷罐內,黃蠟封固,埋土內,二十一日取出。
敷患處。
此藥可久貯,勿使泄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治癬第一靈丹, 出處:《本草綱目拾遺》卷七引《寶志遺方》。 組成:鮮玉簪花300朵(爲泥),母丁香6兩,沉香4兩,冰片3錢,麝3錢,山西城磚12兩。 主治:癬。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