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

WU XIANG TANG JIA ZHU YU XI JI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肺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9%
膽經 6%
心經 3%
三焦經 3%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香,可針對患者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緩解疼痛、促進消化的目的。
  2. 燥濕化痰: 木香亦能燥濕化痰,對於因濕邪阻滯而導致的痰多、胸悶、咳嗽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方劑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化濕,解暑開胃: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暑開胃的功效。五香湯本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加入藿香可以增強其化濕解暑功效,有助於治療暑濕感冒、脾胃不和等症狀。
  2. 協同解毒,增強療效: 茱萸犀角湯以解毒清熱、涼血止血為主,藿香則可起到協同解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例如,對於暑濕兼有熱毒的症狀,藿香可以幫助驅散暑濕,並配合茱萸犀角湯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 沉香性辛溫,入脾、胃、腎經,能行氣止痛,且能溫腎陽,助元氣,與茱萸、犀角合用,共奏溫陽散寒、行氣止痛之效。
  2. 調和諸藥: 沉香氣味厚重,能起到引導藥力、調和諸藥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協調,發揮更佳的療效。

因此,沉香在「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中,不僅發揮其本身的功效,更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

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散寒止痛之效: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脹之功效。其與五香湯中的其他藥材,如肉桂、茴香等,共同起到溫暖脾胃、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寒邪客於脾胃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丁香的辛溫之性,可以緩解茱萸犀角湯中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丁香的溫陽作用,可以增強茱萸犀角湯的清熱解毒、止血止痛之效,使藥物療效更顯著。

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五香湯原方主要針對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嘔吐等症。吳茱萸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可以增強五香湯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症狀。
  2. 助藥力,增強療效: 茱萸犀角湯主要針對熱毒內盛、神昏譫妄、煩躁不安等症。吳茱萸可引藥上行,有助於茱萸犀角湯的藥力直達上焦,更有效地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提高治療效果。

「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方劑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胃經,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可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神志不清、吐血、衄血等症狀。
  2. 鎮驚安神:犀角亦有鎮驚安神之效,可治療熱病神昏、驚厥、狂躁等症狀。

此方劑中加入犀角,旨在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之功效,以治療相關病症。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已不允許使用犀角入藥。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木香
  • 藿香
  • 沉香
  • 丁香
  • 吳茱萸
  • 犀角(現代禁用,常以水牛角替代)

主治功效: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主治「惡脈腫毒,毒氣攻脈中,猝腫痛結作核,或似癰癤而非時使人頭痛寒熱,氣急者數日不除。」

症狀分析:

  • 惡脈腫毒: 指一種因毒邪侵襲脈絡,導致脈道腫脹、疼痛的病症。
  • 毒氣攻脈中: 強調病因是毒邪侵入血脈之中。
  • 猝腫痛結作核: 描述患處突然腫脹、疼痛,並形成硬結或腫塊。
  • 或似癰癤: 說明腫塊外觀可能類似癰或癤,但並非真正的癰癤。
  • 非時使人頭痛寒熱,氣急: 指患者同時伴有頭痛、發冷發熱、呼吸急促等全身症狀,且這些症狀不符合一般的時令規律。

治療原理:

本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 木香、沉香:擅長行氣止痛,可以疏通氣機,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腫痛。
    • 吳茱萸: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有助於消散腫塊。
  2. 溫中散寒,祛風除濕:

    • 丁香、藿香:具有溫中散寒、芳香化濕的功效,可以驅散侵入體內的寒濕邪氣。
    • 吳茱萸:亦可溫中燥濕,協助驅邪外出。
  3.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 犀角(水牛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可針對病因中的「毒氣」進行治療,減輕毒邪對血脈的損害。

綜合分析:

《聖濟總錄》中提到「惡脈之病,其狀赤絡忽起,巃嵸而聚,若死蚯蚓之狀,又若水在脈中,長短隨絡脈所生」,這表明「惡脈」可能與現代醫學中的血栓性靜脈炎或淋巴管炎等疾病有相似之處。而本方劑通過行氣活血、溫中散寒、清熱解毒等多方面作用,針對病因病機進行治療,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緩解症狀的目的。方中以五香(木香、藿香、沉香、丁香、吳茱萸)溫中燥濕,疏肝解鬱,加茱萸犀角湯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標本兼治。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兩,藿香葉1兩,沈香1兩,熏陸香1兩,雞舌香1兩,吳茱萸(湯洗,微炒)1兩,犀角(鎊)1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其滓熱拓腫上,冷即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香湯加茱萸犀角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八。 組成:木香1兩,藿香葉1兩,沉香1兩,熏陸香1兩,雞舌香1兩,吳茱萸(湯洗,微炒)1兩,犀角(鎊)1兩。 主治:惡脈腫毒,毒氣攻脈中,卒腫痛,結作核,或似癰布,而非時使人頭痛寒熱、氣急,數日不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