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胃虛餅子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胃散寒:丁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丁香能溫暖胃陽,緩解寒邪對胃部的侵襲,促進消化功能。
- 理氣止痛:丁香還具備行氣止痛之效,可以疏通胃氣,緩解胃部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對於胃虛所致的胃痛,丁香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丁香在胃虛餅子方劑中起到溫胃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胃虛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胃虛餅子」方劑中加入藿香,主要是針對其芳香化濕的功效。
胃虛常伴隨脾胃虛弱,容易導致濕邪內蘊,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納呆等症狀。藿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理氣止痛的功效。其芳香之氣可醒脾開胃,化解濕氣,促進消化,緩解胃脹氣等不適。此外,藿香亦能理氣止痛,有助於改善胃痛、腹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健脾胃、化濕止痛的功效。
胃虛餅子方劑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和胃: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對於胃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可起到行氣消滯、健脾和胃的作用,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 疏肝理氣:木香亦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胃脘疼痛。胃虛常伴隨肝氣鬱結,木香通過疏肝理氣,可協調脾胃功能,改善胃虛症狀。
因此,木香在胃虛餅子方劑中起到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胃虛症狀,增進食慾,促進消化。
「胃虛餅子」方劑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胃虛者常伴有脾胃虛寒,表現為畏寒肢冷、腹痛喜暖等症。附子溫陽散寒,可以改善胃寒,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
- 溫補腎陽,固本培元:附子溫腎陽,可補腎氣、固元氣,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胃虛也有效。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腎陽不足會影響脾胃運化,附子溫補腎陽,可以提升脾胃功能,改善胃虛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胃虛餅子」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丁香: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降逆止嘔。
- 藿香:化濕和中,解暑發表,止嘔。
-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調中醒脾。
- 附子:回陽救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主治功效:
依據《幼幼新書》及《劉氏家傳》之記載,「胃虛餅子」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吐瀉後所引起的慢脾風,以及久瀉不止之症。綜合考量方中藥物之性味與功效,可將其主治功效歸納如下: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方中丁香、附子皆為溫熱之藥,能溫散脾胃之寒邪,特別是附子,其性大熱,能助陽回逆,對於因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吐瀉有明顯療效。小兒體質稚嫩,易受寒邪侵襲,脾胃陽氣易衰,故需溫補以扶正祛邪。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木香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有良好的緩解作用。丁香亦有行氣止痛之效,能加強木香之功。脾胃功能紊亂是導致吐瀉的重要原因,此等藥物能促進脾胃運化,恢復消化功能。
化濕和中,止嘔止瀉: 藿香能化濕和中,對於因濕邪阻滯中焦所致的嘔吐泄瀉有良好療效。濕邪困阻,易使脾胃功能失常,產生吐瀉等症狀。藿香能化解濕邪,使脾胃恢復正常運作。
治療原理:
「胃虛餅子」治療小兒慢脾風及久瀉的原理,主要在於其能溫補脾陽,散寒化濕,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小兒吐瀉之後,易耗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功能虛弱,甚至形成虛寒之證。方中附子、丁香能溫補脾陽,恢復脾胃之功能;木香、藿香能行氣化濕,消除脾胃之氣滯及濕邪;綜合作用之下,使脾胃恢復正常運作,從而達到止吐、止瀉,以及改善小兒慢脾風之功效。
此方劑之特色在於其溫補之性,特別是針對小兒脾胃虛寒之體質,能有效地調整脾胃功能,恢復其正常運化之能力。方中諸藥相互配合,共奏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化濕和中之效,為治療小兒吐瀉後慢脾風及久瀉之良方。
總結:
「胃虛餅子」以其溫陽散寒、行氣化濕之功效,針對小兒吐瀉後所致脾胃虛寒、功能失調的病機,發揮其獨特之療效,為中醫兒科臨牀常用之方劑。其主治功效不僅在於止吐止瀉,更在於恢復脾胃之運化能力,從而根本上解決病因。
傳統服藥法
丁香50粒,藿香葉1分,木香韶粉1棋子大,大附子(炮)1棋子大(一雲各2錢)。
上為末,攪勻,生薑自然汁作餅子。用粗燈盞內煮軟,化開服。或要急用,作散子,大棗1枚,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胃虛餅子,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劉氏家傳》。 組成:丁香50粒,藿香葉1分,木香1棋子大,韶粉1棋子大,大附子(炮)1棋子大(一雲各2錢)。 主治:小兒吐瀉後生慢脾風,或久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