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補胃丸

丁香補胃丸

DING XIANG BU W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20%
腎經 20%
肺經 14%
心經 11%
大腸經 6%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補胃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1. 溫中降逆,止嘔止瀉: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胃寒、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2. 消食化積,止痛:丁香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之效,可幫助消化不良、積滯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狀。

因此,丁香在丁香補胃丸中發揮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消食化積、止痛的作用,對於寒性胃痛、食積胃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丁香補胃丸中添加藿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止嘔: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和胃止嘔的功效。胃寒、濕阻脾胃導致的嘔吐、噁心,藿香可以溫脾散寒,理氣化濕,緩解不適。
  2. 增強藥效: 丁香補胃丸中常用丁香、砂仁等溫中行氣藥物,藿香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物,加強溫中行氣、消食化積的作用,促進藥效發揮。

因此,藿香的加入不僅可以緩解胃寒、濕阻所致的症狀,還可以增強丁香補胃丸整體的功效。

丁香補胃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陽助脾胃: 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效。對於胃寒脾虛所致的胃痛、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附子能溫暖脾胃,增強其消化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2. 溫通經脈: 附子可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胃痛、腹痛等症狀。丁香補胃丸中加入附子,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溫陽散寒,通暢氣血,達到治療胃病的效果。

丁香補胃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消積 的作用,輔助胃部消化。檳榔味辛性溫,入胃經,能 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吸收,同時 消解積滯,對於因飲食不節引起的胃脘脹滿、食積不化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檳榔亦可 溫中散寒,對於寒邪凝滯胃中導致的胃痛、嘔吐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因此,在丁香補胃丸中加入檳榔,可有效提升藥效,促進胃部功能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丁香補胃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胃氣虛冷,哕逆不止」,即小兒因脾胃陽虛、寒氣內盛,導致胃氣上逆,出現打嗝、嘔吐、脘腹冷痛等症狀。其病機核心在於「胃虛寒凝」,故治法以溫補胃陽、降逆止呃為主。


二、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 丁香(1錢)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為「溫中降逆」要藥,善治胃寒嘔呃,《藥性論》載其「治冷氣腹痛」。本方以其為君藥,直接溫胃散寒、止呃逆。

  • 附子(炮,2錢)
    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炮製後毒性減而溫裡之力存。在此助丁香溫補胃腎之陽,驅散沉寒痼冷,增強全方溫補之力。

  • 藿香(1分)
    辛微溫,芳香化濕、和中止嘔,兼能醒脾開胃。其輕清之性可佐制附子之燥烈,並助脾胃運化濕濁,防止寒濕內阻。

  • 檳榔(銼,1分)
    辛溫苦降,行氣消滯、降逆寬中。雖常用於殺蟲,但此處取其「下氣」之功,協同丁香降胃氣之上逆,兼消食積氣滯。

  • 定粉(炒研,1分)
    即鉛粉(需注意其毒性),古代用於「墜痰鎮驚、止嘔」,此處微量炒用,可能取其重鎮以降逆氣,但因其毒性,現代臨床已多取代。

2. 配伍原理

  • 溫降並行
    以丁香、附子溫補胃陽為主,檳榔、定粉降氣為輔,一溫一降,針對「虛寒上逆」之病機。
  • 標本兼治
    丁香、附子治本(溫陽散寒),檳榔、藿香治標(理氣化濕止嘔),共同恢復胃氣和降之職。
  • 劑量設計
    重用丁香、附子(占主量),顯示以溫補為重;藿香、檳榔量輕,側重佐助調氣。

3. 推論延伸功效

除主治小兒胃寒呃逆外,此方推論亦可用於:

  • 成人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食少嘔吐。
  • 寒濕中阻,兼氣滯者(如噯氣、腹脹),因藿香、檳榔能化濕行氣。

三、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溫陽散寒、降逆和胃」為核心,透過:

  1. 溫補陽氣(丁香、附子)→ 解除寒凝,恢復胃腑溫煦功能。
  2. 理氣降逆(檳榔、定粉)→ 調暢氣機,導胃氣下行。
  3. 芳香醒脾(藿香)→ 化濕醒脾,助運化而減少濕濁上逆。
    全方結構簡潔,針對「虛、寒、逆」三大病機,體現中醫「寒者熱之」「逆者降之」的辨證思路。

(註:鉛粉毒性較大,現代應用需審慎評估或尋找替代藥物。)

傳統服藥法


丁香1錢,藿香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2錢,定粉(炒,研)1分,檳榔(銼)1分。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至2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補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組成:丁香1錢,藿香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2錢,定粉(炒,研)1分,檳榔(銼)1分。 主治:小兒胃氣虛冷,噦逆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