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附散
DING F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十六引《澹寮》
熱性指數
4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脾經 28%
心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丁附散中包含附子,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熱,味辛,歸心、腎、脾經。其藥性強悍,具有回陽救逆之效,能溫補心陽,救逆回陽,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陽氣不足、面色蒼白、肢冷脈微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附子亦能溫脾散寒,改善脾胃虛寒、腹痛冷瀉等症狀。在丁附散中,附子的加入旨在溫補陽氣,驅散寒邪,達到溫經散寒、回陽救逆之目的。
丁附散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胃止嘔: 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丁香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嘔的效果。
- 行氣止痛: 丁香同時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脘腹冷痛、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丁香可以溫通氣血,緩解疼痛。
因此,丁附散中加入丁香,不僅能溫胃止嘔,更能行氣止痛,起到多方面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冷吐翻胃,及吃食移時即吐。緣水不勝火復還脾,脾不能受即吐。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1枚(坐於磚石上,四面著火,漸漸逼熱,淬入生薑汁中,浸少時,如法再淬,約盡薑汁半碗許為度。去皮,焙乾為末),丁香2錢(研)。
2味勻和。
每服2錢,水1盞,粟米少許,煎7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丁附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四引《類編》。 組成:大附子1枚(切去蓋,刳中使淨。丁香49粒,以蓋覆之,線縛,置銀石器中,浸以生薑自然汁,及蓋而止,慢火煮乾爲度)。 主治:翻胃。
丁附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六引《澹寮》。 組成:附子1個(大者,周圍鑽孔,用丁香插入孔內,以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主治:冷吐翻胃,及吃食移時即吐。緣水不勝火復還脾,脾不能受即吐。
丁附散, 出處:《醫統》卷二十八引《衛生易簡方》。 組成:大附子1枚(坐于磚石上,四面着火,漸漸逼熱,淬入生薑汁中,浸少時,如法再淬,約盡薑汁半碗許爲度。去皮,焙乾爲末),丁香2錢(研)。 主治:反胃嘔逆,粥食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