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17%
腎經 15%
胃經 15%
心經 7%
肝經 7%
膀胱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托裏溫中湯

整體功效

溫中散寒,化膿消腫。

主治

瘡瘍為寒,變而內陷,膿出清稀,瘡膿稀身冷,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逆,氣短呃逆,不得安臥,時發昏憒

本方由丁香、沉香、茴香、益智仁、陳皮、木香、羌活、生薑、甘草、附子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散寒、化膿消腫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瘡瘍為寒、變而內陷、膿出清稀、瘡膿稀身冷、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逆、氣短呃逆、不得安臥、時發昏憒等症。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功效解釋
丁香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沉香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茴香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益智仁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陳皮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木香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羌活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生薑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甘草溫中散寒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附子溫陽散寒溫陽散寒,化膿消腫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托裏溫中湯,治瘡瘍為寒,變而內陷,膿出清稀,瘡膿稀身冷,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逆,氣短呃逆,不得安臥,時發昏憒。此方以溫中散寒,化膿消腫為主,兼以行氣止痛。丁香、沉香、茴香、益智仁、陳皮、木香、羌活、生薑、甘草,皆溫中散寒之品,而丁香、沉香、茴香、益智仁、陳皮,又兼行氣止痛之功。附子,溫陽散寒,化膿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化膿消腫之功。」

傳統服藥法

丁香、沈香、茴香、益智仁、陳皮各一錢,木香一錢半,羌活、炮姜各三錢,炙甘草二錢,附子(炮,去皮臍)四錢。 加生薑五片,水煎服。用水45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丁香、沉香、茴香、益智仁、陳皮、木香、羌活、生薑、甘草、附子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散寒、化膿消腫的功效。其中,丁香、沉香、茴香、益智仁、陳皮、木香、羌活、生薑、甘草等均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附子具有溫陽散寒、化膿消腫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化膿消腫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化膿消腫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瘡瘍為寒、變而內陷、膿出清稀、瘡膿稀身冷、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逆、氣短呃逆、不得安臥、時發昏憒等症。但本方性溫,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溏(稀薄)
胃及十二指腸炎
嘔吐
胃下垂
腹中有鳴叫聲
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