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肝煎

NUAN GAN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肝經 19%
脾經 17%
肺經 14%
心經 12%
胃經 8%
膀胱經 7%
膽經 1%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沉脈,遲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睪丸疼痛腫脹,偏頭痛,頭痛,月經腹痛,下腹部痛

症狀陰部感到寒冷,腹中感到寒冷,月經不調,怕冷,手腳冰冷

現代疾病腹股溝疝氣,闌尾炎,尿道結石,腎及輸尿管結石,產後乳汁不足

方劑組成解釋

暖肝煎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調和肝脾: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暖肝煎常用於肝血不足、氣血瘀滯所致的病症,而當歸能補益肝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肝脾功能,達到溫肝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
  2. 滋養肝陰,緩解肝火:當歸亦有滋陰潤燥之功,能滋養肝陰,緩解肝火上炎,從而達到調節肝氣、保護肝臟的作用。暖肝煎中加入當歸,不僅能溫補肝陽,還能滋養肝陰,使肝氣得以平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暖肝煎中包含枸杞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滋補肝腎: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肝腎虧虛是導致肝火旺盛的重要原因,枸杞子能滋補肝腎,從根本上改善肝火旺盛的體質。
  2. 清熱明目: 枸杞子亦具清熱明目的功效,能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暖肝煎中加入枸杞子,有助於清熱解毒,同時滋養肝腎,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暖肝煎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肝氣升發: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肝喜條達,脾主運化,脾虛濕盛可致肝氣鬱滯。茯苓健脾利濕,能使脾氣健運,濕邪消散,有助肝氣升發,改善肝鬱氣滯之症。
  2. 清熱降火,輔佐肝火: 暖肝煎常用於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茯苓具有一定的清熱降火作用,可輔佐其他藥物清熱降火,避免肝火過盛,達到治療效果。

暖肝煎中包含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肝散寒:茴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暖肝煎常用於肝腎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的腰膝酸冷、小腹冷痛等症狀。茴香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溫暖肝腎,驅散寒邪,改善寒凝血瘀的症狀。
  2. 理氣止痛:茴香還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暖肝煎中常與其他理氣藥物配合使用,共同達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效果。

暖肝煎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暖肝煎主要用於治療肝陽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的肝病,而肉桂能溫暖肝陽,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肝臟功能。
  2. 助陽化氣: 肉桂具有補腎助陽之效,能促進腎陽的生成,並藉此提升肝陽,使肝臟功能恢復正常。對於肝陽不足、脾陽不振所致的脾胃虛弱,肉桂也能起到溫補脾胃,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從而達到整體調和的效果。

暖肝煎方劑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肝散寒: 烏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暖肝煎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烏藥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溫暖肝腎,緩解寒邪對經絡的阻滯,改善疼痛麻木。
  2. 行氣止痛: 烏藥能行氣止痛,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暖肝煎中的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烏藥的加入可以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改善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不適。

暖肝煎方中加入沉香,乃取其溫腎納氣、行氣止痛之效。

沉香性溫,入腎、脾經,能溫腎陽氣,促進腎氣運行,以助肝陽升發;其行氣止痛之性,可舒解肝鬱氣滯,緩解肝區疼痛,達到溫肝理氣之效。

此外,沉香亦能溫脾陽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提升暖肝煎整體療效。

方劑介紹


暖肝煎

暖肝煎主要功效是「溫補肝腎、行氣止痛」,主治:肝腎虛寒證,常見症狀為睾丸冷痛、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本方證因肝腎不足,寒氣沿著肝經行走,氣機鬱滯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狀。

寒為陰邪,本質為收引凝滯,若一個人肝腎不足時,寒氣存留於肝經之中,體內氣機不暢。由於肝經通往陰部,而寒氣主收引,所以出現睪丸冷痛、少腹疼痛、疝氣痛諸現象。

由於體內陰寒,所以怕冷喜歡溫暖,舌淡苔白、脈沉遲,這些都是肝腎陰寒的症狀。

治宜補肝腎,散寒凝,行氣滯止痛。方中肉桂辛甘大熱,溫腎暖肝,祛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溫,暖肝散寒,理氣止痛,二藥合用,溫腎暖肝散寒。

當歸辛甘性溫,養血補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補肝益腎,二藥均補肝腎不足之本。烏藥、沈香辛溫散寒,行氣止痛,以去陰寒冷痛之標。

茯苓甘淡,滲濕健脾。生薑辛溫,散寒和胃。

綜觀全方,以溫補肝腎治其本,行氣逐寒治其標,使下元虛寒得溫,寒凝氣滯得散,則睪丸冷痛、少腹疼痛、疝氣痛諸症可愈。適宜於厥陰氣滯、肝腎虛寒之證,是祛邪扶正、標本兼顧之方。

本方為明末醫家張介賓所制研製,當時主要治療疝氣,他認為疝氣主要與受寒有關:「或以色慾,或以勞損,或以鬱怒,或以飲食酒濕之後,不知戒慎,致受寒邪,則以陰求陰,流結於衝任血氣之海而下歸陰分,遂成諸疝。」因而創製暖肝煎,重在溫暖下元,補益肝腎,結合行氣止痛。

加減法: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附子等以增其溫里祛寒之功。腹痛甚者,加香附以行氣止痛。睾丸痛甚者,加青皮、橘核以加強疏肝理氣之效。

本方補養、散寒、行氣並重,運用時應視其虛、寒、氣滯三者孰輕孰重,相應調整君臣藥的配伍關係,使之更能切中病情。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精索神經痛、慢性闌尾炎、腹股溝疝氣、睾丸腫大症、輸尿管結石、鞘膜積液、小腹痛、全身性怕冷、等屬於肝腎虛寒證的多種疾病。

後代發現,這不是只有治療疝氣或是男性疾病,在臨床上還被加減用於婦女痛經屬肝腎不足,寒凝氣滯證者。

中醫臨床上治療慢性腹部發炎,經常運用清熱涼血解毒的方藥治療,但某些醫家(崔振波)卻發現,運用暖乾煎治療慢性闌尾炎,效果奇佳,可見這是寒凝肝脈, 氣血不暢為主所造成。

傳統服藥法


水一盅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疝氣見陰囊紅腫熱痛者,禁用

暖肝煎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發現,現代人肝經普遍實證,但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卻出現肝經虛證,這很有可能就是肝經虛寒所造成的。

尤其肝經很容易出現在每年的冬季出現虛證,更可以印證外在的寒氣與肝經的關係。此外,現代人腎經普遍虛證,天氣愈冷時出現機率愈高。

所以在寒冷冬季時,很容易出現肝經與腎經嚴重虛證,這時候就機會運用到「暖肝煎」。

肝經與腎經同時虛證的趨勢
肝經與腎經同時虛證的趨勢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暖肝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當歸2錢,枸杞3錢,茯苓2錢,小茴香2錢,肉桂1錢,烏藥2錢,沉香1錢(木香亦可)。 主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