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磨湯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 消積導滯: 檳榔性溫,味辛,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六磨湯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氣嘔吐等症,檳榔有助於消食積、化痰濁,緩解消化不良所致的症狀。
- 驅蟲殺蟲: 檳榔亦具驅蟲作用,可驅除腸道寄生蟲。六磨湯若用於治療蟲積腹痛,則檳榔的殺蟲功效能起到輔助作用,幫助清除蟲體,改善腹痛等症狀。
因此,檳榔在六磨湯中扮演著消積導滯、驅蟲殺蟲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食積、蟲積等病症的效果。
六磨湯中包含沉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溫通氣血,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腸鳴、腹瀉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沉香氣味芳香,可醒脾開胃,降逆止嘔,對於因寒凝氣滯、脾胃虛弱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六磨湯中加入沉香,可有效改善脾胃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達到溫中行氣,降逆止嘔的效果。
六磨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六磨湯主治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木香可以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疼痛。
- 消食導滯: 木香還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能幫助消化食物,減少胃腸脹氣。六磨湯中其他藥材如厚朴、枳實等也具有消食導滯之效,木香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此功效,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胃腸功能。
綜上所述,木香在六磨湯中可以行氣止痛,消食導滯,有助於解決脾胃氣滯所致的諸多病症。
六磨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止痛:烏藥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散寒、止痛的作用。六磨湯主治腎虛寒所致的腰膝冷痛、小腹冷痛等症,而烏藥可溫腎散寒,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烏藥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亦有療效。六磨湯中加入烏藥,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行氣止痛,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
總而言之,烏藥在六磨湯中發揮溫腎止痛、行氣止痛的功效,有效改善患者腎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症狀。
六磨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理氣,消積化滯: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的作用。六磨湯主要針對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噯氣吞酸等症狀,而枳殼的疏肝理氣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消積化滯作用則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從而改善這些症狀。
-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氣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的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六磨湯中加入枳殼,除了疏肝理氣、消積化滯,也能起到一定的止嘔作用,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痛苦。
六磨湯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六磨湯主治熱結便祕,腹痛腹脹,大便乾結等症,大黃可起到瀉火通便的作用,緩解便祕,使大便通暢。
-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熱毒瘀結導致的便祕,大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改善便祕症狀。
總之,大黃在六磨湯中起到瀉熱通便和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主治功效
六磨湯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綜合多部醫書古籍的記載,六磨湯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腹急,大便秘澀而有熱的症狀。具體來說,它可以緩解以下問題:
- 氣滯: 指氣機鬱滯不暢,多因情志不遂、飲食不節等因素引起。表現為胸腹脹滿、疼痛、嗳氣、嘆息等症狀。
- 腹急: 指腹部脹痛、拘急,有裡急後重之感,欲排便而不得出或排出不暢。
- 大便秘澀: 指大便排出困難,乾燥、堅硬,甚至數日一行。
- 有熱: 指體內有熱邪,可見口乾、口苦、煩躁、舌紅、苔黃等症狀。
治療原理
六磨湯由檳榔、沉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六味藥組成,各藥的功效和相互作用構成了六磨湯的治療原理:
行氣導滯:
- 檳榔: 下氣、破積、消脹,為行氣導滯的主藥,擅長消除腸胃積滯。
- 木香: 辛溫香竄,理氣止痛,調和脾胃,可疏理中焦氣機,緩解腹痛。
- 烏藥: 溫經散寒,行氣止痛,可疏通經絡,行氣散結,緩解腹部拘急疼痛。
- 枳殼: 理氣寬中,行氣消脹,可破氣除痞,降逆止嘔,與木香、烏藥協同,加強行氣導滯的作用。
降氣通便:
- 大黃: 苦寒瀉下,通腑瀉熱,蕩滌腸胃積熱,是治療大便秘澀、有熱的關鍵藥物。
調和諸藥:
- 沉香: 降氣溫中,調和脾胃,且能止痛。在此方中,沉香既能協助行氣,又能制約大黃的苦寒之性,防止其過於寒涼傷胃,同時也能緩解腹痛。
綜合分析:
六磨湯以行氣藥為主,配以瀉下藥,標本兼顧。方中檳榔、木香、烏藥、枳殼行氣導滯,消脹止痛,針對“氣滯腹急”;大黃通便瀉熱,針對“大便秘澀而有熱”;沉香調和諸藥,並有止痛之功。諸藥合用,共奏行氣導滯、降氣通便、瀉熱消脹之效。
古籍印證
- 《醫燈續焰》、 《金匱翼》、《良朋彙集經驗神方》、《古今醫統大全》、《濟世全書》、《証治準繩‧類方》、《古今醫鑒》等均明確記載六磨湯的功效為「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 《濟陽綱目》、《雜病源流犀燭》等指出六磨湯可用於治療「便閉」、「氣壅滯而兼有熱」引起的大便秘結。
- 《醫學入門》提到六磨湯可用於「氣痢」和「大便閉」。
- 《赤水玄珠》描述了四磨湯加減變化,指出加入大黃、枳殼即為六磨湯,用於治療有熱證的患者。
總結
六磨湯是一個以行氣為主,兼顧瀉下的方劑,通過行氣導滯、降氣通便、瀉熱消脹,有效緩解氣滯腹急、大便秘澀且伴有熱象的症狀。其配伍精妙,藥效顯著,是中醫治療相關病症的經典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大檳榔、沈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各等分。上藥於擂盆內各磨半盞,和勻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六磨湯性味辛溫,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 六磨湯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果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磨湯,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大檳榔、沉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各等分。 主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而有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