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開痰順氣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理氣:枳殼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效。痰濁阻滯,氣機不暢,可導致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枳殼能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有助於痰濁的排出。
- 行氣消積:枳殼還有行氣消積的作用。痰濁形成,常與脾胃不和、氣滯痰凝有關。枳殼能行氣消積,促進脾胃運化,減少痰濁的產生。
綜上所述,開痰順氣湯中加入枳殼,旨在疏肝理氣、行氣消積,以達到化痰順氣、改善呼吸道症狀的目的。
開痰順氣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痰多、氣滯往往伴隨肝氣鬱結,青皮可疏解肝氣,使氣機通暢,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 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青皮亦能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痰多、氣滯常導致胸悶氣短、噁心嘔吐,青皮可降逆止嘔,並藉助其化痰止咳的功效,進一步緩解痰多帶來的症狀。
「開痰順氣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其能疏通氣機,緩解痰阻胸膈所致的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
- 燥濕化痰: 木香亦具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痰濕阻滯肺氣,導致痰多咳嗽者,木香能幫助化解痰濕,利於痰液排出。
因此,木香在「開痰順氣湯」中發揮行氣止痛、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痰多、氣短、胸悶等症狀,促進患者呼吸順暢。
開痰順氣湯中加入沉香,乃取其 行氣止痛、溫脾降逆 之效。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痰阻氣滯、胸悶氣短等症狀,具有一定緩解作用。此外,沉香亦有 降逆止嘔 之效,可緩解因痰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因此,在開痰順氣湯中加入沉香,可 促進氣血運行,化痰止咳,順氣降逆,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開痰順氣湯」中包含檳榔,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能促進消化,消除積滯,並能降逆止嘔,疏肝理氣,對於痰濁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咳嗽、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同時,檳榔也具有一定的化痰作用,可幫助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暢。因此,在「開痰順氣湯」中加入檳榔,能起到開痰順氣,消積止嘔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開痰順氣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開痰順氣湯"主治:「五行有犯,四氣有觸,日夜不眠,喘息咳嗽,痰涎流沫。」此段描述表明該方主要針對:
- 氣機不順:由五行失調、四氣違和(即自然界寒熱溫涼之氣影響人體)所引起
- 痰氣交阻:以喘息、咳嗽、痰涎流沫為主要表現
- 心神不寧:因氣逆痰擾導致日夜不眠
綜合來看,此方應是用於氣滯痰阻證,特別是因情志不遂或外感時氣引發的氣機鬱滯、痰濁內生,上擾肺系、中阻脾胃之證。
組成與藥理分析
方劑組成與用法:
- 主要藥材:枳殼1錢,青皮1錢,木香1錢,沈香1錢,檳榔1錢
- 特殊製法:藥材不經咀搗,用分蔥泡水磨取濃汁,混入神金3張,沸湯服用
各藥功效:
- 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為方中主藥,善破氣結
-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與枳殼相配增強行氣之力
-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能升降諸氣
- 沈香:降氣調中,溫腎納氣,既可助氣下行又能助眠
- 檳榔:破氣導滯,下氣行水,兼能祛痰
- 分蔥(製劑用):通陽散結,促進藥力運行
- 神金(金箔):古代認為能鎮心安神,助藥物上行下行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行氣為先:全方以行氣藥物為主,枳殼、青皮破氣結,木香調氣機,沈香降氣逆,檳榔下氣行水,形成了從上至下的氣機疏通系統。
痰氣同治:氣行則痰消,檳榔兼能祛痰,蔥汁通陽助痰化,體現了「治痰先治氣」的原則。
多向調節:
- 橫向疏泄:青皮、枳殼疏肝理脾
- 縱向調節:沈香納氣歸腎,檳榔降氣下行
- 神金協調上下
特殊製法的意義:
- 磨汁服用:取其氣全,快速起效
- 蔥水為引:通陽化氣,助藥力行散
- 金箔拌服:增強鎮靜安神效果
此方結構緊湊,五種行氣藥各司其職又相互協同,形成了一個立體的氣機調節網絡,對於因氣滯導致的痰阻、不眠、咳喘等症應有較好效果。
傳統服藥法
枳殼1錢,青皮1錢,木香1錢,沈香1錢,檳榔1錢。
俱不咀搗,用分蔥泡水,各磨濃汁1匙,外用神金3張,入汁內拌勻,沸湯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開痰順氣湯, 出處:《點點經》卷三。 組成:枳殼1錢,青皮1錢,木香1錢,沉香1錢,檳榔1錢。 主治:五行有犯,四氣有觸,日夜不眠,喘息咳嗽,痰涎流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