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降痰丸

XING SHI JIANG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肝經 14%
脾經 13%
心經 12%
胃經 10%
大腸經 9%
腎經 5%
膽經 4%
膀胱經 2%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星石降痰丸中加入青礞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化痰: 青礞石性寒,味甘鹹,入肺經,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對於熱痰、燥痰有良好效果。

二、鎮咳平喘: 青礞石還具有鎮咳平喘的作用,能抑制氣管平滑肌痙攣,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青礞石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化痰,更能有效抑制咳嗽,達到止咳平喘的功效,為星石降痰丸的療效增添保障。

星石降痰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痰止咳: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能有效化解痰液,疏通氣道,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有助於治療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病症。
  2. 鎮驚安神: 天南星還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因痰濕阻滯心神所致的驚悸、失眠等症狀。

因此,星石降痰丸中加入天南星,能有效發揮化痰止咳、鎮驚安神的作用,綜合治療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哮喘、驚悸、失眠等症狀。

星石降痰丸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咳嗽、哮喘等症狀,尤其是痰熱壅盛、心煩不安者。
  2. 平肝降逆: 硃砂亦能平肝降逆,對於肝火上炎、痰火擾心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長期服用或劑量過大,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使用星石降痰丸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星石降痰丸」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降逆化痰:沉香性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降逆化痰的功效。對於痰阻氣滯、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沉香可以疏通氣機,使痰液易於排出。
  2. 溫脾暖腎,固精止遺:沉香還具溫脾暖腎、固精止遺的功效。對於脾腎虛寒、陽氣不足、痰多咳喘等症狀,沉香可以溫補脾腎,助陽氣上行,從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星石降痰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星石降痰丸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性更溫和,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緩解咽喉腫痛等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以增強降痰止咳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星石降痰丸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潤腸通便、消積化痰的功效。皁莢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食化積、祛痰止咳等作用。

對於痰多咳嗽、積食停滯等症狀,皁莢可以通過潤腸通便,促進腸胃蠕動,加速食物消化,並將痰濁排出體外,達到降痰止咳的效果。

「星石降痰丸」方劑中加入「瓜簍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化痰:瓜簍仁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能清肺熱,化痰涎,對於痰熱咳嗽、喘息胸悶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利水消腫:瓜簍仁同時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減輕痰液的積聚,進一步緩解痰多咳嗽的症狀。

因此,將瓜簍仁加入「星石降痰丸」方劑,可有效發揮其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星石降痰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肺熱,化解痰液,對於熱痰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止咳平喘: 川貝母能降逆止咳,平息氣喘,對於氣喘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星石降痰丸中加入川貝母,可以有效改善因肺熱、痰多引起的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疾病。

星石降痰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對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黃粘稠等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咳出。
  2.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表明,黃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炎症,促進肺部功能恢復。

星石降痰丸中的[白礬],主要用於燥濕化痰、清熱解毒。白礬具有很強的燥濕化痰作用,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和痰濕,改善因痰濕阻塞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它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由於內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乾等症狀有良好效果。這些特性使得白礬在[星石降痰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達到降痰祛濕的療效。

星石降痰丸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效。對於因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星石降痰丸中包含多種藥材,如石膏、貝母、桔梗等,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荊芥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星石降痰丸主治功效分析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中記載的「星石降痰丸」,主治小兒驚風、痰壅喘急。此方劑針對幼兒體質特性,以平肝鎮驚、化痰開竅為核心,輔以行氣、散寒、清熱之品,組成配伍嚴謹,療效顯著。

治療原理分析:

  1. 平肝鎮驚,息風止痙: 方中重用青礞石,其性重墜,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定痙之效,可有效緩解小兒驚風的抽搐症狀。同時,紅硃砂亦有安神定志、清心解毒之功,可協助鎮驚安神,穩定心神,減少驚厥發作。
  2. 化痰開竅,止咳平喘: 小兒驚風多由痰涎壅盛,阻礙氣機,致使肝風內動所致。天南星辛溫有毒,經炮製後可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更重要的是其能燥濕化痰,開竅醒神,使痰濁得化,氣機得暢,從而平定喘急。川貝母則能潤肺止咳,清熱化痰,與天南星相輔相成,共同清除肺部痰濁,緩解咳嗽喘息。此外,皁莢清肺化痰,消積除痞,亦能協助排出痰涎。
  3. 行氣止痛,溫中健脾: 驚風、痰壅往往導致氣機不利,腹脹疼痛。沉香辛溫,能行氣止痛,溫中暖脾,可緩解氣滯所致的腹痛不適,同時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減少痰濕生成。甘草調和諸藥,補脾益氣,可增強整體方劑的功效,並減少藥物刺激。
  4. 清熱解毒,散寒解表: 小兒體質多易生熱,且驚風之發作亦常伴有外感症狀。黃芩清熱燥濕,涼血解毒,可清解體內熱邪,防止熱毒內侵。瓜蔞仁利水通便,清熱解毒,有助於排出體內代謝廢物,減少痰濁生成。白礬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輔助解毒消炎。荊芥發表散寒,祛風止痛,可解除表證,並有助於其他藥物的發揮。

綜合分析:

星石降痰丸以青礞石、天南星為君藥,取其平肝鎮驚、化痰開竅之功;紅硃砂安神定志,沉香、甘草行氣健脾,川貝母、皁莢化痰止咳,黃芩、白礬、瓜蔞仁、荊芥清熱解毒、散寒解表。諸藥合用,既能鎮驚止痙,又能化痰平喘,兼顧了病機的本標,故能有效治療小兒驚風、痰壅喘急。全方配伍精妙,寒溫並用,攻補兼施,具有較好的臨牀療效。

此方劑不僅能緩解急性驚風發作,亦可改善小兒體質,減少痰濕生成,從根本上預防驚風復發。

傳統服藥法


青礞石2兩(焰消4兩,將礞石捶碎,拌勻,裝瓷瓶內,以瓦蓋之,鹽泥封固1寸厚,大火煅過,放地上1宿,取出研末),南星2兩(掘地坑敲實,炭火燒紅,將米醋2碗潑下,隨下南星,以瓦盆蓋之,四旁用泥封固,次日取出,為末),辰砂1兩(水飛),沈香1兩,滑石1兩(甘草水煮過),豬牙皂角(去皮淨)7錢,瓜簍仁7錢,貝母7錢,黃芩5錢,枯礬5錢,荊芥穗5錢。
上為末,生薑汁煉蜜為丸,如龍眼核大。
白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化痰、豁痰開竅的功效,適用於小兒驚風、痰壅喘急等症。但本方含有硃砂,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星石降痰丸, 出處:《萬氏家妙方》卷五。 組成:青礞石2兩(焰消4兩,將礞石捶碎,拌勻,裝瓷瓶內,以瓦蓋之,鹽泥封固1寸厚,大火煅過,放地上1宿,取出研末),南星2兩(掘地坑敲實,炭火燒紅,將米醋2碗潑下,随下南星,以瓦盆蓋之,四旁用泥封固,次日取出,爲末),辰砂1兩(水飛),沉香1兩,滑石1兩(甘草水煮過),豬牙皂角(去皮淨)7錢,瓜蔞仁7錢,貝母7錢,黃芩5錢,枯礬5錢,荊芥穗5錢。 主治:小兒驚風,痰壅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