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魂丹

追魂丹

ZHUI HU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一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4.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心經 21%
肺經 18%
肝經 9%
胃經 8%
腎經 8%
膽經 5%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追魂丹為傳統中醫藥方之一,其組成成分中含有人參這一味重要的藥材。人參在中醫學中被視為補氣聖品,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功效。在追魂丹配方中使用人參,主要是因為該藥方旨在急救因氣脫或氣虛所致的急危重症,如突發性昏迷、休克等情況。人參能迅速補充體內消耗的元氣,促使患者恢復意識及生命徵象。

此外,人參還能夠調節免疫系統,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對於急病後體虛的情況有著良好的康復輔助作用。因此,在追魂丹這樣的急救藥方中加入人參,不僅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急救效果,還能在後續的治療過程中幫助患者逐漸恢復健康。綜上所述,人參在追魂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是該方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藥材。

「追魂丹」方劑中含有「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 茯神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健脾益氣的功效。追魂丹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而茯神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不安,幫助其平靜心神,改善睡眠質量。
  2. 補益心脾: 追魂丹常用於治療氣血虧虛、脾胃虛弱等症,而茯神則可以補益心脾,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氣血生化。

因此,茯神在「追魂丹」方劑中扮演着安神定志、補益心脾的重要角色,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追魂丹」並非真實存在的藥方,僅存在於文學作品或影視劇中。而山藥作為常見中藥材,並非追魂丹的組成藥物。

山藥性平味甘,具有補脾養胃、滋陰潤肺、固腎益精的功效,常用於脾虛食少、久泄不止、肺虛咳嗽、腎虛腰痛等症。其性平和,無毒副作用,與追魂丹的劇毒性質相悖。

因此,山藥並不會出現在「追魂丹」的藥方中,文學作品或影視劇中描述追魂丹含有山藥,可能是爲了劇情需要或渲染氣氛而進行的虛構。

「追魂丹」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其強烈的回陽救逆功效。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陽氣虛衰、寒凝血瘀所致的陽虛厥脫、肢冷脈微、心悸氣短等症,附子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起到迅速回陽救命的功效。因此,在「追魂丹」中加入附子,旨在以其強烈的溫陽之力,對抗陽氣衰竭,恢復患者的生命機能。然而,附子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並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追魂丹的組成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追魂丹多為劇烈方劑,藥性偏寒或燥烈,加入甘草能減緩其毒性,使藥性更平和,降低副作用。
  2. 增強補益: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傷害。追魂丹多用於治療危重病症,患者體質虛弱,甘草能增強其體力,提高對藥物的耐受性,有助於藥物療效的發揮。

「追魂丹」方劑中包含酸棗仁,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安神定志: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所導致的魂魄不守,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2. 滋陰養血:酸棗仁可滋養心血,改善心氣虛弱、血虛失眠等症狀,從根本上解決因血虛而導致的魂魄不寧問題,達到滋陰養血、安定魂魄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追魂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冬月傷寒,誤吐、誤汗、誤下,而身熱未退,死症俱現者」,意指冬季感受寒邪後,因錯誤使用吐法、汗法或下法,導致邪氣內陷、熱毒深伏,甚至出現危重症狀(如神昏、脈微、肢冷等)。此時患者正氣衰微,而熱毒未解,屬寒熱錯雜、虛實夾雜之險證。

「追魂丹」以「走徹惡瘡,托里」為核心作用,一方面能透發深伏之邪毒(「走徹」),另一方面又可扶助正氣(「托里」)。其用於傷寒誤治後的險症,可能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證已如「惡瘡」般毒邪內攻,需以峻藥拔毒外出有關。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攻毒逐邪

    • 砒霜、輕粉、粉霜:均為劇毒之品,古代用於殺蟲攻毒,尤其砒霜能「劫痰截瘧」,在此可能用於破除深伏之熱毒痰瘀。
    • 蜈蚣、水馬:蟲類藥搜風通絡,走竄力強,可深入經絡剔邪。
    • 飛廉(古代指蜂房或蟬蛻類):清熱解毒,散風透邪。
  2. 清熱散結

    • 南硼砂、芒消: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助解熱毒鬱結。
    • 片腦(冰片):辛香走竄,開竅散火,引藥透達。
  3. 溫通助陽

    • 蓽澄茄:辛溫行氣,反佐寒涼藥,防冰伏邪氣。
    • 朱砂:鎮心安神,兼防熱毒攻心。
  4. 賦形與增效

    • 蟾汁為劑:蟾酥具強心、解毒、消腫作用,增強全方「托毒外透」之力。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毒藥攻毒」為核心,藉劇毒藥物(如砒霜、輕粉)的峻烈之性,強行破散內陷之熱毒痰瘀;輔以蟲類藥(蜈蚣、水馬)搜剔經絡,冰片、硼砂等清熱開竅,再以蓽澄茄溫行氣機,防止寒涼過度。

「托里」之意,可能是通過蟾酥、朱砂等藥振奮心陽、安定神志,避免正氣崩解。全方側重「以攻為守」,針對邪盛正未絕的瀕死狀態,強行開泄毒邪,非尋常虛證所能耐受。


注意點(依傳統醫理)

此方組成多為峻烈毒藥,即便古代亦用於「死症俱現」的極端情況,非一般熱病所宜。其「追魂」之名,或暗示用於瀕危之際的搏命一擊,現代臨床需極度謹慎辨證。

傳統服藥法


南硼砂1錢,砒霜1錢,蓽澄茄1錢,輕粉1錢,朱砂1錢,粉霜(另研)1錢,芒消1錢,蜈蚣1對,飛廉1對,水馬49個,片腦1錢。
走徹惡瘡,托里。
上為細末,蟾汁為劑,用竹刀切如黃米大,不得用手和。
每服1丸,溫酒送下。
忌食米湯、葷腥、魚膩、冷物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追魂丹,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人參1兩,茯神5錢,山藥1兩,附子1分,甘草1錢,生棗仁1兩。 主治:冬月傷寒,誤吐、誤汗、誤下,而身熱未退,死症俱現者。

追魂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六。 組成:南硼砂1錢,砒霜1錢,蓽澄茄1錢,輕粉1錢,朱砂1錢,粉霜(另研)1錢,芒消1錢,蜈蚣1對,飛廉1對,水馬49個,片腦1錢。 主治:走徹惡瘡,托裏。主治:瘡腫七十二證。

追魂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經驗秘方》。 組成:蟾酥半錢,輕粉半錢,枯白礬1錢,銅綠1錢,寒水石(燒)1錢,血竭1錢,麝香1字,朱砂4錢(水飛),蝸牛20個(别研如泥)。 主治:疔瘡,發背,腦疽,一切惡瘡。

追魂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經驗秘方》。 組成:乳香3錢,粉霜3錢,沒藥3錢,蠍梢3錢,蟾酥3錢,花蕊石3錢,輕粉1錢半,蜈蚣2對(微火炙),白礬(飛過)1兩,銅綠1兩,寒水石(燒紅)1兩,血竭1兩,腦子3錢,麝香2錢,朱砂4錢,蝸牛20個(去殼,研爲泥)。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