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神棗艾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其 補氣 和 益脾 的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扶正固本的功效。
- 補氣:人參能補益元氣,對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益脾:人參能健脾益氣,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參神棗艾湯中加入人參,可以起到 補益元氣、健脾和胃 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的調理和改善。
參神棗艾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健脾益氣的功效。參神棗艾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茯神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幫助患者入睡,改善睡眠質量。
2. 緩解脾胃虛弱: 茯神亦可健脾益氣,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精神疲乏等症狀。參神棗艾湯中其他藥材如參、棗、艾葉等也具有補氣益血、溫陽補虛的作用,茯神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補益脾胃的效果,提高藥效。
參神棗艾湯方中包含酸棗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寧心,改善睡眠: 酸棗仁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改善睡眠的功效。方中加入酸棗仁,能有效緩解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導致的頭昏目眩、心悸不安等症狀,達到寧神安睡的效果。
- 益氣養血,滋陰潤燥: 酸棗仁還具有一定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功效。方中加入酸棗仁,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補充氣血,滋潤津液,使氣血充盈,達到養心安神、改善睡眠的整體療效。
參神棗艾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艾葉,這是因為艾葉在中醫理論中具有多種療效。首先,艾葉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能夠幫助改善因寒邪所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從而緩解身體的寒冷感。其次,艾葉可以安神助眠,對於那些因虛火或神經過度緊張而導致失眠的人來說,艾葉能夠提供舒緩的效果,幫助提高睡眠品質。此外,艾葉還具有抗菌消炎的特性,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綜合來看,艾葉的加入使得參神棗艾湯在調理身體和安神之方面更具綜合效果,適合用於虛弱、失眠及寒冷症狀的患者。因此,艾葉在此方劑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補充作用,使得整體療效更加平衡和完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神棗艾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崩漏日久,榮血虛極,衝任不固」,其典型症狀為:月經本已停止,卻突發大量出血(甚或暴崩如注),伴面色蒼白、聲音微弱、舌淡無苔、脈沉細欲絕。此屬氣血暴脫之危候,成因在於長期失血導致氣隨血耗,衝任二脈失於固攝,氣不攝血而崩漏不止。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人參(30克):
- 為君藥,大補元氣以固脫。氣充則能攝血,血崩急症中「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故重用獨參湯之理,單刀直入挽救氣虛欲脫。
朱茯神(30克):
- 茯神安神寧心,兼利濕健脾。此處用「朱砂拌」增強鎮靜之效,針對失血後心神失養之虛煩;另可輔助人參健脾益氣,助後天之本化生氣血。
黑棗仁(30克):
- 即酸棗仁炒黑,養肝血、寧心神。炒黑後增其收澀之性,既能補肝血之虧虛,又可微斂浮越之陽氣,配合茯神安定氣血紊亂之神志。
焦艾葉(45克,量大為要):
- 艾葉炒焦後溫澀並行,既能溫經止血,兼固衝任。其性溫而不烈,避免動血,專走胞宮以止崩漏,為婦科血證要藥。
加減與後續調理:
- 頭昏氣短氣急:加麥冬、五味子,取生脈散之意,益氣斂陰以救氣陰兩傷。
- 崩止後氣血兩虛:轉用養陰安神、補氣血之劑(如歸脾湯類),標急緩解後需填補根本。
全方配伍思想:
以「急則治標」為先,集「補氣固脫(人參)、止血調經(艾葉)、安神養血(茯神、棗仁)」三法於一爐。人參救氣防脫,艾葉直接止血,茯神與棗仁安定氣血以防「血脫神散」。本方藥簡力專,針對血脫氣散之危症,先止血以留人,繼而緩圖調補。
傳統服藥法
人參30克,朱茯神30克,黑棗仁30克,焦艾葉45克。
頭昏氣短氣急,加麥冬、5味子;如崩漏已止,氣血仍虛,則宜用養陰安神、補氣補血之劑以善其後。
補氣止血,調復衝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補氣養血、固沖止崩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神棗艾湯, 出處:《古今名方》引張志興經驗方。 組成:人參30g,朱茯神30g,黑棗仁30g,焦艾葉45g。 主治:補氣止血,調復衝任。主治:崩漏日久,榮血虛極,衝任不固。症見月經已止,突然出血,繼則大量出血,出血如註,面色如土,聲音低微、舌淡、無苔、六脈沉細欲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