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寧心膏中加入茯神,主要原因有二:
一、 安神定志: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健脾、寧心的功效。其能滋養心脾,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與寧心膏整體功效相符。
二、 健脾益氣:茯神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心神提供充足的能量,進一步增強其安神效果。這與寧心膏多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相輔相成。
寧心膏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寧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效。其性平和,不燥不寒,能補益心脾之氣,有助於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 健脾利濕: 茯苓亦能健脾利濕,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排除心脾濕熱,進一步改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寧心膏中既可寧心安神,又能健脾利濕,可謂相得益彰,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寧心膏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神等功效。
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此外,白朮也能燥濕利水,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進而改善因濕邪困脾而導致的心神不安、精神恍惚等症狀。
因此,白朮在寧心膏中發揮著健脾益氣、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
寧心膏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補腎,安神定志: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肺的功效。其能補益腎陰,使腎精充盈,心神安定,從而達到寧心安神的作用。
- 健脾益氣,增強體質: 山藥亦能健脾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在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中,往往伴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山藥補脾益氣,能為心神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改善症狀。
寧心膏中包含酸棗仁,乃因其具有安神寧心之效。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其安神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 養心安神:酸棗仁能滋養心血,使心氣平和,從而達到安神寧心之效。
- 鎮靜安眠:酸棗仁中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鎮靜安眠作用,可改善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酸棗仁作為寧心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起到安神寧心之效。
寧心膏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降火,安神定志: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瀉火、鎮驚安神之功效。對於因心火亢盛、神志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寒水石可以起到降火清心、安神定志的作用。
- 化痰止咳,平肝熄風: 寒水石亦具有化痰止咳、平肝熄風的功效。對於痰熱壅肺、咳嗽氣喘、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症狀,寒水石可以起到化痰止咳、平肝熄風的作用。
因此,寧心膏中加入寒水石,可以有效地清熱降火、安神定志,並同時化痰止咳、平肝熄風,達到寧心安神、改善睡眠的目的。
寧心膏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苦,性溫,歸心、肺經,具有安神定志、解鬱開竅之功效。其能疏通心肺氣機,消除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使心神寧靜,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所導致的失眠、多夢、心煩意亂等症狀。
- 增強療效: 遠志與寧心膏中其他藥材,如酸棗仁、柏子仁等,共同發揮安神定志之功效,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寧心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之功。寧心膏中常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異,甘草可調節藥性,避免藥物相互衝突,提高藥效。
- 益氣和中: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和中緩急的功效。心主神志,心氣不足則心神不安,甘草可補益心氣,使心神寧靜,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寧心膏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 化瘀止痛:硃砂亦具活血化瘀之功,能有效緩解心胸鬱悶、疼痛等症狀。
因此,寧心膏中加入硃砂,旨在通過其鎮心安神、化瘀止痛的藥性,達到治療心神不安、心胸鬱悶等症狀的目的。
寧心膏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安神: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益氣補脾、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對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氣短等症狀,人參可通過益氣補脾,提高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進而達到安神寧心的效果。
- 扶正固本:人參可補益元氣,提升人體正氣,抵抗外邪侵襲。對於因心氣不足、正氣虛弱而導致的心神不安,人參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心神不寧的狀態。
因此,寧心膏中加入人參,可發揮其益氣安神、扶正固本的功效,有效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寧心膏」之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諸多醫籍對寧心膏的記載,可歸納出此方劑的主治功效及其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寧心膏的主要功效在於安神定驚、寧心益氣,其應用範圍廣泛,不僅能治療失眠,亦可用於改善驚悸、心神不安等症狀。具體而言,寧心膏可應用於以下病症:
失眠、不寐: 《仁齋直指方論》提及寧心膏可「治心神懊憹」,《馮氏錦囊祕錄》亦載其可治婦人失血過多導致的「心神不安,不得睡臥」,皆表明此方具有改善失眠之效。《邯鄲遺稿》則直接指出「如去血過多,心神不安,言語不常,宜寧心膏」。
驚悸、心神不寧:《奇效良方》指出寧心膏可「治小兒驚悸不寧,心經有熱,多啼」,《大醫馬氏小兒脈珍科》則載「又有怔忡一症,發時心頭惕惕而動,恍惚若有人捕獲者」,說明此方能緩解因心神不寧所致的驚悸、怔忡等症狀。《中國內科醫鑑》亦言「脾胃虛弱。面色萎黃。動悸而眩暈者。宜與歸脾湯。兼用寧心膏」,反映此方可兼顧脾胃虛弱導致的心悸。
精神情緒失常:《中國內科醫鑑》中,寧心膏被用於治療陰狂之證,尤其是在患者出現「驚怕甚者」,可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用,此可見寧心膏對於精神情緒的安定具有一定作用。
婦女失血後的相關症狀: 《邯鄲遺稿》及《馮氏錦囊祕錄》皆提及婦人失血過多,導致心神不安、言語不當、不得睡臥,可使用寧心膏治療,說明此方亦可處理失血後所致的相關症狀。
治療原理
寧心膏的組方精妙,諸藥合用,共奏安神定驚、寧心益氣之效。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安神定驚:
- 茯神、酸棗仁、紅砂、近志、琥珀: 這些藥物均具有安神定驚之效,其中茯神能調和心脾,安神定悸;酸棗仁養心安神,緩解失眠;紅砂鎮靜安神,清熱解毒;近志則可安神定驚,開心豁痰。琥珀亦具有鎮靜安神之效,諸藥合用,可有效安定心神,緩解因心神不寧導致的失眠、驚悸等症狀。
- 辰砂(硃砂): 部分古籍配方中亦有加入辰砂(硃砂)者,其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亦可增強方劑的安神作用。
益氣養血:
- 人參: 大補元氣,生津養血,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對於失血過多或氣血不足導致的心神不寧尤為適用。
- 白朮、山藥、茯苓: 白朮健脾燥濕,補氣固表;山藥補脾養胃,生津潤肺;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此三藥合用,可健脾益氣,為氣血生化之源提供保障,從根本上改善心神失養的狀況。
清熱解毒:
- 寒水石、紅砂: 寒水石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紅砂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二者合用可清解心經之熱,改善心煩、躁動等症狀。
調和諸藥: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緩急,能緩解藥物的峻猛之性,並能增強藥物的整體功效。
綜上所述,寧心膏通過安神定驚、益氣養血、清熱解毒等綜合作用,達到安定心神、改善失眠、緩解驚悸等症狀的目的。其組方合理,標本兼顧,既能治標,又能治本,故而能被廣泛應用於多種心神不寧之症。
傳統服藥法
白茯神(去木)2兩, 白茯苓2兩, 白朮(土蒸)2兩, 山藥2兩, 棗仁2兩(炒),寒水石(殿,研末)2兩, 遠志1兩5錢, 甘草(炙)1兩5錢, 辰砂1兩, 人參5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臨臥燈心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寧心膏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乾、便秘、腹脹等。因此,在使用寧心膏前,應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寧心膏,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白茯神(去木)2兩,白茯苓2兩,白朮(土蒸)2兩,山藥2兩,棗仁2兩(炒),寒水石(殿,研末)2兩,遠志1兩5錢,甘草(炙)1兩5錢,辰砂1兩,人參5錢。 主治:通宵不寐者。
寧心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三引《全嬰方》。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白茯苓1錢,茯神1錢,山藥1錢,羌活1錢,甘草(炙)1錢,朱砂1錢,麝香1分,腦子1分。 主治:鎮心,除百病,定神定志。主治:小兒精神不定,恍惚不寧,夜裏多哭,怯人怕物,眠睡驚魘;小兒驚悸不寧,心經有熱,多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