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神湯

定神湯

DING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八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2.8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19%
肺經 15%
肝經 14%
腎經 10%
胃經 6%
大腸經 4%
心包經 3%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神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安神: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安神定志的作用。對於因氣虛、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人參可以起到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進一步達到定神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定神湯中可能含有其他性質偏寒或涼的藥材,例如茯苓、酸棗仁等,人參的溫性可以起到協調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正的作用,並使藥效更為平和穩定。

定神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寧心安神的功效。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其性平和,不寒不燥,能入心脾二經,且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

在定神湯中,茯神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並能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進一步促進身心安定,達到改善睡眠、寧神安志的效果。

定神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安神定志: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神定志之功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氣血充足,心神安定。白朮健脾益氣,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2. 補氣固本,防治失眠:失眠多由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引起,白朮補氣健脾,能改善氣血不足,增強體質,從而達到防治失眠的效果。此外,白朮還能改善睡眠質量,使睡眠更深沉、更安穩。

定神湯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改善心神安定: 丹參味苦微辛,性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清心除煩的功效。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往往與心血瘀阻、心神不寧有關,丹參能活血化瘀,改善心血循環,促進心神安定。
  2. 益氣養血,改善體質: 丹參除了活血化瘀外,亦有益氣養血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丹參能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肌細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於改善整體體質,從而間接促進睡眠、緩解心神不寧。

定神湯中包含遠志,其原因主要在於遠志的藥性與功效:

  1. 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苦,性溫,入心、肺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遠志還具有一定的通絡止痛作用,可以改善心血管循環,緩解心悸、胸悶等症狀,同時也能幫助舒筋活絡,緩解頭暈、頭痛等不適。

因此,在定神湯中加入遠志,可以有效發揮其安神定志、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心悸、胸悶等症狀。

定神湯中包含酸棗仁,主要因其具有安神寧心之功效。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其性善於養心安神,可緩解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

酸棗仁富含生物鹼、皁苷等活性成分,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抑制神經興奮性,促進睡眠,並能滋養心血,緩解心悸、心慌等症狀。

因此,酸棗仁在定神湯中可發揮安神寧心、養血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

中藥方劑[定神湯]的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安神、鎮靜的作用。硃砂能夠有效地穩定神經系統,減少由神經不安引起的症狀。在[定神湯]中,硃砂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安神效果,有助於改善由神經不安引起的失眠、焦慮等症狀。

定神湯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其寧心安神之效。柏子仁味甘性平,歸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作用。

養心安神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同時,柏子仁亦具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緩解因便祕引起的頭昏腦脹、心神不安等症狀,進一步促進心神安定。

因此,柏子仁的加入,既能直接安神定志,又能間接緩解其他症狀,提高定神湯的整體療效。

定神湯中包含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固髓: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固髓的功效。對於因腎虛精虧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巴戟天能起到滋補腎精、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2.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定神湯通常包含多種藥材,巴戟天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失眠等症狀。例如,與茯苓、遠志等藥材搭配,可加強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

定神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安神: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益氣生津、養血安神之功效。對於氣虛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黃耆能補益正氣,使心神安寧,達到定神安眠的效果。
  2. 扶正祛邪: 定神湯多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是氣虛、血虛、陰虛等因素導致。黃耆補氣固表,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侵襲,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達到扶正祛邪、安神定志的作用。

定神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養心安神: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養心安神之功效。其補血作用可改善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而養心安神則有助於安定心神,緩解焦慮、緊張等情緒。

二、調和藥性: 定神湯方劑中多含滋陰補血、清心安神的藥材,而當歸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滋膩之性過於偏寒,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定神湯中加入山藥,主要源於其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功效。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三經。其滋陰作用能緩解因心脾兩虛、心神不寧而導致的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山藥健脾益氣,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營養不足,從而間接提升心神安定。此外,山藥還可補腎氣,腎主藏精,精氣充足能有效安神定志。因此,定神湯中加入山藥,可起到滋陰安神、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精神狀態。

定神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定神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寒燥之性,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2. 增強補氣作用,提升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可以增強心脾功能,促進氣血運行。在定神湯中,甘草可以輔助其他藥材發揮安神定志的作用,提升整體藥效。

定神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竅醒神:白芥子性溫辛,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宣肺通竅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頭風腦痛、神志不清等症狀,白芥子能有效驅散風寒,疏通經絡,恢復神志。
  2. 辛溫走竄,活血化瘀:白芥子辛溫之性,能溫通血脈,活血化瘀,對於因氣血瘀阻、頭昏目眩、神志恍惚等症狀,白芥子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神志不清的狀況。

因此,白芥子在定神湯中起到疏風散寒、通竅醒神、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神志不清、頭昏目眩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神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用心太過,思慮終宵」所致之氣血耗損、心神失養諸症。其臨床表現為:

  1. 神志異常:精神恍惚、忽忽若有所失(類似現代「注意力渙散」「腦霧」狀態),屬心腎不交、神不守舍。
  2. 氣血兩虛:語言倦怠、肢體困憊,反映心脾氣弱,清陽不升。
  3. 肝腎不足:腰腳沉重,提示思慮傷脾,久及肝腎,精血虧虛。

此證病機核心為 「過勞傷心脾,累及肝腎」,屬虛證為主,兼見輕微氣滯(思則氣結)。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主軸結構:補氣養血,安神定志

  1. 益氣健脾(治本):

    • 人參、黃耆:大補元氣,助脾肺之氣以生血。
    • 白朮、山藥:健脾燥濕(防補藥滋滯),固護後天之本。
    • 當歸:補血活血,與參、耆共成「當歸補血湯」意,氣血雙補。
  2. 養心安神(對症):

    • 茯神、遠志、生棗仁、柏子仁:直入心經,養心血、寧心神(棗仁兼斂肝魂,遠志交通心腎)。
    • 丹砂末(朱砂):重鎮安神,治標之品,針對「恍惚」急症。
  3. 補肝腎固下元(兼顧病勢傳變):

    • 巴戟天:溫補腎陽,強腰腳,防氣血虛久損及腎。
    • 丹參:活血兼清心除煩,防久鬱化熱,且「一味丹參功同四物」。
  4. 佐使調和

    • 白芥子:辛溫化痰通絡,解氣滯痰凝(思慮易生痰鬱)。
    • 甘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

二、配伍特點

  1. 動靜結合
    • 人參、黃耆「動」以補氣行血;茯神、棗仁「靜」以安神定魂。
  2. 標本兼治
    • 朱砂鎮驚治標,參、朮健脾治本。
  3. 臟腑同調
    • 心(茯神、遠志)、脾(參、朮)、肝(棗仁)、腎(巴戟天)並補,符合「思慮傷心脾,久病及腎」之傳變規律。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針對 「過度思慮→耗氣血→心神失養→累及肝腎」 的病理鏈條,通過:

  1. 補氣血:修復心脾功能,改善整體虛弱狀態。
  2. 安神志:直接鎮靜催眠(如朱砂、棗仁),緩解焦慮恍惚。
  3. 調肝腎:截斷病勢深入,強化下元以承載上焦心神。

全方突出「補虛為主,佐以疏滯」,符合古代「勞者溫之」「損者益之」的治則,適用於慢性心因性疲勞伴隨的輕度精神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茯神5錢,白朮5錢,丹參5錢,遠志1錢,生棗仁5錢,丹砂末1錢,柏子仁1錢,巴戟天3錢,黃耆1兩,當歸5錢,山藥3錢,甘草1錢,白芥子2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補強壯之功,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經常疲勞想睡癡呆智能低下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定神湯, 出處:《産科心法》卷下。 組成:人參1錢,熟地3錢,當歸2錢,茯神2錢,附子5分,肉桂3分,澤蘭3錢,鬱金1錢,龍齒8分,橘紅8分。 主治:安神補虛。主治:産後癲證,狂言譫語,或乍見鬼神,甚有不避親疏,不知羞恥者。

定神湯, 出處:《辨證錄》卷八。 組成:人參1兩,茯神5錢,白朮5錢,丹參5錢,遠志1錢,生棗仁5錢,丹砂末1錢,柏子仁1錢,巴戟天3錢,黃耆1兩,當歸5錢,山藥3錢,甘草1錢,白芥子2錢。 主治:用心太過,思慮終宵,以至精神恍惚,語言倦怠,忽忽若有所失,腰腳沉重,肢體困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