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魂同體丹

定魂同體丹

DING HUN TONG T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22%
肝經 16%
肺經 15%
胃經 9%
腎經 5%
膽經 3%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魂同體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元氣,安定心神: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服用人參可以增強體質,補益元氣,從根本上改善心神不寧、魂魄不定的狀況。

2. 協調其他藥物,提高療效: 定魂同體丹多以補益氣血、安神定志為目的,人參作為方劑中的重要藥物,可以與其他藥物相互協同,共同發揮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定魂同體丹」方劑中包含「茯神」,乃取其安神定志之效。

茯神為茯苓的菌核,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其功效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驚悸恍惚等症。

方劑中以茯神配伍,旨在安神定志,使心神安定,魂魄不散,達到定魂同體之目的。同時,茯神亦可健脾益氣,助於整體氣血運行,進一步增強安神效果。

定魂同體丹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安神定志: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養心益智之效。方中以其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助於穩定患者的精神狀態,使之心神合一,達到「定魂」之效。
  2. 滋養心腎:柏子仁亦可滋養心腎,補益精氣。心腎相交,心主神明,腎主藏精,心腎虧虛則神志不安,精神恍惚。柏子仁滋養心腎,有助於改善心腎虧虛所致的精神失調,進一步促進「同體」之效。

「定魂同體丹」方劑中加入酸棗仁,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安神定志: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盜汗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所致的魂魄不安,達到「定魂」的效果。

二、補益心脾:酸棗仁能滋養心脾,改善心脾氣血不足所致的神志恍惚、精神萎靡等症狀,有助於恢復人體氣血陰陽的平衡,達到「同體」的效果。

總之,酸棗仁在「定魂同體丹」方劑中起著安神定志、補益心脾的關鍵作用,有助於改善神志不清、魂魄不安等症狀,促進人體恢復健康。

定魂同體丹中加入遠志,主要是針對其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

遠志味甘、辛,性溫,入心、肺、腎經。其性善於通達心竅,能振奮心氣,安神定志,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遠志還能通竅開竅,對於痰濁阻滯、神志不清等症也有輔助作用。

因此,在定魂同體丹的組成中加入遠志,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心神不安、精神恍惚等症狀。

定魂同體丹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通心竅,開竅定神: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溫通心竅、開竅定神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魂魄不守、神志恍惚等症狀,白芥子能起到溫通心竅,使神志清明的作用。
  2. 化痰止咳,輔助安神: 白芥子亦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能將痰濁之氣化解,使心肺通暢,進一步促進神志安寧。對於因痰濁阻竅、心神不安的患者,白芥子可輔助安神,改善睡眠品質。

定魂同體丹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其所含的硫化汞,可抑制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2. 化瘀止痛: 硃砂亦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在定魂同體丹中,其可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效果。

「定魂同體丹」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補血養血,安神定志: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安神之效。其能改善血虛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助於安定心神,使魂魄安寧。
  2. 調和氣血,促進陰陽平衡:當歸可促進氣血運行,調和陰陽,對於因氣血失調而引發的魂魄失守、心神不寧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當歸在「定魂同體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起到補血安神、調和氣血,以達到穩定魂魄、安寧心神的功效。

定魂同體丹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本培元: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定魂同體丹多用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而脾氣虛弱則會影響心神的安定。白朮健脾益氣,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心神得到充足的營養供給,從而安定心神,改善失眠症狀。
  2. 固本扶正,增強體質:定魂同體丹中多配合滋陰安神、補益心脾等藥物,而白朮則能固本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同時,白朮還能起到固護脾胃,防止其他藥物對脾胃的損傷,從而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

定魂同體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降低毒副作用的功能。定魂同體丹通常由多味藥材組成,甘草能調和各藥性,使藥效發揮更佳,避免藥性互相衝突,減輕對身體的負擔。
  2.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具有安神、益氣、緩解疲勞的功效,與定魂同體丹中的其他藥材相配合,可以增強安神定魂、補益氣血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

定魂同體丹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養心安神,滋陰清熱: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清心除煩、潤肺止咳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麥門冬,可滋養心陰,清心除煩,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達到安定心神、定魂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麥門冬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例如,與黃連、生地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與人參、茯苓等藥物配合,可增強益氣健脾、補益心神的功效。

定魂同體丹中使用龍齒,主要基於其安神定驚、鎮心寧神之效。

龍齒,即龍骨,屬動物化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其入心經,可 清心熱、寧心神,用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入肝經,則可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適用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

此外,龍齒質地堅硬,象徵著堅韌與穩定,亦有 鎮魂定魄、固本培元 的寓意,符合定魂同體丹的方劑名稱與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定魂同體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離魂症」,描述為「自覺吾身之外,更有一吾」,即患者自感神識分離,似有另一自我存在。此症與心神不寧、魂魄不安相關,屬中醫「神志病」範疇,可能涉及思慮過度、氣血虧虛、或肝腎陰虛所致的神魂浮越。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安神定志、滋養氣血」為核心,結合多類藥物協同作用:

  1. 補益氣血,固本安神

    • 人參、白朮、甘草:補益脾肺之氣,氣足則神自安。
    • 當歸、麥冬:養血滋陰,榮潤心神,尤適血虛陰虧所致神不守舍。
  2. 寧心安神,交通心腎

    • 茯神、柏子仁、生棗仁、遠志:專入心經,養心安神,改善心悸、恍惚。柏子仁兼潤腸通便,防陰虛燥結擾神;遠志引腎氣上達,溝通心腎。
    • 龍齒:質重沉降,鎮驚潛陽,針對神識浮越之象。
  3. 化痰開竅,清心鎮驚

    • 白芥子:化痰利氣,防痰濁蒙蔽清竅。
    • 丹砂(硃砂):清心火、鎮驚安神,直接安定神魂,但需注意其毒性。

三、整體配伍邏輯
此方以「標本兼治」為原則:

  • 治本:通過補氣養血(人參、當歸、白朮)與滋陰(麥冬)鞏固臟腑基礎,使神有所依。
  • 治標:以重鎮(龍齒)、安神(茯神、棗仁)、化痰(白芥子)及清心(丹砂)快速收攝浮越之神魂。
  • 協同作用:遠志、白芥子疏解痰氣鬱滯,柏子仁、麥冬潤燥防虛火擾神,形成氣血調和、神魂內守之效。

四、推測適應證延伸
除離魂症外,此方或可運用於現代「焦慮障礙、思覺失調早期症狀、失眠伴幻覺」等屬氣血兩虛、心神失養者,然須依具體證型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茯神5錢,柏子仁3錢,生棗仁1兩,遠志1錢,白芥子3錢,丹砂1錢,當歸1兩,白朮1兩,甘草1錢,麥冬5錢,龍齒末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定魂同體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人參1兩,茯神5錢,柏子仁3錢,生棗仁1兩,遠志1錢,白芥子3錢,丹砂1錢,當歸1兩,白朮1兩,甘草1錢,麥冬5錢,龍齒末5分。 主治:離魂症。自覺吾身之外,更有一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