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湯

SUAN Z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匱》卷上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脾經 15%
肺經 15%
腎經 10%
肝經 10%
膽經 10%
胃經 10%
心包經 5%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酸棗湯中包含酸棗仁,乃因其藥性平和,且有安神、養血、斂汗之效。酸棗仁性味甘酸,入心、脾經,能鎮靜安神,改善睡眠,緩解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同時,酸棗仁亦可養血生津,滋養心脾,緩解心悸、心煩、盜汗等症狀

此外,酸棗仁與其他藥材搭配,更能發揮協同作用,如與茯苓、甘草等藥物共用,可健脾益氣,補益心脾,加強安神功效。因此,酸棗仁為酸棗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全面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

酸棗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酸棗仁性寒,甘草性甘平,能調和酸棗仁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傷及脾胃。同時,甘草可緩解酸棗仁的苦澀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解毒、緩解疼痛、抗炎等功效,與酸棗仁搭配,能增強其安神、寧心、養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此外,甘草還能緩解酸棗仁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酸棗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知母性寒,味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酸棗湯中加入酸棗仁,甘酸溫補,但易於助熱,而知母可以平衡酸棗仁的溫補之性,避免過於燥熱,使方劑更趨於平和。
  2. 滋陰潤燥:酸棗湯主治心悸、失眠、煩躁等症,而這些症狀多與心陰不足、心火上炎有關。知母滋陰潤燥,可補充心陰,降心火,從根本上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使藥效更佳。

酸棗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安神: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經,能健脾益氣,寧心安神。酸棗仁性酸甘,入肝、脾、心經,能養肝寧心,安神助眠。二者合用,可增強健脾安神之效,從根本上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2. 利水滲濕: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因濕氣困脾而導致的脾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從而更好地發揮酸棗仁安神寧心的作用。

因此,茯苓在酸棗湯中起到健脾安神、利水滲濕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酸棗湯中加入川芎,是為了增強其疏肝解鬱、養血安神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與酸棗仁、茯苓等藥材搭配,可疏肝解鬱,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心悸、失眠、胸悶等症狀,進一步提升酸棗湯養血安神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酸棗湯」

酸棗湯是由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安神、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虛勞、虛煩不得眠、盜汗等症狀。

  1. 酸棗仁:酸棗仁味甘酸,性平,歸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生津、補血養肝的功效。酸棗仁常用於治療心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多夢、虛煩不寐、盜汗津少等症狀。
  2. 甘草: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3. 知母:知母味苦,性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知母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狀。
  4.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常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5. 川芎: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脾、心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川芎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貧血、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總結:

酸棗湯是中醫中常用的一款方劑,具有安神、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虛勞、虛煩不得眠、盜汗等症狀。酸棗湯由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五味藥組成,酸棗仁養心安神、斂汗生津、補血養肝,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酸棗湯五味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安神助眠、清熱止汗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酸棗仁4升,麥門冬1升(去心),甘草2兩(炙),蝭母2兩(知母也),茯苓2兩,芎藭2兩,乾薑3兩。
上切。
以水1鬥6升,煮酸棗,取1鬥,去棗納藥,煮取3升,去滓,分3次溫服。
忌海藻、菘菜、大醋。
酸棗仁湯(《活人書》卷十八)、棗仁湯(《治痘全書》卷十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養心安神、斂汗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睡眠障礙夜間盜汗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酸棗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酸棗仁2升,甘草1兩,知母2兩,茯苓2兩,川芎2兩。 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盜汗。

酸棗湯,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酸棗仁3升,人參2兩,桂心2兩,生薑2兩,石膏4兩,茯苓3兩,知母3兩,甘草1兩半。 主治: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

酸棗湯, 出處:《外台》卷二引《深師方》。 組成:酸棗仁4升,麥門冬1升(去心),甘草2兩(炙),蝭母2兩(知母也),茯苓2兩,川芎2兩,乾薑3兩。 主治:傷寒及吐下後,心煩乏氣,晝夜不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