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清心除煩的功效。對於因肝腎陰虛、肺燥津傷導致的眼疾,如視力模糊、眼乾澀、眼痛等,天門冬可以滋養肝腎、潤肺生津,緩解眼部不適。
- 清熱解毒:天門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清除眼部積熱,減輕眼部炎症。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眼疾,如眼紅腫痛、分泌物增多等,天門冬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養肝明目: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肝開竅於目,肝血充足則目能視物。麥門冬滋陰潤肺,可間接滋養肝血,從而達到養肝明目的作用。
- 清熱解毒,緩解眼疾: 部分眼疾,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常伴有口乾舌燥、心煩易怒等症狀。麥門冬清熱解毒,可緩解這些症狀,同時也能改善因肝火上炎所致的視力下降。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滋陰涼血、養血潤燥的功效,用以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目疾。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養血,且能潤燥生津。針對肝腎陰虛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眼乾澀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滋養肝腎陰液,清熱涼血,緩解眼部炎症,達到滋陰還睛的效果。同時,生地黃還能滋潤眼部組織,改善眼部乾燥,提高視力。因此,生地黃在固本還睛丸中扮演着重要的滋陰清熱、養血潤燥的角色。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補腎: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眼睛為肝之竅,腎精上注於目,熟地黃能滋養肝腎,補益精血,從根本上改善眼部營養供應,促進視力恢復。
- 補血養肝: 眼睛的正常功能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熟地黃補血滋陰,能改善血液循環,為眼睛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緩解眼部疲勞、視力下降等問題。
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共奏滋陰補腎、養血明目的功效,是固本還睛丸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元氣,固本培元: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眼睛為精氣所聚,若元氣不足,則容易導致視力下降。人參補益元氣,使精氣充盈,可從根本上改善視力問題。
- 滋養肝腎,改善眼部微循環: 肝腎精血為眼之根本,人參可滋養肝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有利於眼部營養供應,減輕眼部疲勞,改善視力。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健脾益氣,改善眼部營養供應: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眼部健康需要充足的營養供應,脾胃健運才能更好地吸收和轉運營養物質,為眼部提供充足的營養,改善視力。
- 清熱化濕,改善眼部炎症: 茯苓亦能清熱化濕,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眼部炎症,能起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環境,促進視力恢復。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固本培元: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肺之效。眼睛為腎之精所聚,腎氣不足,則易導致視力下降。山藥能滋補腎精,固本培元,為眼睛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改善視力。
- 益氣生津,養肝明目: 山藥亦能益氣生津,滋潤肝臟,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視力模糊等問題。肝主目,肝血充足,則目能視物清晰。山藥能滋補肝血,使肝氣調暢,有助於養肝明目。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肝腎虧虛是導致眼疾的重要原因,枸杞子可以滋養肝腎,提高肝腎功能,從而改善視力,緩解眼部疲勞。
- 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枸杞子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A、維生素C、鐵等,能夠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為眼部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利於眼疾的恢復。
枸杞子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達到固本還睛的目的。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通絡,活血化瘀: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肝腎不足、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視力模糊、眼痛、眼乾等症狀,川牛膝可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促進眼部營養供應,改善視力。
2. 補腎益精,強壯筋骨: 川牛膝亦有補腎益精的功效,可加強肝腎功能,促進眼部組織的營養供給,從根本上改善視力下降問題。同時,其強壯筋骨的作用,也有助於改善眼部肌肉的張力和調節眼球的活動。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養目:石斛性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潤燥、明目退翳的功效。其富含多種氨基酸、多糖等營養成分,能有效改善眼部乾燥、視力模糊等症狀,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眼疾,如視力下降、夜盲、眼乾澀等,有顯著療效。
二、固本培元:石斛除了滋養眼睛之外,還能補益脾胃,增強體質。這對於患有眼疾的病人來說,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眼部疾病的康復。
固本還睛丸中包含決明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寒,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可針對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眼乾澀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改善視力的作用。
- 降壓降脂: 決明子含有豐富的決明子素,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降低眼部組織的壓力,緩解眼部疲勞,預防眼部疾病。
因此,決明子在固本還睛丸中,起到了清肝明目、改善視力、降壓降脂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提升眼部健康,改善視力問題。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效。眼疾常伴隨肺熱或肺燥,杏仁能清肺熱,潤肺燥,改善因肺熱或肺燥引發的目赤、視物模糊等症狀,為眼疾提供輔助治療。
- 疏肝理氣: 杏仁還具有疏肝理氣之效。肝氣鬱結會導致目赤腫痛,視力下降,杏仁能疏肝理氣,使肝氣通暢,緩解眼部不適。
總之,杏仁在固本還睛丸中發揮潤肺止咳、疏肝理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眼疾的目的。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清肝明目: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菊花可有效改善。
二、疏風散熱:菊花亦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上攻、頭昏眼花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固本還睛丸中加入菊花,可起到清肝明目、疏風散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疾患。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是基於其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
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腎、肝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其富含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能有效改善腎虛精虧、肝血不足所致的視力下降、眼乾澀等症狀。
對於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所致的視力模糊、眼疲勞等眼疾,菟絲子能起到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固本還睛之效。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眼疾常與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相關,枳殼能疏通肝氣,使氣機暢達,有利於改善眼部供血,緩解眼部不適。
- 化痰消積,通絡止痛: 枳殼亦具化痰消積、通絡止痛之效。眼疾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常與痰濕阻滯、氣血瘀阻有關,枳殼能化痰消積、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眼部局部環境,緩解症狀。
固本還睛丸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能起到清熱瀉火、平肝熄風的作用,改善眼部炎症和視力下降。
- 鎮驚安神,平肝潛陽: 羚羊角還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頭昏目眩、神志恍惚等症狀,能起到鎮靜安神、平肝降壓的作用,緩解眼部不適和視力下降。
因此,固本還睛丸中加入羚羊角,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熄風止痙、鎮驚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等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固本還睛丸中包含犀角,主要源於古人對犀角的藥性認知和臨牀應用經驗。
一是犀角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定驚安神之效。古籍記載,犀角能清肝火、瀉心火,並能止血消腫,對於眼疾如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被認為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二是犀角作為貴重藥材,象徵著珍貴和有效。古人認為,越是珍貴稀有的藥材,藥效越強,因此將犀角列入方劑,旨在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然而,隨著犀牛的瀕危和保護意識的提升,現今固本還睛丸已不再使用犀角,而以其他藥材替代,以確保藥效同時兼顧動物保護。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補肝腎,固本培元:五味子性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滋補肝腎、固本培元的功效。肝腎虧虛是許多眼疾的根本病機,五味子能補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眼部疾病。
- 斂肺止咳,收斂精氣:五味子還有斂肺止咳、收斂精氣的作用。眼部與肺、腎密切相關,五味子能滋養肺腎,並收斂精氣,有助於改善眼部乾燥、視力模糊等症狀,從而達到固本還睛之效。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固本還睛丸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偏寒或性偏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以增強身體的正氣,為眼部提供充足的營養。固本還睛丸多用於治療眼疾,加入甘草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改善視力,達到滋補肝腎、固本還睛的功效。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邪,清利頭目: 防風性辛溫,善於疏散風邪,並可上達頭目。眼疾常與風邪有關,風邪侵犯眼目,可致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防風能驅散風邪,清利頭目,從而緩解眼部症狀。
- 止癢止痛,活血通絡: 防風亦具止癢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眼部瘙癢、疼痛等症。此外,防風還能活血通絡,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營養供給,有助於恢復視力。
固本還睛丸中包含白蒺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肝明目:白蒺藜味苦辛,性微寒,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清肝明目的作用。其可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視力模糊、眼乾澀、眼痛等症狀,有助於恢復視力。
- 平肝熄風:白蒺藜亦可平肝熄風,對於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頭疼、視物不清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白蒺藜的清肝明目、平肝熄風功效,使其成為固本還睛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改善眼部疾病,恢復視力健康。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降肝火: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皆為肝火旺盛所致。黃連可清泄肝火,達到平肝明目的作用。
- 滋陰降火,護肝明目: 黃連入肝經,可滋陰降火,保護肝臟,防止肝火過盛,進一步損傷肝腎,導致視力下降。
總而言之,固本還睛丸中加入黃連,旨在通過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方式,有效治療肝火上炎、視力下降等症狀,達到固本還睛的目的。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 疏肝解鬱,行氣活血: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能疏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視力下降。
- 通經活絡,改善眼部微循環:川芎能擴張血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營養物質的供應,有利於恢復眼部組織功能,改善視力。
總而言之,川芎在固本還睛丸方劑中,起到疏肝解鬱、通經活絡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視力下降,達到治療目的。
固本還睛丸中加入青葙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明目: 青葙子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明目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青葙子可以起到清熱降火、消腫明目的作用。
- 滋陰養肝: 青葙子兼具滋陰養肝的功效,可以改善肝腎陰虛所導致的視力減退、眼乾澀等問題。
因此,固本還睛丸中加入青葙子,旨在發揮其清熱明目、滋陰養肝的功效,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固本還睛丸主治功效分析
固本還睛丸,顧名思義,其功效重在「固本」與「還睛」。「固本」指滋補肝腎、益氣養血;「還睛」指改善視力、消除眼疾。根據古文記載,此方劑廣泛應用於各種眼科疾病,包括遠年目疾、內外翳障、風弦爛眼、目眵多糊、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等。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以滋陰補腎、養血明目為主要治療原則,並兼顧健脾益氣、疏風清熱。其組成為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人參、茯苓、山藥、枸杞子、川牛膝、石斛等,並在不同醫書中有所增減。
1. 滋陰補腎,培元固本:
- 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 滋陰降火、養陰潤燥、補血涼血、滋腎填精。這四味藥為方中的君藥,滋補肝腎之陰,是治療眼疾的基礎。
- 人參: 大補元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與滋陰藥相配,補而不滯。
- 枸杞子: 滋補肝腎,明目安神,是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眼疾的常用藥。
- 石斛: 滋陰壯陽、抗衰老,可增強滋陰之力。
2. 健脾益氣,運化水濕:
- 茯苓: 利水消腫,健脾化濕,可消除眼部水腫,改善眼部循環。
- 山藥: 健脾胃,助消化,與茯苓同用,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滋陰藥物更好地被吸收。
3. 活血通絡,祛風明目:
- 川牛膝: 舒筋活絡、通經活血,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修復。
- 草決明、杏仁、甘菊花、青葙子、防風、白蒺藜、黃連、川芎: (部分方劑含有)這些藥物具有清肝明目、疏風散熱、活血化瘀的功效,可針對性地治療風熱、血瘀等引起的眼部症狀,如眼部紅腫、疼痛、翳障等。
- 羚羊角、烏犀角: (部分方劑含有)這兩味藥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眼疾有較好的療效。
- 五味子、炙甘草:收斂固澀,調和藥性。
- 枳殼、菟絲子:(部分方劑含有)行氣寬中、補腎固精。
總體而言,固本還睛丸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
- 補虛為主: 以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為主,針對眼病的根本病因——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進行治療。
- 標本兼治: 在補虛的基礎上,兼顧祛風清熱、活血化瘀,針對眼部具體症狀進行治療。
- 內外同治: 方中藥物既能改善全身臟腑功能,又能直接作用於眼部,達到內外同治的效果。
- 長期調理: 古文提到「久服誠有奇效」,說明此方劑需要長期服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固本還睛丸是一個組方嚴謹、配伍合理的方劑,對於多種眼科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特別是對於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所致的慢性眼病,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傳統服藥法
升水降火,平肝益腎,明目清心。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甘平,不宜久服。
- 本方有滋陰補腎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明目退翳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固本還睛丸, 出處:《醫學正傳》卷五。 組成:天門冬(去皮心,酒浸1宿,另杵如泥)3兩,麥門冬(去心,焙乾)3兩,生地黃(酒浸,焙,勿犯鐵)3兩,熟地黃(酒洗淨,用瓷器蒸,勿犯鐵)3兩,人參1兩5錢,白茯苓1兩5錢,乾山藥1兩5錢,枸杞子1兩5錢,川牛膝1兩(酒洗),石斛1兩(去蘆,酒洗),草決明(微炒)1兩,杏仁(去皮尖,另研)1兩,甘菊花(用小金錢)1兩,菟絲子(酒浸3宿,另研,焙乾)1兩,枳殼(麸炒黃色)1兩,羚羊角1兩(細銼,取淨末8錢),烏犀角8錢(銼細,生用),五味子7錢(焙乾),甘草7錢(炙),防風8錢(去蘆),白蒺藜7錢(杵去刺),黃連7錢(去毛),川芎7錢,青葙子8錢(微炒)。 主治:升水降火,平肝益腎,明目清心。主治:遠年一切目疾,內外翳膜遮睛,風弦爛眼,及老弱人目眵多糊,迎風冷淚,視物昏花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