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丸

骨質增生丸

GU ZHI ZENG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傷科學》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肝經 24%
心經 12%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5%
肺經 5%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熟地黃在骨質增生丸方劑中,主要發揮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滋陰補血,促進骨骼生長: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骨質增生與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密切相關,熟地黃能補益肝腎精血,為骨骼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促進骨質新生。
  2. 緩解疼痛,改善循環: 熟地黃性溫,能溫煦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代謝產物的排出,從而緩解骨質增生引起的疼痛。

「骨質增生丸」方劑中加入雞血藤,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舒筋活絡的功效。

雞血藤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補血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骨質增生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同時,雞血藤還有助於清除瘀血,促進骨骼組織的修復,從而改善骨質增生的症狀。

骨碎補為中藥方劑「骨質增生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壯骨: 骨碎補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強筋活絡之功效。骨質增生常伴隨腎虛、筋骨不健等症狀,骨碎補能補益腎氣,促進骨骼生長,減緩增生所帶來的疼痛與活動受限。
  2. 活血化瘀: 骨碎補亦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骼代謝,加速增生部位的修復,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因此,骨碎補在「骨質增生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改善骨質增生所引發的症狀,促進骨骼健康。

「骨質增生丸」方劑中加入「肉蓯蓉」的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骨質增生常伴隨腎虛、腰膝酸軟等症狀,肉蓯蓉可補益腎氣,改善因腎虛所致的骨骼問題,有助於緩解疼痛和促進骨骼健康。

其二,肉蓯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骨骼細胞生長和再生,改善骨質疏鬆,從而緩解骨質增生所帶來的疼痛和不適。

「骨質增生丸」方劑中加入「淫羊藿」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活血通絡、祛風止痛之效。淫羊藿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濕、強筋骨之功效。對於骨質增生導致的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症狀,淫羊藿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修復,緩解疼痛,改善功能。此外,淫羊藿對於腎虛所致的骨質疏鬆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助於增強骨骼強度。因此,在骨質增生丸中加入淫羊藿,旨在通過活血通絡、祛風止痛,改善骨質增生患者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骨質增生丸中加入萊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腫散結: 萊菔子性溫,味辛甘,入脾、肺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消脹、消腫散結的功效。骨質增生常伴隨局部腫脹、疼痛,萊菔子可幫助消散瘀滯,減輕腫脹和疼痛。
  2. 活血化瘀: 萊菔子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有利於減輕骨質增生的病症。

總之,萊菔子在骨質增生丸中發揮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骨質增生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骨質增生丸主治「骨質異常增生」相關病症,中醫歸為「骨痺」「筋傷」範疇,其核心病機為:

  1. 腎虛髓虧:腎主骨生髓,腎精不足則骨失濡養,易生贅骨(骨刺)、關節變形(肥大性脊椎炎)。
  2. 血不榮筋:肝血虛弱或氣滯血瘀,導致筋脈失養,見頸項僵痛、足跟痛、陳舊傷酸痛。
  3. 風濕侵絡:久病或勞損易招外邪(如濕、寒),加重經絡阻滯,表現為遊走性疼痛(關節遊離體)。

此方結合「補腎填精」「養血活絡」「強筋壯骨」三法,針對「本虛(腎肝不足)標實(瘀阻筋絡)」的病機設計。


二、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解析

  1. 熟地黃(君藥)

    • 滋腎填精:大補腎陰以充骨髓,改善骨骼退化本質。
    • 配伍淫羊藿:陰中求陽,激發腎氣化生。
  2. 淫羊藿、肉蓯蓉(臣藥)

    • 溫補腎陽:淫羊藿強筋骨、祛風濕;肉蓯蓉益精血而潤燥,避免過於溫燥。
    • 調節骨代謝:現代研究顯示此類藥物可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緩骨質異常增生。
  3. 骨碎補、鹿銜草(佐藥)

    • 補腎活血:骨碎補專治骨傷痿軟,促進骨折修復;鹿銜草祛風濕兼止血,適合陳舊性損傷。
    • 抗炎鎮痛:二藥均含黃酮類成分,可緩解關節無菌性炎症。
  4. 雞血藤(使藥)

    • 養血通絡:改善局部微循環,解決「不通則痛」(如足跟痛、頸椎病放射痛)。
    • 引藥上行下達:其藤類特性助藥力布散至肢體遠端。
  5. 萊菔子(反佐)

    • 行氣消滯:防止補藥滋膩礙胃,尤其適合久服者。
    • 化痰散結:中醫認為「痰瘀互結」可致骨刺,萊菔子能消痰積輔助治標。

(二)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腎-精-血-骨」軸線為核心:

  1. 補腎充髓:熟地、淫羊藿等調節腎陰陽,從根本延緩骨退化。
  2. 活血舒筋:雞血藤、骨碎補改善局部血供,減少軟骨摩擦疼痛。
  3. 標本兼治:補益藥治本,佐以祛風濕、行氣藥化解病理產物(骨刺、游離體)。

(三)現代應用推論(非傳統表述)

● 可能作用於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的平衡,抑制異常骨增生。
● 提高關節滑液黏彈性,減少機械性磨損痛(如頸椎病、足跟痛)。
● 調節軟組織修復(筋膜、韌帶),改善慢性酸痛。


三、方劑特點

此方體現中醫「以補為通」的治痺思路,有別於單純祛風濕的方劑(如獨活寄生湯),更適合中老年退行性病變,久服緩圖見效。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2兩,雞血藤1兩5錢,骨碎補1兩5錢,肉蓯蓉1兩,鹿銜草1兩,淫羊藿1兩,萊菔子5錢。
養血,舒筋,壯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三錢。
每服1-2丸,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滋膩礙胃之弊,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骨質增生丸, 出處:《外傷科學》。 組成:熟地黃2兩,雞血藤1兩5錢,骨碎補1兩5錢,肉蓯蓉1兩,鹿銜草1兩,淫羊藿1兩,萊菔子5錢。 主治:養血,舒筋,壯骨。主治:肥大性脊椎炎,頸椎病,關節間遊離體,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傷後未能很好脩復,而致經常性痠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