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在傳統中醫學中,「象牙抗增丸」作為一種古老的藥方,其配方中的象牙成分引發了現代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象牙,在古籍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安神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某些疾病。然而,從現代保護野生動物和生態平衡的角度來看,使用象牙製藥無疑對瀕危的非洲象和亞洲象構成了威脅。
「象牙抗增丸」中的象牙成分,據古方記載,主要用於抑制腫瘤生長、消除病灶。但實際上,現代科學並未有足夠證據支持象牙有此療效,且由於其來源的非法性及對生態的破壞,國際間已嚴格禁止象牙交易。因此,對於這種藥方,現代中醫學界傾向於尋找替代品,如使用人工合成材料或其它具有相似療效的中藥成分,既可確保藥物的功效,又符合當代的道德標準與法律規範。這一轉變體現了中醫學在進步中對生態保護的重視,以及對傳統藥方的適時調整與創新。
象牙抗增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止嘔: 砂仁味辛性溫,具有溫脾胃、止嘔逆的功效。象牙抗增丸主治痰濕阻滯、脾胃不和導致的增生性疾病,砂仁有助於溫化脾胃寒濕,促進脾胃運化,進而減輕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 行氣化濕: 砂仁還具有行氣化濕的作用,可以疏通氣機,利濕化痰,進一步促進痰濕的排出,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因此,砂仁的加入,不僅能溫脾止嘔,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還能行氣化濕,促進痰濕的排出,為象牙抗增丸的整體療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象牙抗增丸中加入獨活,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作用。對於因風濕寒邪入侵而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獨活可起到緩解疼痛、改善活動能力的效果。
- 通絡止痺:獨活能通經絡,散寒濕,對於因寒濕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痺證,例如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獨活能夠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痺痛。
綜上所述,獨活加入象牙抗增丸,可發揮其祛風濕止痛、通絡止痺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象牙抗增丸中包含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清熱解毒之效。象牙抗增丸主要用於治療腫瘤,而腫瘤組織的生長往往伴隨著局部充血、發熱、疼痛等症狀,赤芍可有效清熱涼血,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腫瘤的生長會阻礙血液循環,導致瘀血積聚,赤芍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減輕腫瘤的生長速度。
象牙抗增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在於其活血通絡與利水消腫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因血瘀引起的增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其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組織腫脹,進一步緩解增生症狀。
因此,川牛膝的加入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並利水消腫,達到抗增生的目的。
「象牙抗增丸」方劑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止遺:當歸尾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益精、固腎止遺的功效。其藥性偏於溫補腎陽,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
2. 調經止痛:當歸尾亦有活血調經、止痛的效果,可緩解經期不順、痛經等症狀,對於女性生殖系統的健康具有一定益處。
因此,將當歸尾加入「象牙抗增丸」方劑中,不僅可補腎固精,更能兼顧女性生殖系統的保健,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中藥方劑[象牙抗增丸]的組成中包含熟地黃,是因為熟地黃具有強效的滋補腎陰作用。熟地黃能夠有效改善由腎陰虛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軟、口乾咽燥等,對於滋養腎陰和改善體質有顯著效果。其具有補腎益精的功能,能夠幫助提升身體的耐力和免疫力。使用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以達到最佳療效。
「象牙抗增丸」方劑中加入肉蓯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改善腎虛導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並提升整體免疫力。
- 滋陰養血: 肉蓯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氨基酸、多糖等,能滋陰養血,改善血虛導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有助於增強體質。
因此,肉蓯蓉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補腎壯陽、滋陰養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方劑「象牙抗增丸」中加入「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骨:骨碎補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的功效。象牙抗增丸主要針對增生性疾病,而腎虛往往會導致骨骼脆弱,易受損傷,而骨碎補可補益腎氣,固本培元,從根本上改善骨骼狀態,輔助治療增生疾病。
- 活血化瘀:骨碎補同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滯,減輕組織增生帶來的疼痛和腫脹,進一步促進康復。
中藥方劑[象牙抗增丸]的組成中包含淫羊藿,是因為淫羊藿具有強效的補腎壯陽作用。淫羊藿能夠有效改善由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軟、性功能減退等,對於提升整體健康有顯著效果。其具有補腎壯陽的功能,能夠幫助恢復體內的精力和活力,對於提升身體的耐力和免疫力具有良好效果。使用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以避免引發副作用。
「象牙抗增丸」方劑中加入「雞血藤」,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血活血: 雞血藤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補血活血、舒筋活絡之效。方劑中加入雞血藤,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增生。
- 消腫止痛: 雞血藤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緩解因增生引起的疼痛和腫脹。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減輕患者的痛苦。
象牙抗增丸中加入萊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導滯: 萊菔子味辛甘,性微溫,具有消食導滯、行氣寬胸之效。方中加入萊菔子,可幫助消化吸收,防止藥物積滯於體內,提高藥效。
- 降氣止咳: 萊菔子亦具有降氣止咳的作用,可緩解因痰濕壅肺而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象牙抗增丸治療的是某些呼吸道疾病,加入萊菔子有助於改善患者呼吸道症狀,提高療效。
「象牙抗增丸」方劑中包含「白蒺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白蒺藜可以起到舒緩和改善作用,有助於改善乳腺增生。
- 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白蒺藜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乳腺增生常與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有關,白蒺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改善乳腺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腫塊,達到消腫散結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象牙抗增丸」之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骨質增生症」,尤適用於「腎陰虛」所致之筋骨痿弱、足跟疼痛。古籍雖無「骨質增生」之病名,然其症狀歸於「骨痹」「痿證」範疇,多因腎精虧虛、筋骨失養,兼瘀血阻絡所致。臨床表現為局部固定刺痛、活動不利,或腰膝痠軟,配合虛象如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補腎填精,強筋壯骨
- 主藥:
- 象牙(100克):古用象牙堅韌之性,類比「以形補形」,強健筋骨,《海藥本草》載其「主風痙驚悸,一切物刺入肉」。
- 熟地(70克)、肉蓯蓉(20克)、淫羊藿(30克):滋腎陰、溫腎陽,陰陽雙補,助筋骨得養。
- 骨碎補(50克):專補腎續骨,《開寶本草》言其「主破血止血,補傷折」,針對骨病修復。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輔藥:
- 赤芍(30克)、歸尾(30克)、雞血藤(30克):活血散瘀,通經活絡,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獨活(20克)、懷牛膝(30克):下行祛風濕、引藥至下肢,緩解足跟痛。
3. 理氣消滯,防補膩膈
- 佐使藥:
- 砂仁(15克)、萊菔子(30克):行氣消滯,防熟地等滋膩藥礙胃。
- 白蒺藜(60克):疏肝祛風,《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惡血,破癥結」,兼助活血之效。
4. 配合食療增強藥效
服藥後食用「蒸熟鵝蛋」,鵝蛋性甘溫,《食療本草》載其補虛益氣,助藥力滋養精血,與方中補腎藥協同增效。
三、治療原理推論
全方以「補腎活血」為核心,結合「標本兼治」思路:
- 治本:腎陰虧虛為病根,填精補腎以壯骨,陰陽並調(熟地配淫羊藿)。
- 治標:瘀血阻絡為病標,活血化瘀以通滯(赤芍、歸尾),兼祛風濕(獨活)舒筋。
- 配伍特色:重用象牙、骨碎補直達病所,佐以行氣藥(砂仁、萊菔子)使補而不滯,體現「通補兼施」之妙。
此方適用於腎虛血瘀型骨痹,然臨床需辨證加減,如濕重者可酌加茯苓、蒼朮;疼痛劇者或增延胡索、乳香等。
傳統服藥法
象牙100克,砂仁15克,獨活20克,赤芍30克,懷牛膝30克,歸尾30克,熟地70克,肉蓯蓉20克,骨碎補50克,淫羊藿30克,雞血藤30克,萊菔子30克,白蒺藜60克。
補腎強筋,活血止痛。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
早、晚各取1丸。每服1丸後,吃蒸熟鵝蛋1個。
裴某某,男,老人。腳跟疼痛已半年,經X光拍片診為骨質增生。經服用「象牙抗增丸」一料,藥完病癒,隨訪已數年未復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象牙抗增丸, 出處:《千家妙方》卷下。 組成:象牙100g,砂仁15g,獨活20g,赤芍30g,懷牛膝30g,歸尾30g,熟地70g,肉蓯蓉20g,骨碎補50g,淫羊藿30g,雞血藤30g,萊菔子30g,白蒺藜60g。 主治:補腎強筋,活血止痛。主治:骨質增生症,腎陰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