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煎

JI CHUAN JE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7%
腎經 17%
大腸經 15%
肺經 9%
胃經 9%
心經 7%
膀胱經 5%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濟川煎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所引起的症狀,特別是與另外的肝腎調理相關的問題。在這個方劑中,當歸的加入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歸是一種廣泛應用的中藥材,以其補血養血和調和脾胃的特性著稱。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從而有效地滋養腎臟,對於補益肝腎有積極的作用。此外,當歸還有助於緩解因血虛導致的頭暈、疲倦和月經不調等症狀,能進一步增強患者的整體健康。其甘溫的特性也使得當歸能夠平衡較為寒冷的藥材,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

因此,當歸在濟川煎中的使用不僅有助於補血,也能調和全方,從而提升整體療效,使患者的體質得到改善。

濟川煎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消腫: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利水通淋、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並緩解因水濕停滯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活血化瘀:川牛膝還具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對於因血瘀所致的經絡阻滯、疼痛等症狀,川牛膝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之,川牛膝在濟川煎中,主要發揮利水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水濕停滯、血瘀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等症狀。

濟川煎中包含肉蓯蓉,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歸腎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填精髓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精血不足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肉蓯蓉富含黏液質,能潤腸通便,改善便祕,並有助於利水消腫,對於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幫助。

因此,濟川煎中加入肉蓯蓉,旨在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並輔助潤腸通便,以達到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精血不足等症狀的目的。

濟川煎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陽舉陷: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升散、解表之功效,可升發陽氣,提振中氣。濟川煎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狀,升麻有助於提升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2. 疏散風邪: 升麻亦可疏散風邪,對於伴隨有風邪外襲的脾胃虛弱症狀,升麻能起到清熱解表、散風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整體不適。

濟川煎中包含澤瀉,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除煩的功效。濟川煎主治濕熱蘊脾、氣機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腹痛泄瀉等症。澤瀉在此方中可利水滲濕,去除脾胃濕熱,改善氣機阻滯,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2. 健脾利濕:澤瀉同時具備健脾利濕的作用。對於脾虛濕困、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水腫等症,澤瀉也能起到改善作用。濟川煎中加入澤瀉,可增強健脾利濕之效,提升整體療效。

濟川煎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寬中:枳殼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寬中下氣的功效。濟川煎主治胸脘痞悶、腹脹滿、噯氣吞酸等症,枳殼可理氣消積,解除胃腸脹滿,改善胸悶不舒。
  2.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氣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濟川煎中常配合其他降逆止嘔的藥物,如半夏、生薑等,共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濟川煎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濟川煎,出自明代醫家張景岳的《景岳全書》,為一溫潤通便的著名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弱,精津不足所致的大便秘結,以及老年腎虛便秘、產後便秘等症狀。

主治功效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濟川煎主要功效為溫腎益精,潤腸通便。主治病症包括:

  • 大便秘結:排便困難,糞便乾硬,或數日不行。
  • 小便清長:尿頻且量多,色清。
  • 腰膝酸軟:腰部和膝蓋感到酸痛無力。
  • 頭目眩暈:頭暈眼花,視物模糊。
  • 舌淡苔白:舌頭顏色淡,舌苔薄白。
  • 脈沉遲:脈象沉細而遲緩。
  • 背冷畏寒: 背部有發冷且怕冷的症狀
  • 產後大便秘澀: 產婦因失血亡陰,津液不足而產生大便排出困難
  • 疹後氣喘發熱且大便祕結:生疹子後發生氣喘及發熱並伴隨大便排出困難

以上症狀多見於老年人、產婦或久病體虛之人,屬於腎陽虛弱,精血虧損,腸道失於溫潤所致。

治療原理

濟川煎的組成為: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川牛膝: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 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 澤瀉:利水滲濕,洩熱。
  • 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方中用藥的配伍,體現了溫陽益精、潤腸通便的治療原則:

  1. 溫腎助陽

    • 肉蓯蓉為君藥,其性溫,味甘鹹,入腎、大腸經,既能補腎陽,又能益精血,還能潤腸燥,是溫補腎陽、潤腸通便的要藥。在《竹林女科證治》及《重訂通俗傷寒論》中均提到以肉蓯蓉、牛膝為君藥。
    • 川牛膝為臣藥,除了活血通經外,也補肝腎,強筋骨,配合肉蓯蓉加強補腎之力。
    • 《竹林女科證治》中更提到可以用肉桂來加強溫補腎陽的功效
  2. 養血潤燥

    • 當歸為臣藥,其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既能補血活血,又能潤腸通便,與肉蓯蓉相配,一溫陽,一養血,共同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 《醫學集成》中提到可以用熟地來加強滋陰補血的功效
  3. 行氣降濁

    • 枳殼為佐藥,其性微寒,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可以幫助推動腸道氣機,促進糞便排出。
    • 澤瀉也為佐藥,其性寒,味甘淡,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引導體內多餘的水分下行,防止陰液過於壅滯,並將體內濁氣排出。
    • 《重訂通俗傷寒論》中提到可以用升麻來提升清氣
  4. 升清降濁

    • 升麻少許,其性微寒,味辛甘,入肺、脾、胃、大腸經,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可以提升中氣,與枳殼、澤瀉的降濁作用相輔相成,使清升濁降,有助於恢復正常的排便功能。

綜合而言,濟川煎以溫補腎陽為主,兼顧養血潤燥、行氣降濁。方中肉蓯蓉、牛膝溫腎益精,當歸養血潤腸,枳殼、澤瀉行氣降濁,升麻升清陽,諸藥合用,共奏溫腎益精、潤腸通便之效。因此,《景岳全書》稱其為「用通於補之劑也,最妙最妙」。

現代應用

濟川煎在現代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老年便秘、產後便秘等屬於腎虛精虧腸燥者。多部古籍均有記載其應用,例如:

  • 《成方切用》強調其適用於虛損兼大便不通的病症。
  • 《胎產心法》指出其用於血虛火燥不便的便秘患者。
  • 《婦人規》說明其適用於產後失血亡陰,津液不足引起的大便秘澀。
  • 《銀海指南》指出其可用於治療大腸病證中虛證的情況。
  • 《重訂通俗傷寒論》多次提及濟川煎用於滋陰潤腸、潤利。
  • 《景岳全書》詳細記載了濟川煎的應用原則和加減方法。
  • 《辨舌指南》及《不知醫必要》也列出了濟川煎的方劑組成及功效。
  • 《靈驗良方彙編》指出其為治療病涉虛損而大便閉結不通的妙方。

這些記載都充分說明了濟川煎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和確切療效。

總結

濟川煎作為一首溫潤通便的經典方劑,其配伍精妙,療效顯著。通過溫腎益精、養血潤燥、行氣降濁、升清降濁,能夠有效地治療腎陽虛弱、精津不足所致的大便秘結。現代臨床應用也證明了其在治療多種便秘症狀方面的有效性。深入理解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對於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熟地黃2錢,牛膝2錢,烏藥(炒)1錢,肉桂1錢,桃仁7粒(搗如泥)。水2鐘,煎8分,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凡熱邪傷津及陰虛者忌用。

相關疾病


大便時間較長下背部疼痛大便秘結腰骶痛肛門裂中背部疼痛產後大便難小便量多顏色像水上半身側邊痛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濟川煎, 出處:《葉氏女科》卷一。 組成:當歸3錢,熟地黃2錢,牛膝2錢,烏藥(炒)1錢,肉桂1錢,桃仁7粒(搗如泥)。 主治:血結成瘕,寒氣客於衝脈、任脈,則血澀不行,成瘕作痛,暫見停蓄而根盤未固者。

濟川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當歸3-5錢,牛膝2錢,肉蓯蓉(酒洗去成)2-3錢,澤瀉1錢半,升麻5-7分或1錢,枳殼1錢(虛甚者不必用)。 主治:溫腎益精,潤腸通便。主治:虛損,大便秘結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