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己椒藶黃丸中選用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通利水道: 己椒藶黃丸主治水腫,其病機為水濕停滯。防己味苦辛、性寒,歸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能直接針對病因,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出多餘水分,從而消除水腫。同時,防己還能通利水道,疏通水液運行的通路,使水液代謝恢復正常,從根本上解決水腫問題。這與本方證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高度契合。
2. 祛風濕,止痹痛: 己椒藶黃丸所治水腫,有時會伴隨風濕症狀,如肢體關節疼痛、酸楚等。防己除了利水消腫外,還具有祛風濕的作用,能緩解因風濕引起的痹痛。雖然本方主要治療水腫,但防己的加入能兼顧風濕痹痛,使療效更加全面,防止病情反覆,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己椒藶黃丸中選用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逐水,通腑泄濁:
己椒藶黃丸所治水腫,病機不僅是水濕停滯,常伴有腑氣不暢,導致濕濁內停。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經,具有瀉下攻積之功。其瀉下作用不僅能排出腸道積滯,還能通過通腑泄濁,間接促進體內水液的排泄。此舉對於水腫患者合併便秘或腹脹者尤為重要,能釜底抽薪,加速水濕的消退。同時,大黃的瀉下作用,能引導停留在體內的水濕通過大便排出,從而達到“開鬼門,潔淨府”的目的,有助於水腫的消退。
2. 活血化瘀,通經散結:
己椒藶黃丸所治水腫,往往病程較長,容易導致血瘀。大黃不僅能瀉下,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障礙,有助於水濕的運化和消除。此外,大黃還能通經散結,對於因水腫引起的局部硬結、包塊等,能起到一定的消散作用。此點有助於改善局部微循環和代謝,從而更好地消除水腫。
己椒藶黃丸中選用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肺利水,峻逐痰飲:
己椒藶黃丸所治水腫,病機為水濕內停,水邪壅盛,有“肺氣不利,不能通調水道”之義。葶藶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膀胱經,具有瀉肺利水、峻逐痰飲的功效。它能直接作用於肺,使肺氣宣降恢復正常,從而疏通水道,促進水液代謝。葶藶子的瀉下作用較大黃更為峻猛,對於水腫明顯,且伴有胸滿喘咳、痰多等症狀者,能迅速瀉除肺中水邪,達到釜底抽薪之效,快速消退水腫。
2. 降氣平喘,消腫散結:
己椒藶黃丸所治水腫,除了肢體浮腫外,常伴有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都與肺氣不利有關。葶藶子能降氣平喘,使肺氣得以宣降,呼吸得以平順,改善患者的胸悶氣喘等不適。同時,葶藶子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散結作用,有助於消除因水濕停滯導致的局部腫脹、結塊,配合其他藥物,能更全面地緩解水腫帶來的各種不適。
己椒藶黃丸方中使用椒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己椒藶黃丸所治水腫,多由陽氣不足、寒濕內停所致。椒目,即花椒的種子,性溫、味辛,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它能溫壯脾腎之陽,驅散體內寒邪,從根本上改善陽虛體質,使氣化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有利於水濕的運化和排泄。此外,椒目還能行氣止痛,對於水腫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避免因氣滯而加重水腫。
2. 利水消腫,通經活絡:
椒目雖然不像防己、葶藶子那樣是利水的主藥,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的功效。它能協助其他利水藥物,共同促進水液代謝,加速水腫的消退。同時,椒目還能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障礙,對於因水腫引起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更全面地緩解水腫帶來的各種不適。
方劑介紹
己椒藶黃丸主要功效是「攻逐水飲,行氣消脹。」主治:治療腸道水氣滯留,表現為腸鳴、腹部脹滿、口乾舌燥、大小便不通、舌苔黃膩,脈象弦滑或沉實微數等症狀。
己椒藶黃丸出自《金匱要略》,最初名稱是「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原文中記載:「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就只有4味藥組成。
所謂「腸間水氣」,是指水濕之邪積聚在腸道或腹腔之中。當水飲滯留於腸道,氣機不暢,便會引起腹部脹滿、腸鳴等不適症狀。
水飲阻滯氣機,進一步郁而化熱,熱氣積聚於腸道,導致腑氣不通,表現為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象弦滑或沉實而微數。
由於氣機運行受阻,津液無法正常運化,失去滋潤功能,患者會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同時,膀胱的氣化功能不利,進一步引起小便不通或減少的表現。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水濕積聚於腸道,導致鬱滯化熱、腸道氣機阻塞不暢的病症。治療的原則是攻逐水飲、行氣消脹。
現代理解此病,位於升結腸與橫結腸的交會處,即肝臟下方。患者會感道右腹部腫脹,腸間有水氣,伴隨水鳴聲或氣鳴聲,有時按壓腹部會感覺到小塊痞塊,並伴有大便不通的症狀。
此方運用「防己」利水消腫,《神農本草經》中指出防己可以「祛邪,利大小便」。
「椒目」(花椒的種子)能行水消脹。《新修本草》記載椒目「主水,治腹脹滿,利小便」。防己與椒目搭配,能夠引導水飲向下排出,通過小便排除體外。
「葶藶子」是一味大寒藥,擅長清理肺部鬱滯之氣,具有下氣行水、利尿通便的功效。《神農本草經》記載其能「破堅逐邪,通利水道」。
「大黃」也是性寒,沉降性強,擅於清除腸道積滯。《神農本草經》記載大黃能「蕩滌腸胃」,有效排除水濕積滯。
運用這四味藥配伍後,防己與椒目共同促使水飲從小便排出,葶藶子疏通肺氣以行水,大黃則清理腸道積滯,讓水飲邪氣從大便排出。
由於這些藥性偏向於攻下,容易損傷正氣,因此加入蜂蜜製丸,藉由蜂蜜的甘緩特性保護脾胃,減少副作用。
整個方劑以辛散與苦泄的作用相結合,能夠有效排出體內的水濕,恢復氣機的升降功能。患者的腹脹會明顯緩解,口乾舌燥等症狀也隨之消失。
簡單一句話:「防己」行水瀉熱,「椒目」燥濕降逆,「葶藶子」化痰平咳,「大黃」瀉熱破積。
這個方劑的組成很特殊,從「寒熱指數」可以看出,當中有很熱的藥,也有很寒的藥來共同組成,可以算是一種猛藥!
當代名醫胡希恕,就曾經運用「大柴胡湯」結合「己椒藶黃丸」,治療肝炎加上肝硬化腹水,加減治療五個多月後,肝功能已正常,案例記載於《胡希恕醫論醫案集粹》。臨床上經常結合「大柴胡湯」一起運用。
當代中醫大師唐祖宣,也曾經運用此方治療重病,諸如水腫(肺心病伴心衰)、咯血(風心病)、肺性腦病昏迷的患者(註1)。
尤其是針對昏迷患者,運用防己、炙甘草各15克,茯苓30克,黨參21克,制附片、乾薑各12克,葶藶子、椒目各4.5克,大黃9克(後下)。
服藥後,患者排出黑色膿液樣糞便,神志略清,四肢轉溫。1周後神志清醒,咳喘減輕且病情好轉。
己椒藶黃丸在近代臨床中,主要用來改善水飲內停、熱結腸道、積聚腸間等症。現代臨床運用於在胸腔積液、急性支氣管哮喘發作、肺心病引起的水腫、腹水、幽門梗阻、風濕性心臟病、腸道功能紊亂、肝硬化腹水、胃腸疾病、慢性心力衰竭、肺心病,以及其他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註1: 唐麗."唐祖宣應用己椒藶黃丸經驗."湖南中醫雜誌 25.05(2009)
傳統服藥法
防己、椒目、葶藶子(炒製)、大黃各30克。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約6克每丸)。飯前服用,每次1丸,每日3次,根據病情逐漸增加劑量。服用後若感覺口中津液生成,表示效果逐漸顯現。若患者伴有口渴症狀,可另外加入芒硝15克以增強療效。
現代用法:上述藥材共研細末,用煉蜜製成丸藥,每丸重6克。每次服用1丸,飯前以溫水送服,每日3次,根據病情適當調整劑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對於脾胃虛弱、內有停水的患者,應謹慎使用,避免違反「虛虛之戒」(即虛症不可用攻下法)。使用攻下逐水的療法應當短期內適量使用,切勿長期過度攻逐,以免損傷正氣。
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
- 防己:具有消炎、鎮痛、降壓、抗肝纖維化和抗腫瘤等作用。
- 椒目:具備抗血栓形成、調血脂、平喘鎮咳及抗炎等藥理作用。
- 葶藶子:具有抗癌、抗菌、強心、調血脂等功效。
- 大黃:具備抗炎、抗血栓、調血脂、抗腫瘤、抗氧化等藥理特性。
臨床應用顯示,本方廣泛用於治療肝硬化腹水、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哮喘等疾病,並在其他系統性疾病中也取得了顯著療效。
相關證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