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捷效丸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理氣健脾: 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砂仁,可助其理氣化滯,緩解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腹脹悶、消化不良等症狀。
- 溫中散寒: 砂仁性溫,能溫中散寒,對於寒性胃痛、腹痛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在捷效丸中加入砂仁,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捷效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中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寒邪客胃,或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花椒能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
二、 行氣止痛:花椒能行氣活血,通經絡,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花椒能起到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
捷效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鐵砂,主要是因為鐵砂在中醫藥理中具有特定的藥效。鐵砂(或稱為鐵精)富含鐵質,可以促進血液的生成,對於貧血患者和氣虛者有良好的補益作用。此外,鐵砂還有助於安神定志,對於改善失眠、焦慮等症狀具一定的效果。
在捷效丸中,鐵砂的加入不僅能補血,還有助於強化其他成分的療效,增強整體方劑的功效。中醫認為,氣血雙補對於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捷效丸中的鐵砂可以說是兼具實用與療效的一種成分,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精髓。
捷效丸中包含大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大麥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捷效丸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濕熱帶下、小便不利等症狀,大麥有助於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濕熱症狀。
- 和中降逆: 大麥還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對於胃氣不和、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捷效丸中加入大麥,可以起到和胃降逆,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捷效丸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大棗性溫和,味甘,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燥性或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人體吸收。
- 增強補益: 大棗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C、鐵等,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並輔助其他藥材發揮補益作用,提高藥效。
總而言之,大棗在捷效丸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補益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捷效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黃胖水腫」,屬中醫「黃疸」「水腫」範疇,古代多指脾虛濕盛、氣血瘀滯所致膚色萎黃、浮腫之症。「黃胖」特徵為面色黃而浮腫,伴疲乏無力,與現代醫學「營養不良性水腫」或「寄生蟲病(如鉤蟲病)貧血」相似。其病機核心在於脾失健運、濕濁內停、氣血生化不足。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針砂(醋炒紅)
- 為鐵屑醋製,傳統用於「消積聚、利水濕」。
- 醋炒增強活血散結之效,其鐵質可補血,改善貧血性萎黃;另能滲濕利水,針對水腫。
川椒(花椒)
- 辛温燥濕,温中散寒,助脾胃運化水濕。
- 辛散之性可通絡行氣,化解濕阻氣滯。
砂仁
- 化濕醒脾,行氣和胃,解決濕困中焦所致腹脹、食欲不振。
- 與川椒協同,强化温中健脾之效。
大黑棗
- 甘温補脾益氣,養血安神。
- 富含營養,輔助改善氣血虛弱;其黏性助丸劑成型。
大麥麵(糊)
- 健脾和胃,利水消腫,呼應「脾胃為水濕代謝之本」之理。
- 作為賦形劑,緩和藥性,使藥效持久。
全方配伍思路
- 攻補兼施:針砂、川椒攻逐水濕瘀滯;黑棗、大麥補益脾胃。
- 標本同治:利水消腫(治標)的同時,温中健脾、養血補虛(治本)。
- 動靜結合:砂仁、川椒行氣開鬱;黑棗固護正氣,防辛燥傷陰。
推論延伸
此方適用於脾虛濕盛兼氣血不足之證,可能通過以下途徑起效:
- 促進代謝:針砂、川椒刺激腸胃蠕動,改善水液代謝。
- 補血營養:黑棗、針砂補充鐵質,緩解貧血萎黃。
- 利水消腫:大麥、針砂協同增加水分排出,減輕浮腫。
總括
捷效丸以「燥濕健脾、利水補血」為核心,體現古人對「黃胖」虛實夾雜病機的辨治智慧,尤其注重調理中焦與氣血運行,契合「治濕先健脾,治黃需活血」的理論框架。
傳統服藥法
砂仁1兩,川椒1兩,針砂(醋炒紅)3兩,大麥不拘多少(炒,磨面),大黑棗1斤(蒸熟,去核皮)。
大麥面打糊,共搗為丸。
每服2錢,早、晚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捷效丸,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砂仁1兩,川椒1兩,針砂(醋炒紅)3兩,大麥不拘多少(炒,磨面),大黑棗1斤(蒸熟,去核皮)。 主治:黃胖水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