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曲散

二曲散

ER Q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脾經 50%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曲散中包含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消食化積功效: 神麴為麥芽、神曲的混合物,二者皆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麥芽偏於消食積,神曲則偏於消食滯。二者合用,可增強二曲散的消食化積功效,使之更能有效解決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協調藥性: 神麴中含有多種酶類,可促進其他藥物的分解和吸收,提高藥效。例如,二曲散中還含有山楂、麥芽等藥材,神麴可以與之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二曲散方劑中加入白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入藥: 白酒性溫,能引導藥性直達病所,增強藥效。二曲散主要用於治療寒濕痺痛,白酒有助於藥物深入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 二曲散中部分藥材性寒,白酒可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過度傷及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總之,白酒在二曲散中起著引藥入藥和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利於提高藥效,改善患者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二曲散主治「飲酒成積,糞後下血不止;亦治洩瀉」,其病機核心在於「酒積傷脾,濕熱下注」。

  1. 飲酒成積:過量飲酒導致脾胃濕熱壅滯,運化失常,形成積滯。
  2. 糞後下血:濕熱蘊結大腸,灼傷腸絡,迫血妄行,表現為便後出血(多見於遠血,血色暗紅)。
  3. 洩瀉:脾虛濕盛或濕熱下注,水穀不分,導致大便溏瀉。

此方以消積、健脾、止血為方向,針對酒積與濕熱引發的下焦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與性味功效

  1. 神麴(神曲)

    • 性味:甘、辛,溫。
    • 功效:消食化積、健脾和胃,善解酒食陳腐之積。
    • 作用機制:含酵素與微生物發酵產物,能促進消化,分解腸道滯留之酒食積滯。
  2. 白酒藥

    • 古代白酒藥為釀酒所用之「酒麴」,與神麴同類但專攻酒積。
    • 性味:辛、甘,微溫。
    • 功效:強化消酒積、行氣活血之效,兼能化濕醒脾。

(二)配伍邏輯

  • 協同增效:兩者皆為「麴類」,發酵製劑能活化脾胃功能,分解濕濁積滯。
    • 神麴偏重消食健脾,白酒藥專攻酒積濕熱,合用可標本兼治。
  • 炮製意義
    • 炙黃後研末,增強溫脾止瀉之功,煥去麴類生冷之性,更宜久瀉或下血屬虛寒者。

(三)治療原理推演

  1. 消積導滯
    • 酒積濕熱蘊結脾胃,二麴發酵之力可分解酒毒與宿積,從源頭緩解濕熱下注。
  2. 健脾化濕
    • 溫性麴類能醒脾燥濕,恢復運化,改善洩瀉。
  3. 間接止血
    • 濕熱積滯清除後,腸絡不受熏灼,便血自止(非直接涼血止血,而是通過消積治本)。

(四)為何能治「糞後下血」?

古代醫家認為酒積下血屬「腸風髒毒」範疇,病機為濕熱瘀阻。二曲散通過:

  • 消酒積→斷濕熱之源。
  • 健脾氣→固攝血液。
  • 麴類微溫→避免寒涼凝血留瘀,適合久病兼脾虛者。

三、總結

二曲散以「發酵消導」為特色,透過分解酒積、健脾燥濕,間接達到止瀉止血之效,體現中醫「通因通用」之思維(以消導法治下血)。其簡潔配伍彰顯古代對「藥性同源」(同屬麴類)與「炮製轉性」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神曲兩半,白酒藥2丸。
上為末,清水調,捏成餅子,慢火上炙黃,為末。
每服2錢,白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二曲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九。 組成:神曲兩半,白酒藥2丸。 主治:飲酒成積,糞後下血不止;亦治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