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神丹

DU SHE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脾經 50%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獨神丹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1. 助消化,化積滯: 神麴性溫,味甘,具有健脾消食、化積滯的作用。獨神丹以治療風濕痹痛為主,而風濕痹痛常伴隨脾胃濕困,氣血運行不暢。神麴能幫助消化,減少濕氣生成,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和療效發揮。
  2.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神麴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風濕痹痛常伴隨疼痛,神麴能舒緩疼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滲透到病竈部位,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獨神丹」主治功效分析

獨神丹,出自明代醫家龔廷賢之手,記載於《萬病回春》及《濟世全書》中,主要針對癱瘓、疼痛、手足攣拳等症狀。根據古籍文獻,我們可以深入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功效主治:

1. 癱瘓:

  • 《萬病回春》明確指出,獨神丹「治癱瘓疼痛,手足攣拳」。
  • 《濟世全書》亦載,「獨神丹,治癱瘓」,並補充「治癱瘓手足攣蜷或疼痛」。
  • 此處癱瘓,顯然並非單純的肢體無力,而是伴隨疼痛及手足攣縮的複雜病症。

2. 疼痛:

  • 《萬病回春》描述為「癱瘓疼痛」,表明疼痛是伴隨癱瘓的常見症狀。
  • 《濟世全書》進一步說明,此疼痛與「手足攣蜷」並存,顯示疼痛可能與肌肉痙攣相關。

3. 手足攣拳:

  • 此為肢體肌肉不自主的收縮,呈現手足蜷曲、難以伸展的狀態。
  • 《萬病回春》及《濟世全書》皆提及「手足攣拳」,明確指出了獨神丹的治療範疇。

治療原理分析:

獨神丹以「神麴」為主要成分,其性味功效在古代中醫文獻中亦有詳細記載,神麴具有以下特性:

  • 消化助運,健脾和胃: 神麴可以幫助消化,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生化不足。
  • 解毒殺蟲: 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能清除體內之邪氣。
  • 降氣化痰: 可以疏理氣機,使氣機通暢,有助於化解痰濁。
  • 利水消腫: 有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濕,減輕因濕邪引起的肢體腫脹。
  • 止痛散瘀: 神麴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改善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
  • 安神定志: 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可以幫助緩解因病痛引起的精神焦慮。
  • 調和藥性: 能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藥性,使其更好地發揮功效。
  • 補腎壯陽,養血活血: 神麴有補益腎氣,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綜合以上分析,獨神丹以神麴為君藥,其治療原理可能如下:

  1. 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癱瘓、疼痛、手足攣拳等症狀,多與經絡阻滯、氣血不暢有關。神麴的活血散瘀、疏通經絡之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鬆解肌肉攣縮。
  2. 健脾化濕,祛邪扶正: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筋脈失養。神麴的健脾和胃、利水消腫之功,可以改善脾胃功能,運化水濕,從根本上解決氣血生化不足的問題,從而改善癱瘓、攣縮之證。
  3. 調理氣機,疏通氣滯: 氣機鬱滯也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神麴的降氣化痰、調和藥性之功,可疏理氣機,使氣機通暢,消除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4. 補腎壯陽,溫煦經脈: 從神麴的補腎壯陽功能分析,獨神丹可能還具有溫補腎陽,溫煦經脈的作用,對於因腎陽不足導致的癱瘓、手足冰冷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劑型與服法:

獨神丹的劑型與服法在兩本書中有所不同。《萬病回春》將其製成細末,以黃酒送服;而《濟世全書》則將其製成丸劑,並根據病位選擇不同的引經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這些不同的劑型與服法,體現了古人在臨牀實踐中對藥物使用方法的靈活運用。

總結:

獨神丹以神麴為主藥,通過其多重功效,達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健脾化濕、調理氣機、補益腎陽的綜合治療作用,針對癱瘓、疼痛、手足攣拳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其配伍精簡,體現了中醫「藥不在多,對症則靈」的用藥理念。

傳統服藥法


淮安陳曲1塊。
將四面削去各一指厚,用中心的打碎,砂鍋內炒去濕氣,為細末,用福建黑糖等分,入石臼內搗勻,再用生薑汁熬熟;旋添入內,搗如泥,為丸如彈子大,收貯瓷器內。
每服細嚼10丸,病在上者,晚上用黃酒送下;病在下者,五更用牛膝煎酒送下;如全身有病,早晚如上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腦中風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獨神丹,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淮安陳曲1塊。 主治:中風癱瘓疼痛,手足攣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