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蘇方

水蘇方

SHUI SU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蘇方中加入白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白酒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功效,能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和滲透,並協同水蘇等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尤其對於寒凝血瘀的病症,白酒能起到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
  2. 提升藥性: 白酒的酒精成分,能增強某些藥材的藥性,使其更易於發揮效用。例如,白酒能提高水蘇的祛痰止咳效果,並使其更易於穿透黏膜,達到更深的部位,發揮更全面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蘇方】分析

  1. 傳統功效主治
    【水蘇方】出自古代醫籍,主治「風頭眩」。所謂「風頭眩」,即因風邪上擾頭目所致的眩暈,症狀可能包含頭暈目眩、天旋地轉,甚或伴隨頭痛、耳鳴等。古代醫家認為「風」為百病之長,易夾雜他邪(如寒、熱)上行頭面,導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發病。水蘇性味辛涼,能疏散風邪,配合酒之升散特性,共奏祛風醒腦之效。

  2. 組成與邏輯推理

    • 水蘇(1升)
      水蘇為唇形科植物,古代亦稱「雞蘇」、「香蘇」,其性辛涼,歸肺、肝經。辛能散風,涼可清熱,傳統用於治療風熱頭痛、目赤咽痛等症。其芳香之氣可開竅醒神,推測其揮發成分可能通過行氣活血、疏風通絡,緩解頭部氣血壅滯所致眩暈。

    • 酒(2升)
      酒性溫熱,能通行十二經絡,助藥勢上行頭面。此方以酒煮水蘇,一則增強水蘇辛散之力,助其驅散頭面風邪;二則酒能促進血行,改善頭部氣血循環,使風邪無所依附。

    • 煎服法
      「煮汁一升半,頓服」強調濃煎後一次服用,意在短時間內集中藥力,速達病所。此服法適合風邪驟起、病勢急迫之證,體現古人「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治療思路。

  3. 治療原理探討
    此方組合側重「祛風透邪」,從藥物性味與歸經推測:

    • 辛散祛風:水蘇與酒皆具辛味,辛能散能行,可疏散外襲風邪,解除頭面經絡鬱滯。
    • 升清降濁:酒之溫升配合水蘇之涼散,調和氣機升降,使清陽上升頭目,濁陰下降,眩暈自止。
    • 局部效應:水蘇可能含有揮發油類成分,能直接作用於頭部血管或神經,調節血流或鎮靜,而酒能擴張血管,協同增強此效。

    此方簡潔,針對「風邪上擾」核心病機,體現中醫「簡便效廉」之用藥特色。

傳統服藥法


水蘇1升,酒2升。
煮汁1升半,頓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水蘇方,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七。 組成:水蘇1升,酒2升。 主治:風頭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