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皮露方劑中包含五加皮,主要因其兩者藥性互補,共同增強療效:
- 五加皮性溫,味辛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氣血之效,可改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頭昏眼花等症狀。
- 加皮露則以其他藥材配合五加皮,針對特定病症進行治療。例如,若加皮露為治療風寒濕痺的方劑,則五加皮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至驅散風寒濕邪的效果。
因此,五加皮作為加皮露方劑的組成成分,能發揮其補益肝腎、強筋骨的作用,並與其他藥材協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加皮露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加皮露方劑中,常因熱毒壅盛,導致血熱妄行,出現發熱、口渴、咽痛、舌紅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熱毒,使血行暢通。
二、 滋陰養血: 生地黃滋陰養血,能緩解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加皮露方劑中,因熱毒傷陰,常伴有陰虛血燥,生地黃可以滋陰養血,補充陰液,促進血液生成,達到陰陽調和,改善症狀。
加皮露方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環: 丹參性涼,味苦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加皮露方中可能因症狀需要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而加入丹參以達到此目的。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丹參亦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以針對因熱毒引起的疼痛、炎症等症狀。加皮露方中可能存在因熱毒引起的病症,故加入丹參以清熱解毒,緩解疼痛。
總之,丹參在加皮露方中的加入,是為了綜合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特定病症的效果。
加皮露方劑中包含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強筋壯骨:杜仲性溫,味甘苦,歸腎經,具有補腎固精、強筋壯骨的功效。加皮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筋骨酸軟等症狀,杜仲的補腎功效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 補益肝腎,調和氣血:杜仲還具有補益肝腎、調和氣血的作用。肝腎同源,加皮露方劑中還包含其他補益肝腎的藥材,杜仲的加入能起到協同作用,共同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加皮露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的蛇牀子具有多重的藥用價值。蛇牀子,學名為“Cnidium monnieri”,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主要作用於活血、通絡,並對於皮膚病有良好療效。其成分中含有多種生物鹼和揮發油,對於改善血液循環和抗菌消炎有幫助,並且能夠舒緩各類皮膚症狀。
在加皮露中,蛇牀子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療效,尤其是對於一些由血液循環不良或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如癬癥、瘙癢等,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此外,蛇牀子還具有一定的鎮靜和抗過敏的作用,能夠緩解由於外部刺激引起的肌膚不適,因此在調理身體時非常適合使用於此方劑中。綜合來看,蛇牀子是加皮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加皮露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助藥力: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溫脾止瀉的功效。加皮露方以補腎溫陽、利水消腫為主,而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避免藥性過寒,導致脾胃受損。
- 助藥性,防副作用: 加皮露方中包含一些性質偏寒的藥材,如茯苓、澤瀉等。加入乾薑可以中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性損傷脾胃,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總之,乾薑在加皮露方中起到溫中散寒、助藥力,以及防止副作用的作用,有助於藥物療效的提升。
加皮露方劑中包含地骨皮,主要是基於地骨皮的寒涼性質,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的配伍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寒涼性質可以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並通過涼血作用止血止痛。在加皮露方劑中,地骨皮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熱毒攻肺、咳喘、咯血、血熱妄行等症的效果。
加皮露方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滋陰潤燥: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加皮露方中,由於加入了具有燥熱之性的藥物,如[請補充加皮露方中的燥熱藥物],容易導致陰虛燥熱。天門冬能滋陰潤燥,平衡方中燥熱之性,避免過於燥烈,減輕對人體的刺激。
- 清熱解毒: 天門冬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其療效。例如[請補充加皮露方中的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與天門冬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請補充加皮露方主治的病症]。
綜上所述,天門冬在加皮露方中發揮著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加皮露」方劑中加入「鐘乳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化石: 鐘乳石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石之功效。其藥性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加皮、黃柏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 促進藥物吸收: 鐘乳石具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其多孔的結構,可以吸附藥物成分,並緩慢釋放,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強藥效。
因此,「加皮露」方劑中加入「鐘乳石」是合理的,符合藥性配伍原則,並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加皮露方劑中添加白酒,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增強藥效:白酒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溫通經絡之效,與加皮等藥材相配,可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和藥力發揮。
二、調和藥性:部分藥材性寒,白酒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刺激或副作用。此外,白酒還能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延長藥效。
總之,白酒的加入,既能增強藥效,又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加皮露方劑中加入冰糖,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藥性: 加皮露中多用辛辣燥熱之藥材,如肉桂、附子等,容易造成燥熱傷陰。冰糖性涼,可緩解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身體造成損傷。
- 調和口感: 中藥多苦澀難入口,冰糖具有甘甜的口感,加入後可以調和藥液的苦澀味,使患者更容易服用,提高服藥的依從性。
總之,冰糖在加皮露方劑中既能緩解藥性,又能調和口感,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皮露方劑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腎風虛寒」相關諸症,具體表現如下:
- 下焦虛寒:如小便餘瀝(排尿後滴瀝不盡)、婦人陰冷(胞宮寒涼)、癖瘦(虛弱消瘦)。
- 筋骨失養:腰膝時痛、癱瘓拘攣,乃因腎陽不足,不能溫煦經脈,寒濕凝滯所致。
- 風濕侵襲:腎虛易招外風,風寒濕邪客於經絡,導致肢體僵硬、活動不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為核心,結合酒劑行散之力,共奏其效:
溫腎壯陽:
- 五加皮、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尤善治腰膝痿弱。
- 乾薑、蛇床子:溫裡散寒,蛇床子更專治陰冷、濕痹。
- 鐘乳石:溫肺腎、壯陽氣,為古代治虛寒要藥。
滋陰潤燥(防溫燥傷陰):
- 熟地黃、天門冬:滋腎陰、潤燥,平衡溫陽藥之燥性。
- 地骨皮:清虛熱,兼制鐘乳石之溫熱。
活血通絡:
- 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改善血行不暢之拘攣。
- 白酒:助藥勢通行經脈,散寒開痹。
化濕健脾:
- 五加皮、蛇床子:兼具祛風濕之效,針對寒濕留滯經絡。
- 冰糖:甘緩和中,調和藥性,避免酒性過烈。
三、綜合機理
此方以溫補下元為主,輔以活血潤燥,酒劑更添藥力直達病所。諸藥協同,使腎陽得補、寒濕得除、經脈得通,故對腎虛寒濕所致之痿痹、陰冷、小便餘瀝等症有效。其組方體現「標本兼顧」之思路,既祛外邪,又固根本。
傳統服藥法
五加皮3兩, 熟乾地黃3兩, 丹參3兩, 杜仲(去粗皮,炙微黃)3兩, 蛇床子3兩, 乾薑3兩, 地骨皮2兩, 天門冬1兩, 鐘乳石4兩, 白酒20斤, 冰糖1斤8兩。
疏風化濕。
上銼細,生絹袋盛,浸酒內二宿後,濾清,加入冰糖。
每服1大杯,空腹時及晚食前燙溫飲之。
孕婦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腎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腎風虛寒所引起的小便餘瀝、婦人陰冷癖瘦、腰膝時痛、及癱瘓拘攣等症狀。但是,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皮露,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組成:五加皮3兩,熟乾地黃3兩,丹參3兩,杜仲(去粗皮,炙微黃)3兩,蛇床子3兩,乾薑3兩,地骨皮2兩,天門冬1兩,鍾乳石4兩,白酒20斤,冰糖1斤8兩。 主治:疏風化濕。主治:腎風虛寒,小便餘瀝,婦人陰冷癖瘦,腰膝時痛,及癱瘓拘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