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Allium macrostemon Bge. 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Allium macrostemon var. uratenense (Franch.) Airy-Shaw Xie Bai, Bulbus Allii Macrostemonis, Longstamen Onion Bulb
- 別名:宅蒜,野蒜,薤白頭,野蔥,大頭菜子,薤根,野薤,野白頭,藠頭,小獨蒜,小蒜
- 藥品來源: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鱗莖。
- 道地藥材:河北, 新疆, 青海, 江蘇, 湖北,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草地, 山坡, 丘陵, 山谷, 山谷或草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薤白的傳統功效
1. 活絡止痛
薤白,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都有記載,其機理主要在於其辛溫通暢的特性,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本草圖經》記載「凡用蔥、薤,皆去青留白,雲白冷而青熱也」,說明薤白性涼,可以解毒。而《本草衍義》則提到「《千金》治肺氣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洩也」,指出薤白具有滑利之性,能排除體內壅滯之氣。 《湯液本草》更進一步指出,薤白可用於治療「下重者,氣滯也」,佐以四逆散,能洩去氣滯。 這些記載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薤白疏通經絡、解除氣滯的特性。
《本草書名》(長沙解藥)中更明確指出薤白「善散壅滯」,能使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痹者下達而變衝和,重者上達而化輕清」,說明薤白能針對不同部位的疼痛,發揮其通利之效。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闡述薤白的功效,認為其「味辛則散,味苦則降,氣溫則散,體滑則通」,能有效解決體內寒滯,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等作用。
《本草綱目》更總結其功效為「治少陰病厥逆洩痢,及胸痹刺痛,下氣散血,安胎」,說明薤白不僅能活絡止痛,還具有溫補陽氣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薤白活絡止痛功效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其辛溫通暢、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特性上,使其成為治療各種疼痛症狀的有效藥物。 其具體的止痛機理,有待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
2. 止瀉
薤白,在眾多古代醫籍中,被記載具有止瀉的功效,其作用機理與其特殊的藥性相關。從多本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歸納出薤白的止瀉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薤白味辛,性溫,具有通暢氣機的作用。《本草綱目》指出其能「下氣散血」,《長沙解藥》則認為其「辛溫通暢,善散壅滯」,這說明薤白可以疏通腸胃氣滯,對於因氣滯導致的下痢、泄瀉具有良好的療效。《湯液本草》中提到,將薤白加入四逆散以「洩氣滯」,更直接點明瞭薤白在治療氣滯型下痢中的應用。
其次,一些典籍也提到薤白的溫中作用。《名醫別錄》記載薤白能「溫中散結」,《本草求真》則詳細闡述了其「氣溫則散」的特性,這表明薤白能溫暖脾胃,對於因脾胃虛寒引起的泄瀉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本草拾遺》更明確指出薤白能「主久利不瘥」。
此外,《本草書名》(用藥心法)中提到薤白能治「洩痢下重,下焦氣滯」,《本草綱目》則指出其能治療「少陰病厥逆洩痢」,這都說明薤白在治療不同成因的泄瀉,如氣滯、寒邪等,都具有一定的療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薤白止瀉的記載,主要體現了其辛溫通暢、溫中散寒的特性。薤白通過疏通氣機、溫暖脾胃,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需注意的是,不同文獻對薤白的功效及作用機制描述各有側重,其臨牀應用需根據病症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3. 安胎
薤白,其安胎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均有提及,雖未明確闡述其機理,但可從其藥性與相關記載中推測一二。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薤白具有「安胎」功效,並提及其「溫補助陽道」,這暗示著薤白可能透過溫陽補虛,來穩定胎氣,預防流產。 《長沙解藥》中記載薤白「安胎妊」,並說明其辛溫通暢的特性,能「散壅滯」,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安胎藥物著重於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滯的思路不謀而合。 薤白可能透過改善氣血運行,減少子宮內瘀血,從而達到安胎的效果。
此外,多部典籍也記載薤白具有通暢氣機的作用。《湯液本草》中提到用於治療「下重」,並說明其能「洩氣滯」;《本草衍義》則指出其能治療「肺氣喘急」,亦「取其滑洩」。這些記載說明薤白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在懷孕期間,若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胎兒發育不良或流產,而薤白的這種特性,可能有助於維持孕期氣血的平衡,從而起到安胎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求真》更進一步指出薤白「味辛則散,味苦則降,氣溫則散,體滑則通」,說明其藥性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不單單只是溫補,也具有通利之效。這種多方面的作用,可能使其更全面地作用於孕婦體內,達到安胎的目的。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薤白安胎的記載,雖缺乏現代醫學的實驗佐證,但其藥性與臨牀應用記錄,為其安胎功效提供了間接的證據。
4. 散結
薤白,其散結功效在歷代本草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其辛溫通暢的藥性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薤白能“主金瘡瘡敗”,《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其“溫中散結”,並可治療諸瘡、中風寒水腫等。 這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薤白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且不侷限於外在的傷口癒合,更能作用於內在的寒凝氣滯。
《本草衍義》提及薤白用於治療肺氣喘急,取其“滑洩”之功,這暗示了薤白能疏通經絡,使氣機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散結的目的。 《湯液本草》也指出,薤白可用於治療“下重者,氣滯也”,佐以四逆散,藉以洩解氣滯,從側面印證其散結作用與氣機運行密切相關。《長沙解藥》則更進一步闡述其作用機理,認為薤白“辛溫通暢,善散壅滯”,能使壅滯之氣得以疏通,從而達到散結的效果,並能治療各種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疾病。
《本草求真》則從藥物性味入手,認為薤白的辛、苦、溫、滑之性,能使上、中、下三焦的寒滯得以消除,從而達到散結的效果。 其“通氣、滑竅”之功,更是為其散結功效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釋。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薤白散結功效的認識,從單純的外用治療金瘡,逐步深入到內在的氣滯血瘀的調理,其作用機理則與其辛溫通暢、滑利通竅的藥性緊密相連。 不同醫家從不同角度闡釋,但都指向薤白具有良好的散結功效。
5. 健脾胃
薤白,性味辛溫,具有獨特的健脾胃功效,這一點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從其「辛散」的特性推演而來。
《本草綱目》記載薤白能「溫補助陽道」,《本草備要》更指出其「利竅」,這都暗示著薤白可以溫煦脾胃,促進脾胃氣機的運行。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機通暢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營養,而薤白的辛溫之性,恰好能驅散脾胃寒邪、濕邪,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本草圖經》中提到「白冷而青熱」,說明薤白(白色部分)性偏涼,但其整體作用卻是溫和的,這與其辛溫之性,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有關,其溫中作用更應著重於溫通氣滯,而非燥熱之性。
《神農本草經》、《千金食治》等書記載其能「生肌肉」、「利產婦」,也從側面印證了其對脾胃功能的裨益,因為脾胃健運,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滋養身體。 《食療本草》記載其能治「婦人赤白帶下」,這與脾胃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脾胃虛弱,則水濕停聚,易導致帶下病。 《長沙解藥》更進一步指出薤白「善散壅滯」,這也說明其能疏通脾胃經絡,消除積滯,從而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綜上所述,雖然古代醫籍中對薤白的記載,著重於其解表、散寒、通氣等作用,但通過分析其在治療脾胃相關疾病中的應用,以及其性味歸經,我們可以推斷出薤白具有溫和健脾胃的功效,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溫通氣滯、促進脾胃運化相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體質的人對薤白的反應可能不同,單方應用時需謹慎。
6. 補氣
薤白,古稱薤,歷代醫籍多有記載其功效,其中關於其「補氣」作用的論述,雖不如其「行氣」、「散結」等功效顯著,卻也值得探討。
許多古籍中,並未直接提及薤白的「補氣」功效,而是從其其他功效來推導。例如,《本草圖經》記載:「薤白…補虛,解毒」,此處的「補虛」並非單純指補益元氣,更可能指其能改善因氣滯、寒凝等導致的虛弱症狀。 《新修本草》提及「白者補而美」,說明薤白(白色者)具有滋補作用,但其「補」的對象並非氣虛之本,而是針對因氣機阻滯導致的虛弱狀態。
《本草綱目》記載薤白「溫補助陽道」,「溫補」二字值得注意。 此處的「補」應理解為溫煦扶助陽氣之功能,而非直接填補元氣虧損。 陽氣充足,則氣機通暢,這與薤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 因此,薤白的「補」更偏向於改善氣機運行,間接達到扶助正氣的作用。
其他一些典籍,例如《千金食治》記載薤白「能生肌肉,利產婦」,這也反映出薤白能促進身體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從側面印證其對整體氣血運行調節的益處。 因此,薤白的「補氣」功效並非直接的氣血雙補,而是通過疏通氣機、溫煦陽氣,從而間接達到改善氣虛症狀的效果。其功效更傾向於「補氣行氣」,而非單純「補氣」。
7. 理氣行氣
薤白,其理氣行氣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廣泛應用於臨牀。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疏通經絡,排除體內壅滯之氣。
從古代典籍中,我們可以窺見薤白理氣行氣的應用及理論基礎。 《本草圖經》記載薤白性冷解毒,與黃柏配伍治療下焦疾患,暗示其能清熱解毒,並對氣滯有一定的疏通作用。《本草衍義》提到《千金要方》用薤白治療肺氣喘急,取其“滑洩”之性,說明薤白能通利肺氣,排除壅滯。《湯液本草》則指出,薤白可用於治療“下重”症,即因氣滯導致的下焦不通,此處薤白的作用是“洩氣滯”,更直接地說明其理氣功效。
《本經逢原》認為薤白能“辛以洩氣,溫以長肉”,強調其辛溫之性有助於氣機的運行和組織修復。《長沙解藥》則深入分析其作用機理,認為薤白辛溫通暢,能散除壅滯之氣,使氣機通達,從而治療胸膈痹塞、肛門重墜等症。 《本草求真》更進一步闡述,薤白的辛、苦、溫、滑四性,使其能有效治療各種寒滯,並能通利氣血,治療下痢、瘀血、喘急等症。《本草綱目》則總結薤白能“下氣散血,安胎”,更廣泛地體現了其理氣行血,調和氣血的作用。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薤白的理氣行氣功效多有肯定,其作用機理與其辛溫通利之性密切相關,能有效疏通經絡,排除體內壅滯之氣,達到理氣行氣之效。其臨牀應用也十分廣泛,涵蓋了呼吸、消化、婦科等多個系統的疾病。
8. 解毒
薤白,其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指解外毒,而是涵蓋多層面。
首先,從其性味入手。《本草圖經》指出薤白“性冷而解毒”,認為其白色部分較青色部分寒涼,因此可用於解毒。這反映了古代醫家根據藥物顏色推測其寒熱屬性的方法。此處的“解毒”,可能指某些熱毒,或因熱邪導致的炎症反應。
其次,薤白的解毒作用,與其理氣、通絡的功效密切相關。《本草衍義》、《湯液本草》、《本草書名》等典籍均提到薤白能治療氣滯所致的諸多病症,如肺氣喘急、下焦氣滯、腸胃脹滿等。這些病症的產生,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體內毒邪的瘀積阻滯。薤白通過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解毒的目的。 《長沙解藥》更進一步闡述,薤白能“散壅滯”,使壅滯之氣得以宣洩,達到“痹者下達而變衝和,重者上達而化輕清”的效果,這也屬於一種解毒機制。
此外,《本經逢原》提到薤白能治療金瘡瘡敗,並指出其“辛以洩氣,溫以長肉”,說明其解毒作用還體現在促進傷口癒合方面。 《名醫別錄》中“諸瘡中風寒水腫,以塗之”,則說明薤白外用也具解毒功效,可以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瘡瘍腫痛。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薤白的解毒作用,並非單一地針對某種毒素,而是通過其辛溫通暢的特性,疏通經絡,理氣活血,從而達到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等多種功效。 其解毒機制與現代醫學中的抗炎、抗菌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但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加以驗證。
薤白的古代典籍
薤白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薤白中富含硒,此元素有助肝臟排除毒素,且能保護肝臟細胞,抵禦自由基及有害物質之侵襲,因而具有保肝之效。
2. 保護心臟健康
薤白,性溫,味辛,歸肺、胃經,有寬胸理氣,消食化痰,通陽散結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薤白中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可以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3. 降血壓
薤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解表散寒、通陽化痰、寬胸理氣、行水消腫、軟堅散結、解毒消瘡、止痛等功效。薤白中含有豐富的活性成分,如揮發性精油、皁苷、黃酮類化合物等。
薤白中的鉀元素有調節體內鈉水平的功效,從而有助於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常伴有鈉離子滯留,鉀離子缺乏。薤白中豐富的鉀離子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離子,降低血壓。此外,薤白中的揮發性精油和皁苷類成分也具有降血壓的功效。
4. 改善消化系統
薤白性溫味辛,入肺、胃二經,具有散寒發汗、溫中下氣、寬胸利膈、通陽化痰、活血消腫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薤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並促進消化。此外,薤白中還含有揮發油,可以刺激胃腸道分泌消化液,增強消化功能。
5. 提升免疫力
薤白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發汗、散寒、解毒之效。其富含維生素C,能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及其他疾病。本草綱目記載:「薤白,辛溫,能通陽化氣,消積導滯,寬中行氣,利小便,殺諸蟲。」
6. 抗菌抗病毒
古云:「薤白入藥,散寒解毒。」薤白中之揮發油及多酚類化合物具抗菌作用,能抑製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另亦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等真菌之效。此藥性有助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咳嗽、痢疾等。
7. 降血糖
薤白之降血糖功能,乃因其多酚類化合物、黃酮類等成分,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調節血糖代謝,進而降低血糖水平。具體而言,此類化合物可刺激胰島細胞釋放胰島素,增加組織對葡萄糖之吸收,調節血糖代謝,並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減緩葡萄糖吸收,進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8. 抗氧化
薤白之抗氧化功能,乃因其富含多酚類物質,若花青素、類黃酮等,此些物質能捕獲自由基,護體細胞免遭氧化傷害。研究表明,薤白所含花青素與類黃酮具強大抗氧化活性,可減少自由基生成及傷害,維護細胞與器官正常運作。此外,薤白中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鋅、銅等,亦可發揮抗氧化作用,進一步保護細胞與組織。
薤白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5-10g,鮮品30-60g;或入丸、散,亦可煮粥食。
- 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
薤白的炮製
- 薤白:揀去雜質,簸篩去須毛。
- 炒薤白:將淨薤白入鍋內,文火炒至外表呈現焦斑為度,取出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薤白的注意事項重點:
- 氣虛者慎用:薤白性偏寒涼,氣虛者食用過多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加重氣虛症狀。
- 發熱病人不宜多食:《食療本草》記載,發熱病人食用過多薤白會加重發熱症狀。
- 陰虛發熱病不宜食:《本草匯言》記載,陰虛發熱病患者食用薤白會加重陰虛發熱症狀。
- 滑利之品,無滯勿用:《本草從新》記載,薤白具有滑利通便的作用,如果沒有實證便祕等需要通便的情況,不宜食用。
- 腹滿脹氣者應慎食:薤白能散寒化痰,但同時也具有刺激腸胃的作用,腹滿脹氣者食用過多容易加重腸胃負擔,引起腹脹、腹痛等不適症狀。
- 脾胃虛寒、腹瀉者應禁忌食用:薤白的性味偏涼,脾胃虛寒、腹瀉者食用後容易加重脾胃虛寒、腹瀉等症狀。
- 孕婦應慎用:薤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食用過多容易引起子宮收縮,增加早產的風險,因此孕婦應慎用或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薤白相關的方劑
薤白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薤白含有的化學成分
薤白甙A(Macrostemonoside A), 薤白甙D(Macrostemonoside D), 薤白甙E(Macrostemonoside E), 薤白甙F(Macrostemonoside F), 異菝葜皁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乳糖甙(Smil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腺苷(Adenosi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21-甲基二十三(烷)酸(21-Methyl tricosano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前列腺素A1(Prostaglandin A1), 前列腺素B1(Prostaglandin B1), 二甲基三硫化物(dimethyl trisulfide), 甲基丙基三硫化物(Methylpropyl trisulfide), 甲基丙基二硫化物(Methylpropyl disulfide), 丙基異丙基二硫化物(Propylisopropyl disulfide), 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Methylallyl trisulfide), 二甲基二硫化物(dimethyl disulfide), 烯丙基異丙基硫醚(Allylisopropyl sulf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