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鱉甲湯

DA BIE JI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七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7%
胃經 15%
心經 14%
肝經 12%
大腸經 6%
腎經 6%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大鱉甲湯中包含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涼血: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血瘀腫痛等症狀,鱉甲能有效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緩解病情。
  2. 軟堅散結: 鱉甲還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痰凝血瘀、腫瘤積聚等症狀,可以起到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大鱉甲湯中包含鱉甲,是根據其藥性特點,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鱉甲湯中加入防風,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之效。鱉甲屬寒涼,服用後易傷陽氣,導致寒邪入侵。加入防風可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防止藥性過寒,減輕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2. 配合鱉甲清熱解毒: 大鱉甲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防風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之功。防風與鱉甲相配,可以加強清熱解毒之效,促進瘡瘍的消散。

總而言之,防風的加入,既能緩解鱉甲的寒涼之性,又能增強藥物清熱解毒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大鱉甲湯的組成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散寒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麻黃能起到宣肺散寒、開宣肺氣的作用。
  2.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大鱉甲湯以鱉甲為君藥,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等功效。麻黃的加入可以輔助鱉甲,通絡止痛,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增強藥效,對於風寒濕痺、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起到協同作用。

因此,麻黃在[大鱉甲湯]中起到宣肺散寒、通絡止痛的輔助作用,配合鱉甲的功效,可達到治療風寒濕痺、咳嗽氣喘等症狀的效果。

大鱉甲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鱉甲性寒,具有滋陰清熱、軟堅散結的功效。將白朮與鱉甲配伍,可以起到溫補脾胃、調節氣血、增強體質的作用,更好地發揮鱉甲的滋陰清熱功效,使藥效更佳。

大鱉甲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解毒散結之功效。鱉甲則性平,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清熱解毒之效。兩藥合用,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高熱煩躁、神志不清等症。
  2. 涼血止血: 石膏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症。鱉甲則有滋陰涼血的作用,可緩解熱毒引起的內熱及燥熱。兩藥合用,能有效控制熱毒所致的出血,並緩解熱毒對身體的傷害。

大鱉甲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之效。大鱉甲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躁、神昏譫妄、口渴引飲、小便不利等症,而知母可有效清熱瀉火,緩解患者的熱證症狀。
  2. 滋陰潤燥: 知母入肺、胃、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大鱉甲湯中可能包含一些辛燥之品,加入知母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燥烈傷陰。

總之,知母在[大鱉甲湯]中的加入,既可清熱瀉火,又可滋陰潤燥,有效提升藥方的治療效果。

大鱉甲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升散藥性,引藥上行: 大鱉甲性寒,入肝腎經,擅長清熱涼血、滋陰解毒。但其性沉重,難以直達上焦,容易滯留下焦,影響藥效發揮。升麻性微溫,入肺經,善於升散,能引導鱉甲藥力上行,直達病所。
  2. 疏風解表,兼顧表裡: 升麻既能解表散風,又能清熱解毒。大鱉甲湯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升麻的加入,既能疏散表邪,又能清解裡熱,兼顧表裡,使治療效果更加完善。

大鱉甲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鱉甲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作用,但性寒,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效。加入茯苓,可中和鱉甲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因寒性過重而影響療效。
  2. 促進藥效: 茯苓能利水滲濕,使水液通暢,有助於鱉甲的藥效發揮。鱉甲入肝腎經,而茯苓入脾胃經,兩者相配,可協同作用,共奏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功。

大鱉甲湯中加入橘皮,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行氣消積: 橘皮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功效。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可滋陰涼血,但可能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藥效發揮。橘皮加入可行氣散結,促進鱉甲藥力順利運行,提升藥效。
  2. 調和藥性: 鱉甲性寒,單味服用易傷脾胃,橘皮性溫,可緩和鱉甲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對人體造成損害,提高藥物安全性。

大鱉甲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活血通絡: 鱉甲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亦可導致血瘀。川芎味辛性溫,能活血行氣,通經絡,可緩解鱉甲寒性帶來的血瘀阻滯,使其藥力更易於發揮。

二、引藥入血: 川芎氣味芳香,能開通經絡,引導藥力直達病所。鱉甲入肝腎經,而川芎亦能入肝經,二者合用,可增強鱉甲入血化瘀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熱毒瘀血所致的疾病。

「大鱉甲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功效。大鱉甲湯主治熱病傷肺、咳喘痰多等症,杏仁的加入可緩解肺熱、減少痰液,達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杏仁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幫助清除體內熱毒,配合大鱉甲湯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

大鱉甲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本之效,與鱉甲的滋陰潛陽作用相輔相成。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鱉甲性寒,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等功效。

兩者合用,一補一瀉,相得益彰。人參可補益元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鱉甲的寒性,同時亦可緩解鱉甲可能帶來的陰虛陽亢之症。

大鱉甲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化痰止咳: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大鱉甲湯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而半夏可以幫助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提升藥效。
  2. 調和藥性:大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半夏的溫性可以調和鱉甲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效和安全性。

大鱉甲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效。二者合用,可以起到滋陰補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血虛所致的症狀。
  2. 配伍增效: 當歸性溫,可緩解鱉甲的寒性,使其補陰之力更加溫和,避免寒性過盛而損傷陽氣。同時,當歸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鱉甲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鱉甲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緩解鱉甲的寒性: 鱉甲性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而白芍性微寒,但入肝經,能養血柔肝,並兼具緩解寒性的作用,有助於中和鱉甲的寒性,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2. 協同鱉甲滋陰清熱: 白芍具有養陰柔肝、清熱涼血的功效,與鱉甲的滋陰清熱、軟堅散結作用相輔相成,能加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熱毒血瘀、腫瘍積聚等病症。

大鱉甲湯中加入玉竹,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燥: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養胃生津的功效。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善於清熱解毒、滋陰補腎。二者合用,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共同達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
  2. 益氣生血:玉竹還具有益氣生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血液循環。鱉甲則有滋陰補腎、活血化瘀的功效。二者合用,可起到益氣生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大鱉甲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鱉甲性寒,甘草性甘溫,二者相配,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的功效,可以增強鱉甲的滋陰清熱、軟堅散結作用,並防止鱉甲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總之,甘草的加入,可以使藥性更平和,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鱉甲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大鱉甲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同時也容易耗傷陰津。麥門冬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大鱉甲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二、清熱生津:大鱉甲湯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氣陰兩傷之症,如癰疽瘡瘍、熱病傷津等。麥門冬不僅滋陰,更能清熱生津,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口渴、煩躁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大鱉甲湯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的功效。大鱉甲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語、痙攣抽搐等症狀,而羚羊角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緩解痙攣,進一步增強方劑的功效。
  2. 配伍增效: 羚羊角與鱉甲、生地黃、玄參等藥物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清熱涼血、解毒鎮驚的效果,共同達到治療熱毒內陷、神昏譫語、痙攣抽搐等症狀的目的。

大鱉甲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通腑的功效。鱉甲則性寒,味甘鹹,具有滋陰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瀉熱解毒之效,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神昏譫語等症。
  2. 通利大便: 大黃能通利大便,促使體內熱毒隨糞便排出。鱉甲則能清熱解毒,減輕熱毒對腸道的刺激。二者合用,可促進大便通暢,緩解便祕,有利於體內熱毒的排泄。

「大鱉甲湯」為清代醫家王孟英所著《隨息居飲食譜》中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瀉火解毒,尤其針對熱毒熾盛、神昏譫語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2. 涼血止血: 犀角亦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然而,現今犀牛已成為瀕危物種,犀角的藥用價值已遠不及其保護價值,因此「大鱉甲湯」中的犀角已不再使用。

大鱉甲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二者合用,可起到寒熱互濟、陰陽調和的作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理氣止痛,適用於寒熱錯雜、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2. 調和脾胃: 鱉甲具有滋陰潛陽之效,但容易損傷脾胃。木香可健脾理氣,能緩解鱉甲對脾胃的負擔,使其藥效發揮更佳。

大鱉甲湯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是:

  1. 解毒闢穢: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闢穢之功效。古代認為鱉甲有滋陰清熱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帶有某些毒素。加入雄黃可以起到解毒闢穢的作用,降低鱉甲潛在的毒性,提高藥物安全性。
  2. 增強療效: 雄黃與鱉甲結合,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雄黃的解毒殺蟲作用,可以輔助鱉甲的滋陰清熱,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在治療一些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腫毒時,雄黃可以殺滅病菌,鱉甲可以清熱解毒,兩者配合,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鱉甲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鱉甲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效,但寒性較烈,容易傷脾胃。大棗性溫和,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調和藥性,緩解鱉甲的寒性,防止寒涼過度對脾胃造成損傷。

二、增強藥效:大棗能補脾益氣,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鱉甲的藥效發揮,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效果。同時,大棗還具有安神作用,可緩解鱉甲藥性帶來的寒涼之感,使患者更易接受治療。

大鱉甲湯中加入烏頭,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 烏頭性熱,可溫經散寒,通痺止痛。大鱉甲性寒,善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二者寒熱相濟,可以起到溫寒並用,寒熱互補的作用。
  • 烏頭入肝經,可治療肝寒所致的痺痛,而大鱉甲入腎經,可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二者相合,可以達到治病求本,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之,烏頭和大鱉甲在藥性上相互協調,共同發揮治療作用,使方劑療效更佳。但烏頭毒性較大,需慎用,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大鱉甲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鱉甲寒性:鱉甲性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而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緩解鱉甲的寒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損傷脾胃。
  2. 促進藥力發揮:生薑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能幫助鱉甲藥力更順利地到達病竈,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大鱉甲湯中加入薤白,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行氣止痛: 薤白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通心陽的功效。鱉甲則性寒,入肝、腎經,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兩者配伍,一寒一溫,寒熱相濟,既能行氣止痛,又能滋陰潛陽,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痛、腹痛、心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 薤白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對於瘀血阻絡所致的疼痛也有緩解作用。鱉甲則具有滋陰軟堅、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薤白配伍,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瘀血阻絡引起的胸痛、腹痛、肢體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大鱉甲湯」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麝香性溫,具有開竅、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行通暢,有助於緩解疼痛。鱉甲則具有滋陰涼血、軟堅散結之效,二者配合使用,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2. 提升藥效,加強療效:麝香具有引藥入經的作用,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力更快速、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達到治療效果。在「大鱉甲湯」中,麝香的加入,可提升鱉甲的療效,加強其滋陰涼血、軟堅散結的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大鱉甲湯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與鱉甲、黃芪等藥材搭配,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消腫利水的作用。
  2. 輔助滋陰: 赤小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滋養陰血,有助於改善鱉甲滋陰補腎的效果,增強整體療效。

大鱉甲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止痛止癢: 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癢之效。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善於滋陰潛陽,清熱解毒。二者配伍,可取長補短,既能溫陽散寒,又能清熱解毒,適用於寒邪客於肌膚,或肝腎不足所致的疼痛、瘙癢等症。
  2. 促進鱉甲藥力發揮: 吳茱萸的辛溫之性,可引導鱉甲的寒涼之性深入肌膚,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滋陰潛陽的功效,使藥力更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鱉甲湯 」

主治功效:

  • 腳弱病症:由風毒引起,彎曲僵硬,氣上沖;還有由於感受寒邪而惡風、溫熱毒邪、山水瘴氣的熱毒,導致四肢麻痹無力。

中藥方劑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鱉甲: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薤白:理氣行氣、補氣、健脾胃、散結、安胎、止瀉、活絡止痛。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犀角: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玉竹: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赤小豆: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 雄黃: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

總結:

中藥方劑「 大鱉甲湯 」是一種具有多種療效的方劑,它可以治療腳弱病症,由風毒引起,彎曲僵硬,氣上沖;還有由於感受寒邪而惡風、溫熱毒邪、山水瘴氣的熱毒,導致四肢麻痹無力。

傳統服藥法


鱉甲2兩,防風1兩,麻黃1兩,白朮1兩,石膏1兩,知母1兩,升麻1兩,茯苓1兩,橘皮1兩,芎窮1兩,杏仁1兩,人參1兩,半夏1兩,當歸1兩,芍藥1兩,萎蕤1兩,甘草1兩,麥門冬1兩,羚羊角6銖,大黃1兩半,犀角半兩,青木香半兩,雄黃半兩,大棗10枚,貝齒7枚,烏頭7枚,生薑3兩,薤白14枚,麝香3銖,赤小豆3合,吳茱萸5合。
嚼碎。以水2鬥,煮取4升,分6服。相去10里久,得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腳氣病腮腺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怕冷口乾口渴多痰膝部腫大疼痛怕吹到風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大鱉甲湯,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鱉甲2兩,防風1兩,麻黃1兩,白朮1兩,石膏1兩,知母1兩,升麻1兩,茯苓1兩,橘皮1兩,川芎1兩,杏仁1兩,人參1兩,半夏1兩,當歸1兩,芍藥1兩,萎蕤1兩,甘草1兩,麥門冬1兩,羚羊角6铢,大黃1兩半,犀角半兩,青木香半兩,雄黃半兩,大棗10枚,貝齒7枚,烏頭7枚,生薑3兩,薤白14枚,麝香3铢,赤小豆3合,吳茱萸5合。 主治:腳弱風毒,攣痹氣上;及傷寒惡風,溫毒,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痹弱。

大鱉甲湯, 出處:《千金翼》卷十七。 組成:鱉甲(炙)1兩,防風1兩,麻黃(去節)1兩,半夏(洗)1兩,白朮1兩,茯苓1兩,芍藥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生薑(切)1兩,人參1兩,石膏(碎)1兩,羚羊角(屑)1兩,甘草(炙)1兩,犀角1分(屑),雄黃半兩(研),青木香2兩,吳茱萸半升,大黃1分半,麝香3分,薤白14枚(切),烏梅7枚,貝齒7枚,大棗20枚(擘),赤小豆24枚。 主治:腳弱風毒,攣痹氣上。江東嶺南,瘴毒腳氣,或其中即腳膝腫滿,心神悶亂,寒熱痰逆,頭痛口乾,肩背拘急,肢節煩疼,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