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散

JIA WEI SI N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19%
脾經 16%
腎經 12%
胃經 11%
大腸經 10%
肝經 6%
膀胱經 1%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四逆散」

中藥方劑「加味四逆散」,主要成分為枳實、白芍、乾薑、桂枝、茯苓、薤白、附子,具有溫陽散寒、化痰利水、鎮咳平喘的功效。服用本方劑,能改善水氣上逆衝擊心臟,下注於下焦,導致四肢厥冷、乾咳心悸、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小腹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劑成分介紹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薤白:**性溫、味辛,具有理氣行氣、補氣、健脾胃、散結、安胎、止瀉、活絡止痛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附子:**性熱、味辛甘,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

  • 傷寒邪氣乘虛而入,侵襲少陰經脈,導致水火失調,水氣被火熱遏制,陽氣不能外達。
  • 水氣上逆衝擊心臟,下注於下焦,導致四肢厥冷,乾咳心悸,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小腹疼痛,下墜感加重。
  • 檢查舌苔,見白色苔覆蓋,舌底發紅。左手的脈搏沉弦而滑,右手的脈搏弦急。

總結

中藥方劑「加味四逆散」,主要成分是枳實、白芍、乾薑、桂枝、茯苓、薤白、附子,具有溫陽散寒、化痰利水、鎮咳平喘的功效。服用本方劑,能改善水氣上逆衝擊心臟,下注於下焦,導致四肢厥冷、乾咳心悸、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小腹疼痛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四逆散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滿等症狀。四逆散原方以溫陽散寒為主,加入枳實可使溫陽散寒之效更顯著,同時兼顧疏肝理氣之功,更全面地治療寒邪客於少陽,氣機阻滯所致的病證。
  2. 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枳實還能消食導滯,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對於寒邪客於少陽,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加味四逆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和寒邪: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效。四逆散本身以溫陽散寒爲主,加入白芍可以緩和散寒之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

二、調和脾胃:白芍能健脾和胃,緩解四逆散中乾薑、附子等辛溫燥烈之品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出現胃熱灼津、口乾舌燥等副作用。同時,白芍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藥效的吸收和發揮。

加味四逆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脾散寒: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四逆散原方主治陽虛寒凝,四肢厥冷,腹痛泄瀉等症。加入乾薑,能進一步溫脾散寒,助陽氣回升,改善寒凝之症。
  2. 助藥力:乾薑辛溫,能促進藥物吸收和運化,提高其他藥物的療效。四逆散中其他藥物如桂枝、附子等,皆屬溫熱藥,乾薑的加入能協同藥性,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

總之,加味四逆散中加入乾薑,不僅能溫脾散寒,改善寒凝之症,還能助藥力,提升整體療效。

加味四逆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效。四逆散本以溫陽散寒為主,加入桂枝可增強其溫陽散寒之力,更有效地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四肢厥冷、腹痛、嘔吐等症狀。

二、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邪凝滯所致的氣血不通、肢體麻木等病症。四逆散中加入桂枝,能更好地協調營衛,促進氣血流通,使寒邪得以疏散,身體得以康復。

加味四逆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四逆散本身主治陽氣虛衰、寒凝血脈之證,而茯苓可輔助利水滲濕,防止寒濕內停,加強藥效。
  2. 輔助調和藥性:四逆散中其他藥物如乾薑、附子等藥性較烈,茯苓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烈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

總之,茯苓在加味四逆散中起到了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調和藥性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好地治療陽氣虛衰、寒凝血脈之證。

加味四逆散中加入薤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助陽化氣,溫通心陽: 薤白性辛溫,入心肺經,具有溫通心陽、化瘀散結之效。與四逆散中其他藥物如附子、乾薑等,共同溫通心陽,改善心陽不足、四肢厥冷、胸悶氣短等症狀。
  2. 疏散胸中鬱氣,調暢氣機: 薤白兼具行氣解鬱之功,可以疏散胸中鬱氣,調暢氣機。對於心胸憋悶、氣喘咳嗽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加味四逆散中加入薤白,不僅有助於溫通心陽,更能疏散胸中鬱氣,整體增強藥效,更適合於氣血不足、心陽不振、胸悶氣短、四肢厥冷等症狀。

加味四逆散中加入附子,乃因其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四逆散原方主治寒凝氣滯、四肢厥冷之症,而附子的加入,則可增強散寒回陽之力,更能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四肢冰冷的症狀。此外,附子亦能溫腎壯陽,對於陽虛體寒、腎陽不足所致的虛寒症狀,亦有較佳的治療效果。故加味四逆散中加入附子,可更有效地治療寒凝氣滯之症,並提升其溫陽回陽之效力。

傳統服藥法


川柴胡8分, 炒枳實1錢, 生白芍1錢, 清炙草8分, 乾薑5分(拌搗北五味3分), 桂枝尖5分, 浙茯苓4錢, 乾薤白5枚(燒酒洗,搗), 淡附片5分。
達鬱通陽。
用水2碗,煎成1碗,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溫陽散寒、通脈止痛的功效,主治傷寒邪傳少陰,火爲水遏,陽氣內鬱,不得外達,水氣上衝而下注,致四肢厥逆,乾咳心悸,便泄溺澀,腹痛下重,舌苔白而底絳,脈左沉弦而滑,右弦急。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 本方有溫陽散寒、通脈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腹痛心悸心絞痛胰臟炎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四逆散,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川柴胡8分,炒枳實1錢,生白芍1錢,清炙草8分,乾薑5分(拌搗北5味3分),桂枝尖5分,浙茯苓4錢,乾薤白5枚(燒酒洗,搗),淡附片5分。 主治:達鬱通陽。主治:傷寒邪傳少陰,火爲水遏,陽氣內鬱,不得外達,水氣上衝而下注,致四肢厥逆,乾咳心悸,便泄溺澀,腹痛下重,舌苔白而底绛,脈左沉弦而滑,右弦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