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棋子

A JIAO QI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15%
心經 15%
腎經 15%
肝經 15%
脾經 7%
大腸經 7%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19

方劑組成解釋

阿膠棋子的組成中,包含阿膠,原因如下:

  1. 補血滋陰: 阿膠為驢皮熬製而成,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渴的功效。方劑中以阿膠為君藥,可針對血虛、陰虛所致的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起到補益作用。
  2. 固澀止血: 阿膠亦具有固澀止血的功效,對於血虛所致的出血症狀,如月經過多、崩漏等,可起到止血的作用。方劑中添加阿膠,可加強止血效果,並改善血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阿膠棋子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調和脾胃:阿膠滋陰潤燥,但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消化不良、腹痛等症。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助脾運化,避免阿膠過寒傷脾,並促進其營養吸收,提升療效。
  2. 配合阿膠補血益氣:阿膠補血滋陰,但單純滋陰容易導致氣虛。乾薑辛溫,能補氣溫陽,與阿膠相輔相成,既能補血滋陰,又能益氣溫陽,更利於氣血雙補。

因此,阿膠棋子方加入乾薑,既能溫脾胃,又能助氣血,使藥效更全面,更符合整體治療原則。

阿膠棋子方中加入薤白,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薤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陽散寒、通絡活血之效。阿膠性滋陰潤燥,但較為滋膩,易於阻滯經絡。加入薤白可以幫助阿膠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藥性過於滋膩而影響藥效。
  2. 溫陽散寒,扶助正氣: 阿膠補血養陰,但對於寒性體質或寒凝血瘀者,單用阿膠可能效果不佳。薤白溫陽散寒,可以溫補脾腎,扶助正氣,配合阿膠共同發揮補益氣血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阿膠棋子方主治功效分析

引言

阿膠棋子方出自北宋徽宗時期編纂的《聖濟總錄》,其記載簡潔,僅言「治泄痢」。然而,透過分析方劑組成及其藥性,可深入探討其治療「泄痢」的原理。

方劑組成與藥性

阿膠棋子方由以下三味藥材組成:

  • 阿膠: 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補肺止咳、潤燥安神之功效。於本方中,主要作用為滋陰養血,潤燥,以緩解因久瀉造成的陰血虧耗。
  • 乾薑: 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暖胃止痛之功效。於本方中,主要作用為溫中散寒,針對虛寒型泄痢。
  • 薤白: 味辛、苦,性溫,歸肺、胃、大腸經。具有行氣導滯、解毒消腫、降逆止嘔之功效。於本方中,主要作用為行氣導滯,解決腸胃積滯,以及其降逆止嘔之效,可以緩解泄痢帶來的相關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聖濟總錄》記載此方用於「治泄痢」,即腹瀉、痢疾等腸道疾病。透過分析其藥性,我們可以推斷其治療原理:

  1. 溫中散寒,止瀉: 乾薑性熱,能溫中散寒,對於因脾胃虛寒導致的泄痢,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寒邪侵入腸道,導致氣機不暢,運化失司,故以溫中散寒為先。
  2. 行氣導滯,疏通腸道: 薤白具有行氣導滯之功,能疏通腸道,解除因氣滯而導致的腹瀉。氣滯是泄痢的重要病機之一,行氣則能使腸道運化恢復正常。
  3. 滋陰養血,緩解虛損: 長期泄痢容易耗傷人體陰血,阿膠則能滋陰養血,補益正氣。這不僅能緩解因久瀉造成的虛弱,亦可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

綜合而言,阿膠棋子方並非單純止瀉之劑,而是透過溫中散寒、行氣導滯以及滋陰養血,多管齊下,調整腸胃功能,以達到治療泄痢的目的。其治療思路是針對虛寒型泄痢的,透過溫化寒邪,疏通氣機,以及補益正氣來治療。

結論

阿膠棋子方,雖組成簡單,但配伍嚴謹,藥性互補,能有效地緩解因虛寒、氣滯、陰血虧耗等因素引起的泄痢。 其核心治療思路在於辨證施治,針對寒濕型、氣滯型或久瀉耗傷正氣的泄痢,均能發揮其獨特療效。 此方雖古老,然其治療思路仍值得後世醫家參考及探討。

傳統服藥法


阿膠(炙燥,為末)1兩,乾薑(炮裂,為末)半兩,薤白(煮爛,細研)7莖。
上藥以面5兩拌和,薄切如棋子大,熟煮,空腹食之;少入五味調和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相同名稱方劑


阿膠棋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阿膠(炙燥,爲末)1兩,乾薑(炮裂,爲末)半兩,薤白(煮爛,細研)7莖。 主治:泄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