蓯蓉膏

CONG R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肺經 17%
脾經 16%
肝經 13%
胃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5%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膽經 2%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蓯蓉膏中包含肉蓯蓉,乃因其藥性溫和,功效卓著,與方劑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肉蓯蓉味甘、性溫,入腎、大腸經,具有滋補腎陰、潤腸通便、益氣養血之效。其性溫潤,不燥不寒,可與其他藥材相配伍,而不致產生不良反應。

例如,蓯蓉膏中常加入生地黃、熟地黃等滋陰補血藥材,與肉蓯蓉共同滋陰潤燥,緩解腎陰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總而言之,肉蓯蓉作為蓯蓉膏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其功效更顯著,療效更佳。

蓯蓉膏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蓯蓉性溫潤,滋補腎陰,但其滋膩之性也易致痰濕積聚。半夏性辛溫,善於燥濕化痰,可與蓯蓉相輔相成,避免滋膩生痰,使藥效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2. 止嘔安胎:蓯蓉膏常用於治療腎虛不孕、滑胎等症。半夏具有止嘔安胎的功效,可配合蓯蓉,增強其固胎止嘔之效,有助於改善孕期不適,促進胎兒健康成長。

半夏的加入,不僅可以提升蓯蓉膏的療效,更能使其藥性更加協調,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蓯蓉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蓯蓉性溫,擅補腎陽,生地黃性寒,擅長滋陰清熱,二者相配,可陰陽互補,避免溫燥傷陰或寒涼傷陽,達到滋補腎陰,降火消炎的效果。
  2. 相輔相成:蓯蓉擅長補腎益精,但其補陽之力較強,加入生地黃,可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一方面緩解蓯蓉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另一方面,陰精充足,則陽氣才能更好地運行,使補腎效果更加顯著。

蓯蓉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蓯蓉膏本身滋陰補腎,而當歸則能補血活血,二者相輔相成,協同增強滋補效果,改善氣血不足,達到更佳的補益效果。
  2. 潤腸通便:蓯蓉膏中加入當歸,還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可潤腸通便,改善便祕,而蓯蓉膏滋陰潤燥,二者配合,可潤滑腸道,促進排便,改善因陰虛燥熱引起的便祕症狀。

蓯蓉膏中加入花椒,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止痛活血之功效。蓯蓉膏本身滋陰補腎、潤腸通便,但若患者體質偏寒,或伴有寒凝血瘀之症,單靠蓯蓉膏滋陰恐不足以驅寒,此時花椒便能發揮作用。

花椒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有助於提升蓯蓉膏的溫陽效果,促進藥物吸收,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肢冷等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蓯蓉膏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蓯蓉膏主要用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細辛加入其中,可以溫補腎陽,散寒止痛,增強蓯蓉膏的溫補效果。

2. 協同作用: 細辛與蓯蓉相配伍,可以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細辛溫通經絡,可以促進蓯蓉的藥效發揮,更好地達到滋補腎陽、強健筋骨的效果。

蓯蓉膏中加入白芷,主要是為了其祛風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消腫止痛等作用。蓯蓉膏以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為主要功效,而白芷的加入可以緩解因腎虛所致的風寒痹痛、腰膝痠軟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增強蓯蓉膏的整體療效。此外,白芷與蓯蓉膏中其他藥材如肉桂、當歸等,具有協同作用,能更好地發揮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

蓯蓉膏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蓯蓉性溫燥,容易引起燥熱之症。甘草性甘平,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燥熱之效,能有效調和蓯蓉的燥性,使其溫而不燥,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藥效:甘草與蓯蓉搭配,可增強蓯蓉的滋補腎氣、潤腸通便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甘草還能起到固護脾胃、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蓯蓉膏中加入肉桂,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溫陽補腎,助蓯蓉補虛: 蓯蓉性寒,善於滋陰潤燥,但單用難以溫補陽氣。肉桂性熱,入腎經,溫陽補腎,可助蓯蓉補益腎氣,協同增強其補虛效果。
  • 溫通氣血,助蓯蓉行氣: 蓯蓉雖有滋陰潤燥之功,但亦可導致氣滯血瘀。肉桂溫通氣血,可助蓯蓉行氣活血,防止因滋陰而導致的氣滯血瘀,使藥效更佳。

總之,肉桂與蓯蓉相配,可發揮溫陽補腎、溫通氣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蓯蓉膏中加入薤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薤白性溫,味辛,入心、肺、脾經,具有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蓯蓉性溫潤,善補腎陽、益精血,但容易滋膩。加入薤白可助其行氣活血,避免藥性過於滋膩,使藥效更為通達。
  2. 協調藥性:蓯蓉膏中常配伍其他藥材,例如肉蓯蓉、鹿茸等。薤白可以協調其他藥材的藥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或偏寒,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人體吸收。

蓯蓉膏中加入豬脂膏,主要原因有二:

一、潤滑作用: 豬脂膏具有潤滑性,可使膏方更容易塗抹於患處,並促進蓯蓉等藥材的吸收,發揮其滋潤、養護的功效。

二、增稠作用: 豬脂膏可以增加膏方的粘稠度,使膏方更容易附著於患處,並延緩藥效的流失,延長藥效的持續時間。

主治功效


蓯蓉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肉蓯蓉、半夏、生地黃、當歸、花椒、細辛、白芷、甘草、肉桂、薤白、豬脂膏等。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薤白性溫、味辛,入肺、胃二經,具有理氣行氣、補氣、健脾胃、散結、安胎、止瀉、活絡止痛等功效,薤白富含硫化物和多酚,可促進肝臟代謝,增強清除毒素能力。

豬脂膏具有潤肺燥,補五臟,養陰,補精血,潤大腸,消臟脹,通脈下乳等的功效。以豬脂煉成的膏更能補虛益氣,潤腸通便,解毒,斂瘡等。一般用於肺燥咳嗽。外治可治瘡、腫毒等。

蓯蓉膏的主治功效是背上長了癰疽已經潰爛,但卻長不出新的皮膚。蓯蓉膏可起到消瘡生肌的作用,促進創面癒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蓯蓉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蓯蓉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組成:肉蓯蓉(去皴皮)1兩,半夏(生,銼)1兩,熟乾地黃1兩,當歸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鳥喙(去皮)半兩,蛇銜草半兩,白芷半兩,甘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薤白7莖,豬脂2斤。 主治:暖肌乾瘡。主治:發背癰疽已潰,不生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