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肌白膏

SHENG JI BA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6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17%
肺經 16%
肝經 16%
胃經 9%
心包經 6%
腎經 5%
膽經 3%
膀胱經 2%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肌白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消炎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其所含的揮髮油、香豆素等成分,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組織再生,加快傷口癒合速度,減少感染風險。

二、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白芷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有利於傷口癒合。同時,白芷還能消腫止痛,減輕傷口周圍的疼痛和炎症反應。

綜上所述,白芷的消炎止痛、生肌斂瘡和活血化瘀的功效,使其成為生肌白膏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生肌白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涼血,生肌止痛: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導致的熱毒、紅腫、疼痛,生地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2. 滋陰潤燥,補虛生肌: 生地黃還能滋陰潤燥,補虛生肌,對於外傷引起的乾燥、潰爛,可以起到滋潤、保護傷口的作用,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生地黃在生肌白膏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生肌止痛的作用,有助於傷口快速癒合。

生肌白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2.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再生: 川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營養供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從而加快傷口癒合速度,減少疤痕形成。

生肌白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解毒生肌: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生肌之效。生肌白膏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潰瘍、燒傷等,甘草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2. 調和藥性:甘草性味平和,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穩定。在生肌白膏中,甘草能與其他藥物相互協調,共同發揮療效。

生肌白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生肌: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潤燥生肌的功效。其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有利於傷口癒合;其補血養血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組織修復。
  2. 消腫止痛: 當歸亦能消腫止痛。其活血化瘀功效可緩解傷口周圍組織的腫脹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生肌白膏中加入當歸,可以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消腫止痛,加速傷口恢復。

生肌白膏中加入白蘞,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蘞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化膿潰爛,以及各種皮膚炎症,白蘞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活血化瘀,生肌止血:白蘞還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血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防止疤痕形成。對於外傷出血、瘀血腫痛,白蘞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白蘞在生肌白膏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生肌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提高治療效果。

在中藥方劑「生肌白膏」中,附子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的作用。附子性熱味辛,能夠散寒止痛、溫經通絡,適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附子能夠增強方劑的溫經散寒作用,對改善寒性疾病非常有益。

生肌白膏中加入花椒,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效緩解創傷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2. 消腫生肌: 花椒還具有殺菌消炎的功效,能抑制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達到消腫生肌的效果。

此外,花椒的辛辣刺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進一步提升生肌白膏的療效。

主治功效


生肌白膏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生肌白膏,一方劑名,綜觀《外臺祕要》與《青囊全集祕旨》所載,可見其主要應用於「金瘡」之治療,並兼具生肌、止痛等功效。其組成成分雖略有差異,但皆以促進傷口癒合、消除炎症為核心目的。

組成成分與藥理作用

生肌白膏之主要成分可歸納為:

  • 白芷: 其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痛、排膿消腫之效。在金瘡治療中,白芷可幫助散開局部瘀滯,促進膿液排出,減輕疼痛。
  • 生地黃: 性味甘寒,清熱涼血、滋陰養生。金瘡易產生熱毒,生地黃可清泄熱邪,涼血止血,並能滋養陰液,促進傷口癒合。
  • 川芎: 性味辛溫,活血行氣、止痛散瘀。外傷常伴有血瘀,川芎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順暢,加速組織修復。
  • 甘草: 性味甘平,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甘草能緩和藥性,並能解毒,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刺激,並促進傷口癒合。
  • 當歸: 性味甘溫,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當歸可補養氣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傷口癒合和止痛皆有益處。
  • 白蘞: 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蘞可清除局部熱毒,減輕腫脹疼痛,有利於傷口癒合。
  • 附子: 性味辛熱,溫陽散寒、除溼止痛。附子主要用於寒凝血瘀的傷口,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花椒: 性味辛熱,溫中散寒、殺蟲止癢。花椒能溫中散寒,對於寒溼凝滯的傷口有效,並能殺蟲止癢。

此外,《青囊全集祕旨》中亦提及了其他外用膏劑,例如:

  • 飛甘石、豬油: 飛甘石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豬油則具有滋潤皮膚、保護傷口的作用,兩者搭配可促進傷口癒合。
  • 香油、白蠟: 香油與白蠟皆具有滋潤皮膚、保護傷口的作用,並可作為藥物的載體,幫助藥物滲透吸收。
  • 牛皮膠、醋、廣丹、輕粉: 此組方劑主要用於拔毒,牛皮膠與醋具有軟化組織的作用,廣丹與輕粉則具有拔毒生肌的作用。
  • 雞蛋: 雞蛋可提供營養,並具有收斂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

治療原理

綜觀上述組成與藥理作用,生肌白膏的治療原理可概括如下:

  1. 祛邪外出: 通過白芷、白蘞、附子、花椒等辛溫藥物,祛除風邪、寒邪、濕邪,清除局部瘀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膿液排出。
  2. 清熱解毒: 通過生地黃、甘草、白蘞等苦寒藥物,清泄熱毒,涼血止血,防止傷口感染,並促進傷口癒合。
  3. 活血化瘀: 通過川芎、當歸等活血藥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減少疤痕形成。
  4. 生肌斂瘡: 通過白芷、當歸、甘草、飛甘石等具有生肌作用的藥物,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5. 調和諸藥: 甘草可調和諸藥,緩和藥性,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刺激,並促進傷口癒合。
  6. 滋潤保護: 豬油、香油、白蠟等具有滋潤皮膚、保護傷口的作用,防止傷口乾燥,有利於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綜合上述分析,生肌白膏之主治功效可歸納為:

  • 治療金瘡: 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傷口,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 消腫止痛: 減輕傷口引起的腫脹和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 排膿生肌: 促進膿液排出,加速肉芽組織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 拔毒生肌: 清除局部熱毒,促進傷口癒合。
  • 溫經散寒: 對於寒凝血瘀的傷口,具有溫經散寒,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總而言之,生肌白膏以其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針對金瘡之病理,達到祛邪、清熱、活血、生肌之目的,為古代治療外傷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白芷1兩6銖,乾地黃1兩半,芎藭1兩6銖,甘草半兩(炙),當歸18銖,白蘞18銖,附子18銖(去皮),蜀椒2合半(汗)。
上(口父)咀,以豬脂五斤合煎,三上三下,藥成去滓。
塗瘡上,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肌白膏, 出處:《外台》卷二十九引《範汪方》。 組成:白芷1兩6铢,乾地黃1兩半,芎藭1兩6铢,甘草半兩(炙),當歸18铢,白蘞18铢,附子18铢(去皮),蜀椒2合半(汗)。 主治: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