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滋血勝金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補血養血、活血行血,改善貧血癥狀,且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有助於治療血虛所致的各種病症。
- 調和氣血: 當歸具備調和氣血的功效,可使氣血調和,達到陰陽平衡,進而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
滋血勝金丸以當歸為君藥,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滋陰養血、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的功效,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各種疾病。
滋血勝金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活血,通經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之效。其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經絡阻滯,進而改善頭暈、頭痛、心悸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川芎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當歸、熟地等,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滋補氣血、改善血虛症狀。
滋血勝金丸方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深藏巧思。附子性熱,能溫陽散寒,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病症有顯著療效。
方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滋血勝金丸主要治療因血虛、寒凝導致的經絡阻滯、血行不暢等症。附子溫陽散寒,能促進血液循環,使瘀血消散,改善血虛症狀。
- 溫補脾腎,助益藥力:附子性溫,能溫補脾腎,增強脾腎的運化功能,有助於藥物有效吸收和發揮藥效,從而更好地達到滋血、活血、通絡的效果。
因此,滋血勝金丸中加入附子,是為了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並溫補脾腎,提高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滋血勝金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對於因血熱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尿血等,具有顯著的止血作用。
- 養血生津:生地黃能滋養血液,促進血液生成,同時可潤燥生津,緩解因陰虛火旺所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滋血勝金丸中加入生地黃,旨在通過其滋陰涼血和養血生津的功效,達到滋陰養血、清熱止血的療效。
滋血勝金丸方中使用天南星,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之效。其入肺、脾、胃經,對於痰濕阻肺、風寒痰濁之症有良好療效。
方中加入天南星,一方面可助於化痰散結,改善痰濕阻滯,促進氣血運行,另一方面可祛風止痙,緩解因痰濁阻滯導致的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狀。
因此,天南星在滋血勝金丸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陰養血、化痰散結的功效。
滋血勝金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解毒的功效。滋血勝金丸中包含多味藥材,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為溫和、協調。
-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例如甘草與黃芪搭配,能增強黃芪補氣的效果。滋血勝金丸中部分藥材,如當歸、熟地,需要甘草的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血的功效。
滋血勝金丸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益氣,助補血生血: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滋血勝金丸以滋陰養血為主,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方能更好地吸收藥物,促進血氣生化,因此白朮可助補血生血。
- 燥濕化痰,促進藥物吸收:白朮亦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消除脾胃濕氣,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效力。滋血勝金丸多用於血虛痰濕證,白朮的燥濕作用可幫助去除痰濕,有利於血虛的改善。
滋血勝金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生血: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的功效,能改善氣虛血虧所致的面色蒼白、乏力、心悸等症狀。滋血勝金丸旨在滋陰補血,而人參的補氣作用,可輔助血氣雙補,使療效更顯著。
- 扶正固本:滋血勝金丸治療的病症多屬陰虛火旺,人參能補益元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陰虛體質,避免病情反覆。同時,人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進一步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滋血勝金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左癱血虛」,屬中風後遺症範疇,以左側肢體痿廢不用為特徵,病機側重「血虛兼風痰瘀阻」。「左癱」在傳統理論中,常與「血分病變」相關(如《醫學綱目》云「左屬血,右屬氣」),故方名「滋血勝金」強調以養血為本,佐以祛風化痰、溫通經絡,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補血養營為君
- 當歸(半斤)、川芎(4兩):當歸為血中聖藥,配伍川芎(活血行氣)形成「養血活血」核心,針對血虛兼瘀滯。重用當歸至半斤,突顯「滋血」主旨。
- 生地(1錢):量輕輔助養陰,防燥藥傷血,但比例極低,推測為反佐附子、南星之溫燥。
益氣健脾為臣
- 人參(3兩)、白朮(半斤):大補元氣、健脾生血。白朮用量與當歸等量,暗示「氣血互生」原則,通過補氣助血行,並杜絕痰濕再生。
祛風化痰、溫通為佐
- 南星(薑制,2錢):薑制減毒,專化經絡風痰,針對癱瘓痰阻。
- 附子(2錢):少量溫腎陽、通經絡,助氣血運行,與南星協力破除陰凝之邪。
調和緩急為使
- 甘草(1兩):緩和諸藥烈性,尤其制約附子毒性,並助健脾。
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當歸、生地滋陰靜守,川芎、附子溫通走竄,形成「養而不滯,通而不傷」格局。
- 標本同治:補血益氣治本(血虛),化痰通絡治標(癱瘓),符合「因虛致癱」病機。
- 劑量懸殊:補血藥(當歸、白朮)與祛邪藥(南星、附子)用量差異大,體現「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思路。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透過大量補血益氣藥修復氣血不足,搭配少量風藥(南星、附子)宣通經絡,適用於「氣血兩虛」基礎上合併風痰阻絡之左癱。酒糊為丸、酒送服,取其辛溫通行之性,增強藥力達於四肢。全方構成「養血→行血→通絡→復痿」的治療鏈條。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斤,川芎4兩,附子2錢,生地1錢,南星2錢(薑制),甘草1兩,白朮半斤,人參3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酒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血勝金丸有補血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出血傾向、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滋血勝金丸,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一。 組成:當歸半斤,川芎4兩,附子2錢,生地1錢,南星2錢(薑制),甘草1兩,白朮半斤,人參3兩。 主治:左癱血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