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養胃湯

BU ZHONG YANG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19%
脾經 19%
肝經 16%
胃經 9%
大腸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3%
腎經 3%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脾: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脾、生津止渴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食慾不振、體倦乏力等症狀,人參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2. 扶正祛邪: 脾胃乃後天之本,人參能補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對於脾胃虛弱者,人參能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外邪侵犯,幫助機體更好地恢復健康。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益氣,助消化吸收: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白朮可補益脾胃之氣,增強其運化水谷的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從而達到補中養胃的效果。
  2. 燥濕健脾,防治濕困: 白朮具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濕邪困脾引起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補中養胃湯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消化不良等症,加入白朮可加強燥濕健脾之效,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進一步增強療效。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兩方面功效:

  1.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胃痛、腹痛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當歸還具有潤腸通便之效,能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便祕問題。同時,當歸還能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廢物,進一步增強脾胃功能。

因此,補中養胃湯中加入當歸,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補中養胃的效果。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側柏葉,主要考慮其止血涼血的作用。側柏葉味苦性寒,入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對於胃病而言,側柏葉可以治療因熱毒上攻所致的胃痛、胃出血等症狀,同時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胃部炎症。

此外,側柏葉還有降血壓、抗菌等功效,對胃病患者的整體康復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涼血,養胃生津: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胃生津的作用。對於胃熱引起的口渴、消化不良、便祕等症狀,生地黃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作用,幫助緩解胃部不適,促進胃液分泌,提高消化功能。
  2. 補益脾胃,緩解虛弱: 生地黃同時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對於胃陰不足、脾胃虛弱的患者,生地黃可以起到滋補陰液、健脾養胃的效果,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健脾利濕,和胃止嘔: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和胃止嘔等功效。脾胃虛弱、濕氣內停,常會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嘔吐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消除胃腸濕氣,改善消化功能,從而達到補中養胃的效果。
  2. 滲濕利水,益氣生津: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同時,茯苓也能益氣生津,滋養脾胃,增強胃腸功能。

因此,茯苓在補中養胃湯中起到健脾利濕、和胃止嘔、滲濕利水、益氣生津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補中養胃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疼痛、腹脹等症狀。川芎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胃部疼痛。
  2. 升陽健脾: 川芎還具有升陽健脾的作用,能提升脾胃的運化能力。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容易導致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川芎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胃部不適。

因此,補中養胃湯中加入川芎,可以有效地緩解胃部疼痛,促進脾胃運化,達到補中養胃的效果。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散寒、理氣和胃: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疏風散寒、理氣和胃的功效,可溫中散寒,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胃脘疼痛、腹痛、嘔吐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胃氣不舒、食慾不振等問題。
  2. 行氣解表: 紫蘇葉亦有行氣解表的功效,能幫助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外感風寒導致的感冒、咳嗽、鼻塞等症狀也有一定輔助作用。

因此,紫蘇葉在補中養胃湯中,不僅可以溫中散寒、理氣和胃,同時也能起到行氣解表的功效,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補中養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激的作用。補中養胃湯中多用溫補藥材,甘草能起到中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藥效:甘草能益氣健脾、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與補中養胃湯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中益氣、養胃健脾的效果。同時,甘草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幫助緩解胃部炎症。

主治功效


補中養胃湯

補中養胃湯,是一劑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崩漏不止,氣血俱虛。方劑組成包括:人參、白朮、當歸、側柏葉、生地黃、茯苓、川芎、紫蘇葉、甘草等。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智、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
  •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尿、止汗、安胎等功效。
  •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
  • 側柏葉:味苦、澀,性溫,歸肝、肺、腎經,具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地黃:味甘、苦,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等功效。
  •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等功效。
  • 川芎:味辛、苦,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祛風等功效。
  • 紫蘇葉:味辛、甘,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嘔、理氣等功效。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總結

補中養胃湯,由多種藥材組成,具有補氣、益血、活血化瘀、止血、止痛、安胎等功效,臨牀上常應用於治療崩漏不止,氣血俱虛這一類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適合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的人群服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 本方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

相同名稱方劑


補中養胃湯, 出處:《竹林女科》卷一。 組成:人參1錢,白朮(蜜炙)1錢,當歸頭1錢,側柏葉(炒)1錢,生地黃1錢,炙甘草5分,茯苓8分,川芎8分,蘇葉8分。 主治:崩漏不止,氣血皆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