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血清心湯

YANG XUE QING X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四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脾經 23%
肝經 18%
肺經 13%
腎經 5%
膽經 5%
胃經 4%
心包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作用。心主血脈,心血不足會導致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人參補氣養血,可改善心血不足,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扶正固本:心氣虛弱,則心血難以濡養周身,易導致氣血虧虛。人參能補益元氣,扶正固本,可增強心臟功能,改善氣血運行,從而起到穩定心神、增強體質的作用。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心: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心主血脈,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氣血充盈,方中養血之品才能更有效地作用於心,達到養血清心之效。
  2. 補氣固本,助心安神: 心神不安,常與脾虛氣弱相關。白朮補氣固本,能增強心氣,使心神安定,進而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安神作用。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養血清心湯多用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茯苓可健脾利濕,改善水濕內停,有助於心神安定,改善失眠。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茯苓與其他藥物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例如,茯苓與酸棗仁、柏子仁等寧心安神藥物配合,可加強安神鎮靜之效;與丹參、當歸等養血活血藥物配合,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心血不足。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安心定志:遠志性味苦甘,入心經,具有安心定志之效。對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養血清心湯多用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而遠志的加入可以幫助安定心神,改善睡眠質量,提升療效。

二、活血化瘀:遠志亦具活血化瘀之功。心血不足常伴隨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心脈瘀阻,遠志可幫助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供血,進一步達到養血清心之效。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安神寧心:酸棗仁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寧心、養血斂汗之功效。方中以其安神寧心,緩解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養血清心之效。
  2. 養血滋陰:酸棗仁亦具養血滋陰之效,可改善因心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心神不寧等症狀。方中以其滋陰養血,補充心血不足,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整體療效。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基於其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的功效。

川芎味辛、溫,入肝、心包經,能 疏散肝鬱、調和氣血,有助於改善心血不足所致的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川芎還能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肌供血,有效緩解心痛。

此外,川芎也能 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心火,達到清心安神的作用。因此,在養血清心湯中加入川芎,可以起到 活血化瘀、清心安神、行氣止痛 的作用,全面改善心血不足的症狀。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作用。對於心陰不足,心血虧虛所致的心悸、失眠、心煩、口渴、面色蒼白等症狀,生地黃能有效滋養心陰,補充心血,緩解症狀。
  2. 清熱涼血: 生地黃亦能清熱涼血,對於熱入心包,心火亢盛所致的煩躁不安、口舌生瘡、舌苔黃膩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瀉火,解毒涼血,達到清心除煩的效果。

因此,生地黃在養血清心湯中起到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石菖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寧心安神: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寧心安神之效。其芳香之氣能通達心竅,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與養血清心湯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安神養血之效。
  2. 化濕醒脾,健脾益氣: 石菖蒲亦具化濕醒脾之功,可改善脾胃濕困所致的胸悶心悸、食慾不振等症狀,從而有助於改善心血不足。

因此,石菖蒲的加入,不僅能改善心神不安,還能增強脾胃功能,從多方面促進心血充盈,達到養血清心之效。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養血安神: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其中,養血安神的作用對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寧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可以改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脈瘀阻,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心胸憋悶、心痛等症狀。

總之,當歸的養血安神和活血化瘀功效,與養血清心湯治療心血不足、心神不寧、心脈瘀阻等症狀的功效相契合,因此被選為方劑組成之一。

養血清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養血清心湯中多為苦寒藥物,容易傷脾胃,加入甘草可以中和苦寒之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2. 補益心脾: 甘草入心脾經,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作用。養血清心湯主要治療心血不足、心神不寧等症狀,而甘草可以補益心脾,增強心氣,有助於改善心血不足、心神不寧的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血清心湯」以人參、白朮、茯苓、遠志、酸棗仁、川芎、生地黃、石菖蒲、當歸、甘草等十種藥材組成。

甘草,藥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藥性甘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川芎,藥性微辛,歸肝、膽、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藥性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藥性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人參,藥性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生地黃,藥性甘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石菖蒲,藥性辛溫,歸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等功效。

酸棗仁,藥性酸甘,歸心、肝經,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功效。

遠志,藥性辛溫,歸心、腎經,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養血清心湯主治癲狂、喜笑不常等症狀。癲狂是指精神錯亂,行為異常;喜笑不常是指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本方具有養血清心、安神定志的功效,可改善精神錯亂、行為異常、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川芎7分,白芍(酒炒)1錢,生地黃(酒洗)1錢,黃連(薑汁炒)1錢,甘草2錢5分,片芩(去朽)8分,梔子(炒)8分,酸棗仁(炒),遠志(去心)1錢,麥門冬(去心)1錢。
上銼一劑。
加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陰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適合於陰虛血少、心神不寧所致的癲狂、喜笑不常。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妄想狀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情煩燥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養血清心湯, 出處:《幼科金針》卷上。 組成:人參、白朮、雲苓、甘草、麥冬、棗仁、熟地、歸身、遠志肉、柏子仁。 主治:小兒先天心血不足,睡與不睡之間,偶爾閃跳,謂之悸。

養血清心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人參(去蘆)1錢,白朮(去蘆)1錢,茯苓(去皮)1錢,遠志(去心)1錢,酸棗仁(炒)1錢,川芎1錢,生地1錢,石菖蒲1錢,當歸1錢半,甘草5分。 主治:癲狂,喜笑不常。

養血清心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當歸(酒洗)1錢,川芎7分,白芍(酒炒)1錢,生地黃(酒洗)1錢,黃連(薑汁炒)1錢,甘草2錢5分,片芩(去朽)8分,梔子(炒)8分,酸棗仁(炒)1錢,遠志(去心)1錢,麥門冬(去心)1錢。 主治:血虛火盛,怔忡心慌恍惚,煩躁不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