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膠補血湯

CAN JIAO BU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20%
肝經 17%
肺經 15%
腎經 10%
胃經 7%
膽經 5%
心包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生血: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之功。參膠補血湯旨在補血,而氣血互生,氣虛則血虛,故以人參補氣,可促進血液生成,達到補血效果。
  2. 扶正固本: 人參能益脾胃,補元氣,可提升機體抵抗力,改善氣血運行,使補血效果更佳,並有助於鞏固補血效果,避免血虛反覆。

因此,人參在參膠補血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補氣生血,更能扶正固本,使補血功效更為顯著。

參膠補血湯中包含阿膠,主要是因為阿膠具有以下兩大特性:

  1. 補血滋陰: 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肺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血虛、血燥、血瘀、氣虛引起的各種病症,如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產後虛弱等。
  2. 與人參相輔相成: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固脫、益血生津的功效。與阿膠搭配,既能補氣,又能補血,相輔相成,效果更佳。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利濕,助益藥力: 參膠補血湯以補氣血為主,但脾胃虛弱,則氣血難以化生。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使補血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
  2. 利水滲濕,防止水腫: 補血過程中,若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水濕停滯,形成水腫。茯苓利水滲濕,可去除體內多餘水分,防止藥物補血後出現水腫等不良反應,使補血更安全有效。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補血生血: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方能更好地吸收營養,化生氣血,促進參膠補血功效的發揮。
  2. 補氣養血,扶正祛邪:白朮能補益中氣,而氣為血之帥,氣旺則血行暢通,補氣能更好地促進血液生成。同時,白朮還能燥濕利水,去除體內濕邪,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增強補血效果。

因此,參膠補血湯中加入白朮,可以起到健脾益氣、補氣養血,促進補血功效的作用,使補血效果更加顯著。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參膠補血湯中多為滋補藥物,性偏溫燥,甘草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物更平和地發揮功效。
  2. 增強補益:甘草能益氣健脾,增強人體對營養的吸收利用,與人參、阿膠等補益藥物相互配合,更能有效地補充氣血,達到補益的效果。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可以改善血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使補血藥物更容易被吸收和利用,提升補血效果。
  2. 疏通經絡,輔助補血: 川芎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補益氣血,促進血液生成,達到更好的補血效果。

因此,參膠補血湯中加入川芎,不僅能提升補血效果,還能起到輔助作用,使補血效果更為顯著。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其性溫和,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補血養血、活血止痛。參膠補血湯主治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手足麻木等症狀,當歸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調和藥性: 參膠補血湯中包含多味藥材,當歸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例如,人參補氣,黃芪補氣固表,而當歸既補血又活血,可避免單純補氣而忽略血虛之症,使藥效更協調。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之功效,可以緩解血虛所致的肝氣不舒,如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而參膠補血湯以補血為主,加入白芍可以協同補血功效,並兼顧肝氣的調和,使補血效果更加全面。
  2. 緩解瘀血: 白芍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緩解血虛所致的瘀血阻滯,如面色蒼白、經期不順等。這一點也與參膠補血湯的補血功效相輔相成,有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微溫,味甘苦,歸腎、肝經。其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功效,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參膠補血湯旨在補血養血,熟地黃在此起到主要作用。
  2. 配伍相宜: 參膠補血湯中其他藥材如黨參、黃芪、當歸等,皆屬補氣藥材,而熟地黃則偏於滋陰補血。兩者相互配伍,可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使補血效果更佳,避免單純補血而造成氣虛。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遠志,主要是為了其 安神定志 的功效。遠志性味苦甘,入心經,具有 解鬱安神、益智開竅 的作用。

參膠補血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心神不安等症,而遠志的加入可以 舒緩心神不寧、失眠多夢 等症狀,並有助於 提高睡眠品質、改善記憶力,進而提升整體療效。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參膠補血湯以補益氣血為主要功效,但過於燥熱易傷陰,加入麥門冬可平衡補益之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滋養肺陰,使補益效果更加溫和持久。
  2. 生津止渴:參膠補血湯常用於氣血虧虛所致的口渴、心煩等症狀。麥門冬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氣血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使補血效果更加顯著。

參膠補血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心安神,緩解血虛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盜汗的功效。參膠補血湯以補血益氣為主,但血虛常伴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酸棗仁可安神定志,改善心神不寧,輔助補血效果。
  2. 滋陰潤燥,緩解血虛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酸棗仁可滋陰潤燥,緩解血虛所致的津液虧損,進一步改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使補血效果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參膠補血湯:溫補氣血,調經養血

【組成】

  •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
  • 阿膠:補血、滋陰、潤燥
  • 茯苓:利水、健脾、安神
  • 白朮:健脾、利濕、固表
  • 甘草:清熱、解毒、補中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
  • 白芍:補血、養陰、平肝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
  • 遠志:安神、益智、利尿
  • 麥門冬:養陰、清肺、益氣
  • 酸棗仁:安神、養肝、清虛熱

【功效】

補氣血、調經養血,用於治療生產後出血過多,導致心血大量消耗,出現驚悸不安的症狀,脈搏微弱。另外亦可以治療病後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失眠多夢、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方劑組成介紹】

1. 人參: 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的功效。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等症狀。

2. 阿膠: 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大便乾燥等症狀。

3. 茯苓: 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健脾、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脾虛腹瀉、心悸失眠等症狀。

4. 白朮: 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固表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水腫、自汗、盜汗等症狀。

5. 甘草: 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中、止咳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咳嗽、咽喉疼痛、腹痛、泄瀉等症狀。

6. 川芎: 味辛、苦,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的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等症狀。

7. 當歸: 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的功效。用於治療血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氣短、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8. 白芍: 味酸、苦,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補血、養陰、平肝的功效。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心悸失眠等症狀。

9. 熟地黃: 味甘、苦,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的功效。用於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大便乾燥等症狀。

10. 遠志: 味辛,性溫。歸心、腎經。具有安神、益智、利尿的功效。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健忘、小便不利等症狀。

11. 麥門冬: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清肺、益氣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燥咳、口渴、失眠等症狀。

12. 酸棗仁: 味酸、澀,性微溫。歸心、肝經。具有安神、養肝、清虛熱的功效。用於治療失眠、多夢、心悸、煩躁等症狀。

【總結】

參膠補血湯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補氣血、調經養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生產後出血過多,導致心血大量消耗,出現驚悸不安的症狀,脈搏微弱。同時也適用於因肝屬血臟,善藏血,故肝藏血不足,容易出現月經不調。月經不調除了肝功能異常,也與腎有較大關係。腎虛就容易出現月經不調。此外,脾胃不足,陰虛火旺,溼熱下注等,也容易導致月經不調。

傳統服藥法


人參、阿膠、雲苓、白朮、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遠志、麥冬、棗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補益氣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適合產後大出血、心血耗損、心悸、脈微等症狀。但本方含有阿膠,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妄想狀態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參膠補血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人參、阿膠、雲苓、白朮、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遠志、麥冬、棗仁。 主治:産後下血過多,心血耗極,驚悸,其脈動而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